分享

你了解你的“耳朵”吗?

 戴恩科技 2023-03-03 发布于浙江


你的“耳朵”吗?


 如果失去听力一天,你会怎么样?有研究表明,听障会放大人与世界的疏离感,就像被罩在透明容器中,语言的联系突然被割断,会让人没有安全感,抑郁、厌世等情绪也会随之而来。和眼睛一样,耳朵是人身体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我们离不开听觉。


 但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听力语言残疾者近3000万,是世界上听障人数最多的国家。3月3日被定为“全国爱耳日”,也是希望更多人关注耳朵健康问题。带你听遍草长莺飞的耳朵,你真的了解吗?

 

耳朵是如何传导声音的?

 我们所说的“耳朵”其实是由外耳、中耳、内耳3部分组成,传导声音的工作也是这三兄弟共同完成的。
  • 外耳接收外界的声音。

  • 中耳鼓膜的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

  • 内耳产生神经冲动,沿听神经转为神经能,将信息传到大脑。

 其中重点是耳蜗内的毛细胞,它是人类听觉的感受器,声波进入后,由毛细胞进行梳理传输给大脑,大脑感知后就形成相对应的图像。毛细胞是不可再生的,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因此年龄越大听力也会下降。

  

避免听力“早衰”,注意用耳环境!

一般来讲,75分贝是人耳舒适度的上限,这样的声音环境对人耳来说是比较舒服的,过于嘈杂的环境或不良的用耳习惯,都会对耳朵造成伤害。

长期处于过高分贝的声音环境,会影响人体听力,甚至造成暂时性听力下降。像施工环境等更要做好保护措施,注意休养;同样,长期高频使用耳机,与直接接触噪音无异,也会使声波能量集中,刺激内耳造成伤害,加快毛细胞的消耗,致使听力“早衰”。


注意这3点!保护耳朵很重要




当然,听力“早衰”是可以防范的,注意用耳方式,不要等到真正损伤后再去维护。

  • 注意使用耳机的时长,避免长时间佩戴。
  • 保证耳机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减少因声音过大对内耳造成伤害。
  • 要经常对耳机头进行消毒,避免大规模的细菌滋生。

听力受损不必太过忧虑


而听力受损后,也不必过于忧虑。虽然耳朵将难以捕捉低分贝的声音,但现在科技发达,可以选择借助科技辅具来保持正常生活。

比如助听器,它其实是一个小型扩音器,把原本听不到的声音加以扩大,再利用听障者的残余听力,使声音能送到大脑听觉中枢,而感觉到声音。能为听障者带来很大便利。


耳朵是感知世界的重要通道,离不开耳朵内部的协调传导,耳内出现不可逆损害,便会造成听力早衰甚至失聪,因此要多注意用耳方式,去聆听世界更美好的声音。

| 文章:戴恩科技

|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做处理,侵删。


科普趣闻 聊一聊

不良用耳习惯会影响耳朵健康,保护耳朵,受益终生。你还有什么“爱耳”小妙招?一起分享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