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后延时服务:利或弊?

 xianfengdui111 2023-03-04 发布于河北

针对中小学生的课后延时服务,现在有种观点,说是利大于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的理由无非有两个方面的考量:

其一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原因是因为学生在校时间长,利于学习。

其二是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减轻了家庭负担。原因是学校免费看管学生,减少了家庭这方面的消费。

课后延时服务:利或弊?

我本来还持中性观点,喜忧参半,现在更觉得此举弊大于利,根本无益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无益于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无益于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证据证明学生在校时间越长学习质量就会好吗?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呈正比吗?著名的教育改革家李希贵先生主政潍坊教育时,是严格控制学校在校时间的。相信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想当然的以为学校在校就能提高学习绩,这简直是盲人乱象,自以为是!

课后延时服务:利或弊?

控制学校在校时间,是有心理学依据的。任何人都有审美疲劳。再好的东西,也都是这样。学生在校人为的延长时间,实际上是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试想一下,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本质上就以兴趣和习惯培养为主,延时在校时间是不是会适得其反?

记得某领导人参观北京四中之后,欣然提词,“北京四中,名不虚传”。而听说北京四中,学生下午是不上文化课的,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类似于德国教育的半工半读。上午学文化知识,下午出校门实战,这才是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少了一些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消费端是始发点。扩大消费,促进消费,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认识和当务之急。积极引导合理的社会消费,而不是人为的破坏或干涉经济生产环节,这是良性市场化行为。教育部门应该从更高的角度思考问题,绝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课后延时服务:利或弊?

属于社会职能的,就让社会解决,教育不能越位!一旦越位,必然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反应。教师首受其害!少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赞美扣到教师头上!这是在摧残教师的身心健康!给补助也不行!官方数据,中小学教师人均寿命约六十岁左右!多么可怕的数字!比中国人均寿命少了十几岁!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为什么中小学教师的人均寿命为远远低于全国人均呢?有关部门是不是需要深刻反思?一个健康受伤害的群体,能创造出更好的成果?

可笑之至!可悲之至!

有关领导醒醒吧,课后延时服务回归社会才是正道!回归本来属于它的地方!让教师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才是教育的希望!

此文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欢迎朋友们发表自己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