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时候我很喜欢武侠小说,假期里光明正大看,上课时偷偷摸摸看。金庸、古龙、黄易的经典作品,我经常反复阅读,有些段落差不多还能背出来。 武侠小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武学了,比如六脉神剑,九阳神功,降龙十八掌等。而有一本书非常神秘,号称少林寺镇寺之宝,那便是神秘的《易筋经》,参悟之后可以修炼绝世内功。 现实世界里,也流传着一本《易筋经》,我不记得什么时候买了它,放在书架里好久了。既然最近有闲暇,不妨翻一翻它里面有哪些奥妙吧。 一、《易筋经》的修炼逻辑 武侠小说中修炼武功,分为招式和心法。只有招式,没有心法,只能习得皮毛。可现实中很难找到名师传授心法,只能自己体悟。 《易筋经》开篇讲了不少理论知识,读完之后,我试着总结了几条心法。
《易筋经·总论》中说: “佛祖大意,谓登证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二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障无碍,始可入定出定矣。 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 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有存乎人。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复。 至若人之筋骨,其不可以易之哉?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涯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 这段心法其实就讲了一件事——人要想成其大道,就应该坚持修炼。所谓“易筋”,就是通过修炼改善身体状态。 佛家有《易筋经》、《洗髓经》两大修炼法门,洗髓主内,易筋主外,相较之下,洗髓法门“精进无基,初学难解”,世所罕见。唐朝著名军事家李靖得虬髯客传授《易筋经》,修炼有成。他曾经感慨“惜乎未得《洗髓》之秘,观游佛境,又惜立志不坚,不能如僧不落世务,乃仅借六花小技,以勋伐终,中怀愧歉也”。 洗髓奥妙太难理解,所以显得“易筋”之可贵,常人也可以进行修炼。修行即是修心,若是心志不牢,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古人详细解释“易筋”之来龙去脉,正是要坚定修习之人的信念。
想要“易筋”,就得培养血气,那就得炼气。 《易筋经·膜论》里记载: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 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 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 这段心法的要旨是,要培养有形之身,就需要修炼无形之气。无形之气不可捉摸,只能用意念感知,达到气随意动,无处不行的境界。 气运行的位置在“筋膜”处,即筋骨之外,血肉之内。气血生于血肉之中,要达到“易筋”的效果,必须使得血肉之气与筋骨接触,这便是“膜”的含义所在,明白这一点,我们便更容易理解古人的想法。
炼气有心法,目标是“内壮”。 《易筋经·内壮论》记载: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 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内壮其则有三: 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守中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均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驰,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若或驰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 三曰:持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 这段是运气的心法,要守中,勿有杂念,积气成多,勿使外泄。 佛家认为“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去,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而“守中”讲究“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所以“守中”一句,乃是精义所在。 神奇的是,儒释道三家都有“守中”的说法,《道德经》里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中庸》里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三者相似又有区分,读者可自行体会。 由上面三段心法,我们便能明白《易筋经》的修炼逻辑: 人体脱胎换骨,才能成大道,所以要修炼;修养有形之体,需用无形之气,气生于血肉,而随意念行走于筋膜,是谓炼气;炼气最重要的原则是守中,勿他想,持其充周,久之自然有成。 二、《易筋经》里有“按摩”:揉 在上面第三段心法中,我们提到,“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揉法便是修习《易筋经》法门的一种。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 其一,揉有节候。如春日行功,恐有春寒,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天道渐和,方能现身。 其二,揉有定式。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推气入血分,令其通融。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其三,揉宜轻浅。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 “揉”类似现代的按摩,手法是从右往左轻轻揉。天冷时不要脱衣服。 比如: “拣择少年童子,更迭揉之,一则力小,揉推不重,一取少年,血气壮盛。 勿轻而离皮,勿重而着骨,勿乱动游击,斯为合式。 当揉之时,冥心内观,着意守中,勿忘勿助,意不外驰。火候若守中练熟,正揉之际,竟能熟睡,更为得法。” 揉还有很多讲究,比如身体阴阳不均衡,就需要选择少男或者少女来“揉”,这便是“配合阴阳”。 三、《易筋经》里有拳法:易筋十二势 如果说“揉法”是静态修炼方法,那么“易筋十二势”就是动式修炼。 韦陀献杵第一势: 这是起势动作,平步桩,从佛门常见的“双手合十”,再到双臂打开,反复练之,动作快慢跟随呼吸,要诀是“定心息气,心存静极”。 韦陀献杵第二势: 双脚开立,马步桩,双手上托,拳经上说“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升吸气,降呼气。 该势主要是“理三焦”,三焦在胸腹之间,长期习练可以改善呼吸状况。 摘星换斗第三势: 两脚开立,马步桩,左右单举之目的,是为了调理脾胃。 拳经上说“单手高举,掌须下覆,目注双掌,吸气不呼,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 注意下覆的手掌要探至尾椎骨。 出爪亮翅第四势: 除上图要诀外,另有拳经上说“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要注意身体往前推时,脚跟要抬起,收回时重心又回到脚掌。 倒拽九牛尾第五势: 马步桩转左右弓步,在左右转体中感受“气与力合”,发力时吸气,转体时呼气。拳经上说“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九鬼拔马刀第六势: 初始呈平步桩,双手侧平举,同时转体“转动脊柱”,动作幅度注意手指要能勾动嘴角。该式是真正的“导引”之术。 三盘落地第七势 此式练“内壮”功。低马步桩,拳经中说: “上颚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拏。双掌翻齐起,千斛重有加。瞪眼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青龙探爪第八、卧虎扑食第九势: 这两式是仿生功,分别模仿青龙和老虎的动作。 打躬势第十、工尾势第十一: 加上“收势”共十二势。 其中不少招式与学校运动前热身活动类似,比如工尾势、卧虎扑食势。而武侠电视剧中发功之前的常见动作则是三盘落地第七势。 易筋十二势修炼细节很多,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说明。若有兴趣,可以找寻书籍视频资料。世人皆知太极十三式,而易筋十二势知之者甚少,这也是笔者介绍它们的原因。 四、《易筋经》里有壮阳:下部行功法 呃,《易筋经》不是出家人的修炼法门么?怎么会有壮阳之术? 话不多说,眼见为实。 下部行功法,主要是对男子下体的修炼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玉茎”的修炼方法,有“咽”字诀,千万不要想歪了,看后面说明,“咽”的主要是“清气”,而不是什么其他东西。 总体来说,如果您真的特别有需求、特别有兴趣,可以参照修炼,注意要摒弃杂念,不要误入歧途。 我们这些普通人,还是尽量远远避开、欣赏了解即可。 后记 《易筋经》里还有一些硬功的修炼方法,也有辅助药方,这些算不上精华部分。 笔者读完《易筋经》的感受,最有收获的还是“心法”部分,特别是炼气部分。笔者大概十年前,曾经稍微修习过“打坐”,也就是静坐参禅,因此对于“守中”、“勿他想”深有同感。有时候,冥冥之中,也能感受到“气”的存在。 “揉法”是另一个重要的收获,没想到现代随处可见的按摩竟然有那么多讲究。至于易筋十二势,有空倒是可以多练练。读大学时,有专门课程太极拳,还有几个学分,想必太极刚柔并济,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更为适合吧。 至于壮阳秘术,看看就好,平时多注意身体保养,适当运动,充分休息,效果应该也挺好的。功力不到家,还是不要碰这种秘术,万一走入歧途,把子孙根练废,就大大的不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