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医生委屈坏医生赚钱的癌症骗局,并没有消失……

 肺癌康复圈 2023-03-04 发布于安徽

👇

“明知道可能被骗,但为了活命还是选择相信。”

这句话可能就是无数被骗患者的内心真实写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骗局”经常发生在癌症患者的抗癌路途中,它们让好医生委屈,让坏医生赚钱。

 01  

我遇到的“中医骗子”

患者分享

2015年4月,患者确诊中晚期肺癌。主要治疗方案是放化疗+多种靶向药。在抗癌过程中,患者分享了一个关于中医药受骗的亲身经历:

“2017年10月,那时吉非替尼250mg已控制不了CEA的不断缓慢升高,下步怎么走,医生方案是二次基因检测,看有无T790突变。而熟悉的病友却建议加量或换成特罗凯试试。我就想再到大医院找个名医看看,看人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我和一个病友相约一起去上海胸科医院。我们在老家就网上预约了徐姓大夫,为防止预约时间来不及,特提前一天去了上海,找了一家医院附近的小旅馆住了下来。第二天早8点就去取号,取号处就已排了有一百多人,8点半左右取了号,约的时间是十点,我们就在候诊大厅等。”

“这时来了一个年近六十的男人,穿着普通,一副看起来非常老实的面孔,用关心的口吻跟我们说,他也是癌症患者,在大医院医生判断只有三个月生存期时,叫说附近的一个海军疗养院,有个医生专看肺癌,他开的中药非常灵光,掛号特难,每日只有十号,掛号费一百元。他去看了几趟,前后一共半年时间已基本康复。并且给了我们医院地址,说反正离这儿不远,来去用不了一个小时,耽误不了你们在这儿就诊。我们听了感觉既然来到大地方,多找一个医生看看也行,就喊了出租车去了他所介绍的地方。那儿不是疗养疗,是一个叫海康的医院,医院门诊大厅有医生介绍,其中有一人是一个海军退休军医,说是中药治癌有专长,已治好很多人。我们想既然来到这儿,就找他看一看吧,挂了号说是第九号,在我们前面还有几人在等。”

“我们就在那儿边等边看周围环境,医院周边环境比较冷落,既不是居民区,也不是商业区,有些厂房,还有未完工的建筑物。医院门口不时走出拎着大包小包中药的人,看样子都是外地病人。我们就问其中一人是哪儿的,看的什么毛病,他也是苏北人,也是看肺病的,也是经别人介绍从胸科医院来的。当时我就考虑是这家医院找的托儿把我们拉来的,想离开这儿。可同行的病友说既然来了,还花了一百元挂号费,就去看看再说。”

“这样我们就让那个医生看报告,并说了我们整个治疗过程。那个医生光在听我们说,报告看也没看,跟我们搭了脉,说了一大堆我们似懂非懂的话,什么辩证施治,什么气脉不活,痰热郁结阻塞肺道,气凝血瘀,结成包块,什么抗癌为主,扶正固本也很重要。你们已经手术,但后续化痰清热,调整机体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也要跟上。然后就推出他的中成药辅康艾(一大盒十小盒,每小盒6袋,可吃一个月。三个月一疗程,每个疗程3600元)。我那个病友开了2个疗程,花了7200。轮到我了,也是这番话,最后也是这个药,我想他辨证治疗,应该是一人一方啊,怎么都是一样的药呢,就不想开。”

“那个医生讲我们都是肺腺,都是手术后吃吉非替尼,现在都是调理,增强身体免疫力,药当然一样,钱不够,可以开一个疗程,然后看效果,效果好再来。在病友的劝说下,花了3600,买了一个疗程。回来后请人在网上查了一下海康医院就是一个上海的一个民营医院,辅康艾就是一个保健品,整个过程也是一个不高明的骗局。自以为脑瓜灵活的我也受骗上当了一次,最后只能庆幸并自我安慰,还好我一直坚持以正规治疗为主,才能走到今天。”

点击查看详情《71岁抗癌近8年创造奇迹,副作用、耐药这样自救(二)

从这位觅友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觅友是比较感性的,因此被“坏人”抓住了机会,将他哄骗到了非正规的中医院。因此科普君要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医疗托”,他们会利用患者的同理心或者是想要治愈的心理,无耻地榨取大家的生命价值,非常可恨。

 02  

“电场肿瘤消融”骗局

医生分享

张煜医生分享了自己对对“电场肿瘤消融”技术的合理质疑:

“西安一家医院创新医疗技术,让局部晚期胰腺癌获得新生,是世界首例内镜下脉冲电场肿瘤消融术,医生告知媒体是冷消融的新技术、时间短,疗效可以保证。”

张煜医生表示,如果这些话是医生的真实口述,那么这样表达是相当不严谨的,既然是首例,疗效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怎么就能保证疗效呢?

张煜医生还表示,电场肿瘤消融是很新的技术,就是对肿瘤组织施加高脉冲电场,引起不可逆电穿孔,导致细胞死亡。但这只是理论罢了。实际上,目前美国NCCN指南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推荐的局部治疗就没有消融,更没有纳米刀,而是放疗,疗效更确切的多,花费也低的多。

从张煜医生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新技术”,千万别盲目相信,一定要去了解这个技术是否被权威机构认可,还要分清楚理论和实际应用。

以肺癌来说,NCCN指南和CSCO指南都是权威依据,我们查找标准治疗方案要从这些专业指南中去看。

以肺癌新药来说,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好几个阶段,有时候好几年才能上市。

小贴士

①关于指南

NCCN指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每年发布的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这一指南得到全球临床医师的认可和遵循。


CSCO指南:最重要的特色是立足中国国情,考虑华人与西方人种差异、药品遗传学差异、药物可及性、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问题,更便于中国的医生在临床实际中学习和应用。

指南的形成得益于大量临床研究的成果,通常有效的治疗方案要收录进指南需要经历3-8年的临床研究,因此指南是具有一定时效性的,一些全新的治疗方案并不会第一时间被收录进指南,如果医生在为患者制定初始治疗方案时,能遵循最新的指南,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②关于新药

临床前研究:比如动物试验阶段。

临床研究:Ⅰ期临床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Ⅱ期临床试验主要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推荐临床给药剂量;Ⅲ期临床试验主要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新药通过以上Ⅰ期-Ⅲ期步骤才能被批准生产、上市。接下来的IV期临床试验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是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也叫售后调研,该期对最终确定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03  

做好这3点让你少受骗

有觅友曾经问互助君:“为什么有人会相信这些骗局?一看就是骗子呀!”

互助君的回答是:“因为骗子不会有良知,他们骗普通人是为了谋财,骗癌症患者是简介害命。癌症患者对未来有多迷茫,对骗子来说,这些人就是他们更加清晰的目标,层出不穷的骗局说到底都是'换汤不换药’,能成功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们为癌症患者画了一条'假的生路’。”

所以,互助君为大家总结的防骗原则是:不害怕,不动摇,不放弃。

1.正确地看待癌症:癌症不等于死亡

恐癌是难以避免的情绪,很多癌症患者在确认的第一时间,都感到难以置信,接下来就会陷入恐慌,因为在人们的认知里,总是把癌症与死亡画上等号。也因此会被恐惧冲昏头脑,落入骗子的局中,耽误了正规的治疗。

癌症绝不等于死亡。早期癌症是有治愈的可能的,而中晚期癌症患者,带瘤生存5年、10年也是有可能的。不少觅友在分享自己的抗癌经历时,都提到癌症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一位肺腺癌III期的患者,在抗癌三周年之际,写下了自己的心得,在文中,他这样说道:

“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癌症,而是面对癌症的恐惧和妥协。

三年前,当我得知自己已是肺腺癌III期,也曾一度陷入恐惧与不安。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我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了手术,顺利切除1/3的右肺,并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基因检测。幸运的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EGFR阳性,医生为我制定了个性化用药方案:一代靶向药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

重拾希望,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与不同病友交流,我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更懂得应该如何去接纳自己、享受生活。我也相信,只要还有治疗方案,未来就会有治愈的一天。”

原文请戳《记于抗肺癌三周年,不复发不转移,把握生活之度很重要!》

另一位病友,是一名肺腺癌晚期患者,被医生宣判只能活三个月后,他也曾连续失眠10个月。如今成功跨越5年的他,也留下了自己打破恐惧、焦虑的故事:

经历了10个月失眠,邓叔叔的内心也逐渐豁然开朗。之前总觉得患癌很冤,现在细想,“努力”和“癌症”看似无关,无形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邓叔叔的工作岗位级别高,所以身上的责任大,相应的压力也大。他的责任心强,凡事一定要做到最好,稍有事情没做好,内心便自责不已。长期如此,身心的损耗可想而知。他想,如果早之前有通过其他方式适当排解压力,或许就不会得癌。

癌症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患癌后迷茫、焦虑、恐惧的心理邓叔叔说:“如果一直处在焦虑中,也许我也熬不过。”他想告诉大家,不要把癌症想得太复杂,如果总觉得癌症很可怕,晚期没有生存希望,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不仅对药效有影响,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

原文请戳《被医生宣判只能活3个月,如今他成功跨过5年!》

你不必害怕癌症,因为癌症最怕你不怕它。

2.相信医生、相信医学,坚持科学的治疗

许多患者就是因为前期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产生动摇,而去求神问药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些骗子口中,几个疗程,保证治好的瞎话,就是利用了人们求生、求急的心理。坚持科学的治疗才是长久之计。

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患者通过新药、新的治疗获得了新的机会和更长的生存期。这些觅友分享的故事也证明了,坚持治疗才是延续生命的最佳选择。

一位觅友分享,自己的父亲罹患晚期肺腺癌,医生认定只剩3个月了。觅友想到了手术、免疫治疗等各种方法,却都不适用。但是他也没有放弃,在转院后,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杨秀丽主任建议他,为父亲使用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一起治。

就是这个决定,让父亲活过了一年。

原文请戳《【生命追光者】安罗替尼带来的新生:从只剩下3个月到活过了1年》

而另一位觅友,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父亲身患肺癌,却不能直接手术。在医生的建议下,觅友听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新辅助治疗,通过化疗联合免疫治疗2个疗程后减小肿瘤,提高R0切除率(R0切除:指不但肉眼没有看到肿瘤的残留,在显微镜下也看不到肿瘤的残留),使肿瘤顺利切除并降低远处转移和复发率,不仅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也会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思虑片刻后,他决定听从医生安排,先进行新辅助治疗——两次化疗(顺铂+白蛋白紫杉醇)联合免疫(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后,再评估能否手术,尽力用最好的方案让父亲活得更久。

结果是令人惊喜的:肿瘤得以缩小,身体各项指标也降至正常范围,并且获得了手术机会。手术后的父亲,达到了完全缓解,身体逐渐恢复至患病前。

原文请戳《肺癌患者的求生:全新的治疗抉择让“治愈”成为可能》

口口相传的偏方,不如为你量身定做的治疗。

3.还没有到要绝望的地步,不放弃就有希望

有人说,绝望是因为没有希望了。

可是觅健互助君要说,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曾经,多少被判定只能活几个月的觅友,都在家人的支持下,与癌症积极抗争,一次次跨越死亡的审判,跨越5年、10年,那曾经可望不可及的生存期。

这位友,在医生认定她只能活4个月后,挺过了41个月。期间,她也曾崩溃、绝望,离开了自己心爱的讲台,在肺癌之后,又罹患卵巢囊肿。但是种种打击都没有让她想过放弃。她写道:

”从2017年确诊肺腺癌晚期到现在,已有41个月,一路走来风雨重重,但我挺过来了!并打破医生所说的“只有4个月生存期”的言论!从不敢相信自己是肺癌晚期的病人;到无法再回到自己最热爱的教师岗位;再到EGFR一代靶向药耐药、开胸手术、患上卵巢肿瘤……没想到自己人到中年还能经历如此惊天动地的旅程,这段旅程最大的收获是身边的人让我始终相信风雨之后定能见彩虹!

希望屏幕前的觅友们,也要对自己有信心,热爱生活,不要放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原文请戳《肺癌晚期,医生说只能活4个月,我却挺过了41个月!》

下面这位患癌的母亲,从2007年被判定只能活5个月,到2020年,与女儿坐在一起,向我们讲述她抗癌13年的故事。而她被查出肺癌时,已经是70岁的高龄了。

她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每天一粒靶向药,就这样吃了13年,不再需要儿女的照顾,能自己买菜做饭,打扫卫生,迎来四世同堂,膝下承欢。

她的女儿回忆说:

”从母亲确诊之后,大哥和大姐就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对于每一次的治疗选择,我们都会和医生一起商量。2007年,那时除了手术和化疗,我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对抗癌症的方法。

操乐杰主任对大哥说,可以试试靶向治疗。从医生这里,我们第一次听到靶向药这个名字,药物真的对癌症有效吗,我们无从得知,但哥哥却坚定地说,只要有一线希望,都要给母亲治病。而当时国内已有的靶向药物只有第一代靶向药物易瑞沙。"

原文请戳《70岁确诊肺癌被判定只能活5个月,凭借一代靶向药她活过了13年》

每一个奇迹背后,都有一个不放弃的患者。

总结

觅健互助君想说:我们希望再没有一个癌症患者,飞蛾扑火;我们想看到是每一个病人,都能向阳而活,浴火重生。

要不要辅助治疗?点击肺癌患者要做辅助治疗吗?吴一龙教授团队最新研究进展来了!》。


👇

喜欢的觅友右下角请点个“在看”吧,星光不负赶路人,祝大家抗癌成功!

肺癌

相关好文

肺癌3大突破性进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有望成为慢性病

医生很少揭露这个秘密,但它和肺癌患者的生死有关……

抗肿瘤新药抢先买!中国海南博鳌新增海外已上市新药

参考来源

[1] YU W, LI D, LU Y, et al.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of Chinese oncology nurses regarding cancer pain management--a cross-sectional study[J]. Journal of Cancer Education,2020,36(5):1115-1123.

内容制作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仅做参考,不能照搬,具体治疗方案还需咨询医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