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瞬目反射

 王辉br5w728tdl 2023-03-05 发布于上海

瞬目反射是一种脑干反射,近似于角膜反射,指刺激一侧三叉神经时,在同侧眼轮匝肌引出潜伏期短,波形简单的R1波;双侧刺激引出潜伏期较长,波形相对复杂的R2波。也可以称为早发反应R1和迟发反应R2。反射弧的共同传入支为刺激侧的三叉神经眶上分支,传出支分别为双侧面神经。瞬目反射不仅对三叉神经、面神经疾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而且是评价脑干功能的一项客观检查方法。

瞬目反射的传导通路

刺激眶上神经-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同侧面神经核-面神经-面肌收缩(R1)

刺激眶上神经-三叉神经脊束核-网状结构

-同侧面神经核-面神经-面肌收缩(R2)

-对侧面神经核-面神经-面肌收缩(R2’)

R1是一种少突触反射,整个过程仅涉及1-3个中间神经元的短链回路。R2为一多突触的反射活动,且广泛分布于延髓外侧和脑桥。传入冲动经三叉神经进入脑桥后,沿三叉神经脊束下行到延髓,在投射到同侧和对侧的中间神经元之前,与外侧网状结构的中间神经元进行多突触联系,甚至可能涉及上丘及脑桥正中网状结构。传导通路可见下图。

图片

瞬目反射的检测方法

准备工作

嘱受试者放松,轻闭目,闭目过紧或面部肌肉不放松时干扰成分很大,易影响对潜伏期和波形的分析。可以通过在电极贴片上加水、用酒精或磨砂膏对面部进行去角质处理等方法降低阻抗。

电极安放

记录电极:置于双侧眼轮匝肌下缘,瞳孔下方

参考电极:置于刺激电极外侧,颞部眼外眦处

地线:可置于下颌正中或肢体

刺激电极:双侧眶上切迹处

操作方法

检查阻抗,于两侧眶上切迹先后放置刺激电极。每侧重复刺激数次,我们实验室要求保留5次重复性良好的波形。注意刺激间隔不能太短,通常间隔10s再给予下一次刺激,最大程度避免患者出现“适应”(如果反复给予刺激,其晚成分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称为“适应”)。R1约在10s前后出现,R2约在30s左右。具体操作流程请参考视频。

参数设置

滤波:20Hz-10kHz

灵敏度:0.1-0.5mV/D(本实验室固定在0.2 mV/D下讨论和出具报告)

扫描速度:5-10ms/D(本实验室使用10ms/D)

脉冲电流时限:0.1-0.2ms(本实验室使用0.2ms)

刺激强度:15-25mA

图片

结果判读

成年人瞬目反射的潜伏期相对恒定,可作为客观的定量指标,表中所示为每个波潜伏期的高限,如R1潜伏期超过11.8ms则为异常,R2潜伏期大于34.4ms、R2’大于34.6ms则为异常。而波幅人群中变异较大,即便同一患者,单次刺激时放松程度不同波幅前后也会出现较大波动,因此对波幅的评估主观成分较大,很难量化,检测时需注意双侧对比,如果一侧波幅较对侧降低超过一半,则意义较为明确。综上,可以简单理解为每个波满足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一种则视为异常:波形消失、波幅较对侧降低超过1/2、潜伏期超过正常值高限。

图片

瞬目反射的临床意义

瞬目反射异常可见于任何影响其传导环路的病变,特别是累及三叉神经、面神经和脑干的病变。病变的不同时期,瞬目反射会有不同表现,提示疾病的演变过程,评估疾病的不同状态,判断疾病的预后等。

图片

实践一下

接下来会以我们实验室实际做出的瞬目反射波形为例,请大家检验一下学习的成果,与我们一起判读吧。

图片

双侧波形分化良好,左右基本对称,潜伏期正常,提示BR未见异常

图片

可见左侧刺激R1、R2潜伏期延长,右侧刺激R2'潜伏期延长,且波幅明显降低,提示左侧面神经损害

图片

可见右侧刺激R1、R2、R2'潜伏期延长,波幅明显较对侧低,提示右侧三叉神经损害

图片

可见右侧刺激R1未引出肯定波形,右侧刺激产生的R2及左侧刺激的R2'波形分化不佳且波幅较对侧明显降低,提示右侧面神经损害

图片

双侧刺激R1正常,R2、R2'潜伏期均延长,提示中枢性损害可能

图片

左侧刺激R1波幅较右侧低,提示左侧三叉神经短通路损害

编辑|胡又方

视频操作|吴伊旻 丁青云 汤红卫

审核|管宇宙 吴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