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菊红:善念可持续 人人可公益

 源源不断 2023-03-04 发布于宁夏

图片

影响力慈善研究院(ImpactPhilanthropy)原创

作者 | 陈菊红

编辑 | 林伊人



编者按:

2月28日,《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负责人陈菊红作题为《坚韧的能力和善念可持续》的主旨演讲。陈菊红表示,善念可持续的一个重要价值链是反馈机制的透明和可视化。为此呼吁更多公益组织一起建设并完善从倡导——捐助——执行——组织能力——社会价值的链条,并使之透明化。 

以下是演讲全文。




图片


坚韧的能力和善念可持续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致敬坚韧的力量”。慈善和坚韧,我的理解就是长期、坚持和影响力。是善念的源起和持续,隐含的是路途中的艰难和对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期盼。

前一段时间,腾讯出了一本社会价值实践的纪录年刊,取名为《关心》。纪录的是职业迥异的一些人,跟我们一起探索公益慈善和社会价值可持续过程中的故事。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三年疫情,别离和隔绝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但物理上的距离,并没有把大家分开,更多的连接与共同行动,就是源自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它并未减褪,甚至更加强烈。

善念起点有很种,而善持续,少不了人对人本质的持久的关心,它成为社会价值的共创底层和人性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公益慈善就有了坚韧的驱动力。

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成立15年了,在此基础上打造的互联网公益平台以及大家熟识的“99公益日”,为的是“人人可公益”的理念。如何便捷地将善念转为善举,从而将一个科技公司多年积累的产品技术能力、与用户的连接能力、商业的方法,支持到公益领域的数字化基础建设,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更好地触达并获得正反馈,推进“人人可公益”的进程。

进程可以用一些数字来观察:2015年至昨天(2023227日),腾讯公益平台公众募款额累计为227.9亿;202299公益日的平台募款额33亿,是2015年的近20倍;超过50%的捐款是10元以下,70%以上捐款是20元以下;从捐款人次上看,2022年是5800万人次,2015年只有200万人次,8年近30倍的增长。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公益在数字领域的可及性提高,可以让无穷的远方的需求,能被听见和放大,让几分钱、几块钱的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善举得以汇聚,成为达成“人人可公益”的一个重要能力。

但这只是第一步。我们看到从捐款人到受益人,从公募机构到NPO以及执行组织之间,还有很多需要数字化助力的空间。

就是回到我今天的主题,坚韧需要很多能力,从我们的实践看,数字化助力公益行业和生态是挺重要的一个能力。数字化工具不仅仅可以用于募款,解决公益项目的合规性要求,还能对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跟踪、反馈和体验,帮助公益项目的捐赠人长期留存和扩大项目影响力。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价值链条:反馈机制本身的透明和可视化我们呼吁,更多的公益组织加入进来,一起建设并完善从倡导——捐助——执行——组织能力——社会价值的链条,并使之透明化。它不止是有助于每个公益项目的可持续,更重要的是,它对关心公益、愿意出力的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善念的再激发和传递。

我们知道这个升级过程是需要时间和耐心,也需要思维的转变,需要对前台,中台和后台都进行大的升级。助力公益慈善组织打造好底层能力,储备好人才,也能让行业在困难时期具备更强的韧性。2020年疫情期间,腾讯基金会发起千百计划,腾讯公益平台技术团队推出公益SaaS计划,都是希望集合大家的力量,通过开源模式,将一些技术与工具,开放给公益机构和伙伴,助力公益项目上,助力公益行业的数字化升级。

其次是需要提升公益生态的共创能力。2022年末,我们和友成基金会针对腾讯公益平台上的836个公开募捐项目进行能力评估。我们发现,公益项目正逐渐走出简单捐赠的模式,向着更加专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当下不断拓展的公益时空场景,正在营造时时可公益,事事可公益,处处可公益的公益新生态。以腾讯为例,微信支付与公益结合有了“爱心餐”项目,腾讯出行在疫情期间研发了广受欢迎的药物互助小程序,腾讯文档在抗洪救灾中研发“24小时救命文档”等,它们发挥产品所长,搭建出服务于社会方方面面的、丰富多样的公益场景,从而让公益丝滑融入生活、工作、娱乐和急难险重等方方面面的场景中,让参与公益更便捷、更有趣,让公益变得更可见、可及、可信、可感。这些能力也和政府,社会力量共同作用,成为网络状的共创能力。如何共同创造,相互激发,对整个公益生态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说到善念的可持续,我们也在思考,源于善念的更大边界是什么。我们是否可以将公益事业与联合国SDGs17个目标建立更深刻的呼应关系,从而把公益融入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势中。比如在基础科学领域,我们新设立的“新基石”百亿公益基金,希望通过支持科学家进行基础研究领域的自由探索,成为对基础研究领域进行多元投入的一种模式探索,同时我们也期待这样的支持,能加速解决诸如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等关涉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命题。

我们相信,当公益更加深入于可持续发展时,对社会价值的创造也将更加显著;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将更具应对风险的韧性,更具实现美好生活的能力。

这样的愿景,我认是有坚实依凭的——那就是人对他人不可磨灭的关心,它是人类社会之所以能从孤独的个体,变成有广泛连接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原因。它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能力。让我们感同身受于其中的柔软又强大、广泛又恒久的人性之善,获得信念与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