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巴黎的天空下

 洮阳浪子鸿都客 2023-03-05 发布于甘肃
2018欢乐欧洲游之十三
在巴黎的天空下

        海明威说过:“如果你够幸运,在年轻的时候呆过巴黎,那么你的余生无论去往哪里,巴黎将永远跟着你,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这段话,曾经让无数人为巴黎竞折腰。

        现在,我就站在巴黎的土地上,在巴黎的天空下,呼吸着巴黎的空气。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
        法国全名叫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

        法兰西共和国国旗也叫“蓝白红旗”;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
         法兰西共和国国旗曾是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法国的宪法并没有确定正式的国徽,所以法国在名义上没有国徽。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法国用两种徽章来代替国徽。上面是法国政府的府徽,头像是象征共和的法国自己的自由女神玛丽安娜,上面的小写是“自由、平等、博爱”。下面的大写是“法兰西共和国”。


        法国政府的标志来自于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自由神引导人民》。
      1815年拿破仑下台后,逃亡国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当国王,这就是'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封建势力重新猖獗。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继承人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增强皇权,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并宣布解散议会。1830年7月26日,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他们拿起武器,走向街垒,为推翻这个复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奋战,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最后占领了王宫,查理十世逃亡英国。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
        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景象,义愤填膺,画了这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这幅画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画中袒露胸脯的女性形象也成了法兰西的象征。

        还有一种则是法国的国家标志,也就是如今在外交场合最常见的法国国徽。
       它是一枚纹章的模样。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加大斧,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执法工具,是权威的象征(束棒就叫'法西斯',本来是严格执法的意思)。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

       提到法国,提到巴黎,大家都会想到这个词:浪漫、时尚,这种印象基本来自于民国时期到过法国的一些知识分子对法国的描写和中外艺术家们的作品。
       而我对法国的认识,是从法国作家埃克多·马洛写的一本小说《苦儿努力记》开始的。那时我大概小学三四年级吧,整天在我叔叔们的书箱里翻拣书看,当找到这本1933年4月由上海儿童书局出版的《苦儿努力记》,刚看了个开头时,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有时间就拿出来看。我家这本只是上部,我到处求借也没有找到下部,只好反来复去地看上部,差不多看了有几十遍。刚开始读的时候心里对主人公小路美人生经历中的苦难和艰辛还没有什么认识,只是对他的流浪生涯很感兴趣,整天觉着很好玩,既同情又羡慕,幻想着像小路美一样背上竖琴,带着猴子乔利、小狗卡彼、彼奴和朵儿到处去流浪。可当看到李利师傅和乔利冻死在巴黎郊外,彼得和朵儿被狼吃掉的情节时,才感受到当时社会的残酷和那种生活的艰辛,每次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直到今天,我还保留着看这本书时的感想,也保留着对从著名歌唱家沦落成江湖把戏师却有着同情善良心的李利、亲切慈祥的巴伯兰妈妈、纯朴真诚的花匠亚根和可爱的聋哑姑娘丽色这些善良助人的底层人民的温暖回忆。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这部小说的全本,可是却是别的译本。书名译成了《苦儿流浪记》,这固然增添了点稀奇感,却贬低了路美个人努力的价值。
        这本旧书至今还在我的书架上,书页已经发黄,纸张也已脆损,但它的价值对于我仍是无限,因为它是我少年成长中的侣伴。书的扉页上有柳亚子先生的题词:“这本书中的苦儿路美,他吃了很多的苦,终于成功了一个社会上有用的人 ,并且骨肉团圆,是值得中国的少年或青年看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也题词说:“书中的小孩路美,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好汉。独行其是,百折不回。希望读这书的中国少年和青年,也能够受着他的独立创造的勇敢精神的影响。复兴中国民族是需要这种勇敢精神的。”虽然这些名人们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还不能从阶级的角度来揭示路美、他的养父养母以及书中诸多的童工、贫苦的农民、城市里打工的穷人和被喀尔这样的黑社会把戏师父之类的人渣残酷欺压的人们悲惨命运的根源,但还是从布尔乔亚的立场肯定了路美努力奋斗的价值。而且在新译本中,小路美的名字也被改成了雷米,封面也变得花里胡哨而似乎并不能反映这本小说的真正意义了。

        后来从网上找到它原版本的封面是这样的,似乎出版者觉得无法用画面表达这本小说复杂的内容,干脆就不要封面画了。这样虽然也不能反映出小说的原意,但却也不像现在的封面这样的轻佻。
        而巴黎,在这本小说中被描写成这样:“走了不少时候,我们到了一条不十分难看的大路上,路旁的人家和商店,也渐渐地像样了。不过又折了横路里,走了一下子,我们就到了一个非常难堪的地方。在狭窄的街中,两旁塞满了高而又黑的老房子,街中心处散流着污水。杂沓的行人,对于这臭气,完全不闻不问,简直像猪一样惯了地在泥泞中行走。而且各处还有小酒铺子,男男女女都站在柜台前骚噪狂饮。”
        法国作家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名作《悲惨世界》中也描述过当时的巴黎:城市人满为患,房子拥挤不堪,没有自来水,没有排水沟,照明和通风设备都很差,疾病、贫困、死亡宛如梦魇般掩盖着整座城市,惧怕、绝望、愤怒充塞着人们的内心世界。

        20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巴黎是全世界公认的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宽阔笔直的林荫大道,

        新的林荫大道是世纪巴黎最为辉煌的城市发明。

       整齐连续、开阔平坦的街道,

       像太阳一样放射出街道、具有强烈透视效果的城市广场,

        整体都不太高,整齐大气,典雅如艺术品一样的建筑,
      

        还有开阔平整、布满各种各样雕塑的林地,


        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处处透露着新古典主义的典雅、精美、华贵、浪漫、坚实的情调,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整个巴黎看上去典雅而有秩序感,具有古典主义审美气氛却又有现代城市的味道,城市的整体形象突出而鲜明。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城市建筑不再是当年那些高高在上的僧侣贵族官僚们的城市,而是向所有人民敞开的城市了。
        这要归功于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和省长建筑师奥斯曼男爵19世纪对巴黎的改造。这场改造以公共卫生和安全方便、尤其是城市美观作为改造的目标,从而使传统老旧的城市肌理和表现形态得到根本改变,从而奠定了巴黎现代城市的雏形。
        在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轴线放射的街道(如香榭丽舍大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如凡尔赛宫)和公共广场(如协和广场)成为那个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

        如今的巴黎是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有很多游客来这里,据说2016、2017每年都有几千万人,是世界上游客最多的城市。
       诗人艾青早在八十多年前就这样写过:
       巴黎
  你这珍奇的创造啊
  直叫人勇于生活
  像勇于死亡一样的鲁莽!
  你用了
  春药,拿破仑的铸像,酒精,凯旋门
  铁塔,女性
  卢佛尔博物馆,歌剧院
  交易所,银行
  招致了:
  整个地球上的——
  白痴,赌徒,淫棍
  酒徒,大腹贾,
  野心家,拳击师
  空想者,投机者们……
  啊,巴黎!
  为了你的嫣然一笑
  已使得多少人们
  抛弃了
  深深的爱着的他们的家园,
  迷失在你的暧昧的青睐里……

       今天仍是他描写中的那样:

       ……巴黎
  你是健强的!
  你火焰冲天所发出的磁力
  吸引了全世界上
  各个国度的各个种族的人们,
  怀着冒险的心理
  奔向你
  去爱你吻你……

        塞纳河是法国东北部的一条大河,它蜿蜒曲折,如诗似画,穿过法国的心脏——首都巴黎,注入英吉利海峡,充满浪漫色彩。
         塞纳河在巴黎的诞生及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巴黎这座城市本身就是在塞纳河的一些主要渡口上建立起来的,河流与城市相互依存,关系密不可分,犹如心脏与动脉连接得那样和谐而浑然一体。
        法国人说,没有巴黎就没有法国;而巴黎人说,没有塞纳河就没有巴黎;所以巴黎人深深地爱着这条河。


       我们的巴黎游当然也是从船游塞纳河开始的。

       塞纳河西岸一座恐龙艺术品耸立岸边,远处是天空下的埃菲尔铁塔,古今相映,让人遐想万千,美丽如画!



       塞纳河上最壮观的是亚历山大三世桥。
       桥建于1900年,是法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作为法俄亲善的礼物送给法国的礼物,用来庆祝1892年的法俄同盟。
并以尼古拉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名字命名。
        二百年前,俄法两国可以说是欧洲的世仇,是水火不容的死敌。1812年,拿破仑率领61万人挥师东进,入侵俄国。没想到天不佑法国,寒冷的天气加上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坚壁清野的策略,让法军得不到有效补给,节节败退。等法军撤退到华沙时, 大军仅剩下6万人,最后更是只有一万人死里逃生回到法国。这场战争彻底颠覆了欧洲的局势,也是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的节点,之后法国再也无力作欧洲的霸主。
      1896年10月7日,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到巴黎和当时的法国总统弗朗索瓦·菲利·福尔一起为这座桥奠基,他用自己父亲的名字亚历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对法国来说不啻是一种调戏。当时为了利用俄国的力量,法国只好忍受了这些。但是最后法国还是被卷入了世界大战。


       大理石建的桥头上,桥两端入口处各有两座高17米高的砖石桥塔,四个桥塔柱顶上各有一个女神勒住飞马的金色青铜雕像。金碧辉煌,展翅欲飞。


       这个飞马是希腊神话中的珀伽索斯。右岸的两位女神是农业女神和艺术女神;左岸的两位女神是战斗女神和战争女神。四位女神所站立的四个立柱代表法国历史上的四个强盛时期《查理曼的法国》,《文艺复兴的法国》,《路易十四的法国》,《当代法国》。

        大桥参考了古代罗马、希腊的建筑风格,强调建筑的宏伟、对称、秩序性。大桥装饰采用的是华丽的新艺术派的灯盏,还有大量的动物、女神、精灵等极其精美的雕塑和装饰,这些青铜雕像栩栩如生,装饰讲究,使得这座大桥被誉为巴黎最优雅、最漂亮的桥梁。


        传说只要和爱人坐上游船,穿过亚历山大三世桥,就会永远在一起。
        亚历山大三世桥也是拍摄婚纱照的情侣最喜爱的拍照地之一。

       波旁家族宫殿,法国最美丽的宫殿之一。宫殿宏伟壮观,典雅而又不失古典美,让人神往。北门12根大圆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承托着一个三角形横楣,上面饰以通体浮雕,柱廊下的30级台阶两侧有6尊雕像,优雅而又精致。波旁宫的内部相当豪华壮丽,虽然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内部的装饰依然如新,让人有一种走入宫殿的感觉,神圣而又庄严。
        现在是法国国民议会大厦。

        颇富盛名的奥赛博物馆坐落于巴黎市中心,与卢浮宫隔塞纳河相望。奥赛博物馆珍藏了奥诺雷·杜米埃、米莱、居斯塔夫·库尔贝、卡伯、爱德华·马奈、克劳德·莫奈、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埃德加·德加、保罗·塞尚、奥古斯特·罗丹、保罗·高更、文森特·梵高、加莱、吉玛德、拉利克、雷东、莫罗、爱德华·维亚尔、皮埃尔·博纳尔、布尔戴勒、马约尔等 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期最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与卢浮宫、蓬皮杜中心一同被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

       以其高大的柱廊,丰富的雕塑装饰物为特点的大宫和小宫。

       荣军院的全名是荣誉军人院,荣军院始建于1670年,由路易十四下令修建,用来安置军队中的伤残军人。
       荣军院如今是一座军事博物馆,藏有从古至今各国战争武器,还有回忆历史的二战纪念馆。
        拿破仑·波拿巴的陵墓1861年搬到荣军院教堂下面。荣军院标志性的金顶正对着一代枭雄的埋骨之所。拿破仑死在囚禁地圣海仑岛,遗嘱愿望将骨灰安顿在塞纳河旁他所深爱的法国人民中间。
       一八四零年,他去世十九年后,这愿望才达到了。拿破仑终于实现了他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躺在了塞纳河畔,躺在了法国人民中间”。此刻,他就静静躺在那里,四周的12根胜利女神立柱代表了他一生中十二场胜利的战役。立柱中间分六列插着54面旗帜,这是他的战利品。

       秀气质朴的国家桥。
       1852年至1853年由奥斯曼男爵建造,当时被称为拿破仑三
世桥。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改名为国家桥。此桥有五个34米跨度的桥拱,由砌筑碎石桩建成。

      和奥赛博物馆隔河想望的世界著名博物馆卢浮宫。


        塞纳河上的西岱岛是法兰西民族的发祥地。公元前300年
时,岛上居住着一个民族叫巴黎西族,巴黎市由此得名。公元508年,法兰克人科洛维定都巴黎,建立墨洛温王朝。从此,西岱岛就成为封建时代王权和宗教的中心。
        这是1245年建成的岛上最著名的宗教建筑“巴黎圣母院”,它是巴黎的第一个哥特式建筑。当我们在游船上看到“巴黎圣母院”那火熖状的双塔时,人们不禁尖叫起来,纷纷拿出相机按动快门。我的脑海里则涌出一副画面:美丽的爱斯美拉达在寺院前的广场上翩翩起舞,这时空中传出圣母院那震动人心的洪亮钟声……

        侧面看,圣母院高大宏伟,正面被塔楼遮蔽的锐利尖塔显现出来,和前面的塔楼和谐响应,神圣中透出活泼,庄重下显出灵动。

      “你相信巴黎圣母院有一天会消失吗?”这是《爱在日落黄昏时》里男女主人公的对话。谁知这句话居然会一语成谶。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真的起火了,前面的两座塔楼被烧成了灰烬。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毕竟拍到过它的真容。

        沿着塞纳河南的河墙一带,是著名的旧书摊儿区,六七里长都是卖旧书的地方。朱自清在他的《巴黎》中曾描写过这个地方。《苦儿努力记》中的路美也曾经在这里买过旧地图。这里是塞纳河左岸特有的景点,也是巴黎当地人节假日休闲的好地方。






        1884年,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法国政府决定在1889年举办一个轰动全球的万国博览会并修建一座永久纪念性的建筑。最终,建筑师居斯塔夫·艾菲尔的设计方案被选中。当时建筑师艾菲尔发出豪言壮语:我要为现代科学和法国工业的荣耀,建造一个像凯旋门那样雄伟的建筑!但修建铁塔的事宜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有人认为在市中心建一座铁质的塔会破坏城市的风景,有人觉得这座塔太高,高高的超出了市区的教堂,亵渎神灵。反对者中包括莫泊桑等一些当时的文化艺术界名流,他们认为建筑铁塔有损法国的风雅,是对法国历史与艺术的一种破坏。“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更是扬言:“巴黎如果建成铁塔,我要永远离开这个城市。”
       反对无效!铁塔还是于1887年1月动工了。

        1889年5月15日,当巴黎万国博览会开幕剪彩时,艾菲尔亲手将法兰西国旗升到320米高的塔顶,此时会场欢声雷动,人们载歌载舞。
        这个突如其来的钢铁怪物,在冲破了众多有名望的官员、艺术家和社会人士的强烈反对,突然在某一天突兀地矗立在塞纳河畔的时候,无论是喜欢它的还是厌恶它的,它引起的骚动真的如火山爆发一样燃滾了塞纳河水。
       铁塔建成后,艾菲尔在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也就是这座塔的顶上对逝去10年的亡妻说下了”我爱你“的情话,这个时候,他一定是既激动又幸福,也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创新魄力和幽默感。
  凄美的爱情故事营造了埃菲尔铁塔的浪漫氛围,也为巴黎的浪漫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巴黎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一抬头几乎都能看到埃菲尔铁塔的雄姿。从它而起产生了一句很浪漫的情话:无论何地,无论何时,假若你愿意回头看,我一直在守候你!
       诗人茹尔·朱依为之赋诗颂赞:艾菲尔在战神广场,造起宏伟铁塔,终于出现新世纪的萌芽。呵,这“妖魔”前程远大!
       在铁塔开放参观之后,得到了许多外国建筑师和各界人士的赞扬。它和纽约的帝国大厦、东京的电视塔一起被誉为西方三大著名建筑,也为法国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利益,法国人才开始以艾菲尔为傲,并在塔下铸立了艾菲尔的青铜雕像。       

        艾菲尔铁塔高320.7米,共用了1.8万余个金属部件。整个塔分为三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115米,第三层高276米。。每层都设有带高栏的平台供游人眺望那独具风采的巴黎市区美景。
       最下层瞭望台面积最大,相当宽敞,设有会议厅、电影厅、餐厅、商店和邮局等各种服务设施。在穿梭往来的人群中,好像置身于闹市而忘记这毕竟是57米的高空。从这里观赏近景最为理想。北面的夏洛宫及其水花飞溅的喷水池、塔脚下静静流过的塞纳河水、南面战神校场的大草坪和法兰西军校
的古老建筑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风景画。
       中层瞭望台离地面115米。有人说从这一层向外张望可以看到最佳景色。的确,淡黄色的凯旋门城楼、绿荫中的卢浮宫、白色的蒙马圣心教堂都清晰可见,色彩斑斓。傍晚登塔则见夜色如画,繁灯似锦,那些交织如网的街灯如雨后珠网,粒粒晶莹。这一层还有一个装潢考究的全景餐厅,终年都是顾客盈门,座位必须提前预订才行。
       最高层瞭望台离地面274米,若沿1652级阶梯而上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当然也可采用电梯登高。这里最宜远望。它会使人们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嘈杂的巴黎忽然静了下来,变成一幅巨大的地图,条条大道条条小巷划出无数根宽窄不同的线条。全巴黎尽在脚下,当白天视野清晰时,极目可望60公里开外。

        以他的短篇小说名扬天下并以“莫泊桑式的结局”令读者对他的小说留下难忘印象的莫泊桑。虽然曾经扬言过“巴黎如果建成铁塔,我要永远离开这个城市”。这时候却成了光顾埃菲尔铁塔里面的餐厅、来这里吃饭和用下午茶最多的人。有一次人们调侃地问他是不是忘记了他在铁塔建造之初曾撂下的狠话的时候,莫泊桑一脸无辜、并用他特有的“莫泊桑式结局”的方式说:“谁让这里是巴黎唯一看不见那座破塔的地方。”说完他又继续专注地往埃菲尔铁塔餐厅的特色熏肉上撒起了胡椒粉和精盐。

         对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后来的巴黎人却软嗲嗲地称呼它'贵妇人'“铁娘子”,生于瑞士后来加入法国国籍的诗人桑德拉尔却不吃这一套。他在他的诗歌《艾菲尔铁塔》中把这座”300米大烟囱“称之为”阳具“:
         ……当,突然间
         这并非维苏威火山的爆发
         这并非埃及国十害之一的蝗虫云
         也并非庞贝古城的坍塌
         这并非庞然大物乳齿象复活的叫声
         这并非已通报的”喇叭“
         也不是皮埃尔·布里塞的鸣蛙
         当,突然间
         火光四现
         横冲直闯
         回弹迸溅
         火花从四面八方同时显现
         我的阳具

         噢,艾菲尔铁塔
         我没让你脚踏黄金
         我没让你在水晶石板上跳舞
         我没把你作为迦太基的童女献给皮同
         我没给你穿上希腊的无袖长袍
         我从未让你在史前糙石巨柱间漂流
         我没把你命名为”大卫的利剑“
          也没把你命名为”十字树“

          噢,艾菲尔铁塔
          万国博览会的巨大焰火!
          在恒河上
          在瓦拉纳西城
          在印度教堂的聊以自慰的婆娘中间
          以及东方众生的多彩的呼喊
          你居高俯瞰犹如优美的棕树
          是你在希伯来人的神话时代
          搞混了人类的语言
          噢,巴比伦塔!
          而在千年后是你如火舌般
          倾倒在汇聚于你的教堂的信徒身上
          大海里你是一根桅杆
          而在北极
          你以你无线电报的北极光辉照四方
          ……

         不得不说,桑德巴尔的比喻还是颇为贴切的,切中了这座塔产生的时机和带来的巨大影响。         
         他甚至愿意把自己吊在上面:'我真想成为塔悬吊在艾菲尔铁塔上!'桑德拉尔对艾菲尔铁塔的痴情简直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时间印证了茹尔·朱依的话,这“妖魔”的前程还真是无比远大!本来,在艾菲尔铁塔初建成时,大家决定只把它作为世界博览会的标志保留六个月,但在六个月中接待的游客就将近两百万,门票收入相当于当时建筑投资的一半。出于经济等各种原因,法国人最终还是将这座塔留了下来。
        如今,100多年过去了,艾菲尔铁塔仍然屹立在塞纳河边笑对游人。在巴黎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苗条的身影,而登上铁塔,则能俯瞰整个巴黎。它不但成了巴黎的地标,而且还是巴黎的眼睛。
       抬头凝视这高高的钢铁”恶魔“,在蓝天白云的吸引下,它升腾向上,直冲云霄,如同哥特式教堂的尖塔一样向上伸展,奔向高高的苍穹。而它比起凝重厚实的教堂来又显得空灵轻秀,纤细精巧,没有教堂厚重墙壁包裹的局促,却也有奔向天堂的活力。


       亚历山大三世桥虽然承载了相爱白头的传说,可巴黎真正体现爱情的却是这座绿色的蜜拉波桥。它虽然没有亚历山大三世桥那么有名,却因为法国诗人阿波里奈尔的名诗《蜜拉波桥》而使桥和爱情一起变得珍贵而无价:

            《蜜拉波桥》

       塞纳河在密腊波挢下扬波
       我们的爱情应
       当追忆么
       在痛苦的后面往往来了欢乐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
        时光消逝了我没有移动

        我们就这样手拉着手脸对着脸
        在我们胳膊的桥梁
         底下永恒的视线
         追随着困倦的波澜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
         时光消逝了我没有移动
        爱情消逝了
        像一江流逝的春水
        爱情消逝了
        生命多么迂回
        希望又是多么雄伟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
        时光消逝了
        我没有移动

        过去一天又过去一周
        不论是时间还是爱情
        过去了就不再回头
        塞纳河在密腊波挢下奔流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

         时光消逝了
         我没有移动
         这首诗不仅是阿波里奈尔最有名的一首诗,也是法国最有名的一首诗,被法国政府刻在了密腊波桥头上。

       巴黎街头的这些小商品看着很眼熟,八九不离十是义乌货。

         巴黎的黑人真不少。

        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又称加尼叶歌剧院。在拿破仑三世和奥斯曼重整巴黎时,欧也尼皇后最终采用了年轻建设师加尼叶的设计方案建筑歌剧院。为了纪念加尼叶,歌剧院命名为加尼叶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被认为是新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之一。歌剧院还被象征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尼的爱情。

         巴黎的上海酒家,我们在这里吃中餐。据说在巴黎有几家上海酒家,大概上海人在这里开酒店的不少。

        巴黎的建筑大多高度不超过五层,看起来爽心悦目。150多年过去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一些建筑规划仍被遵守,建筑物的高度一律不能超过37米,主干道之外多数古老的为马车设计的街道也没有被拓宽。

         行走在狭窄的街道上,耳边仿佛回响着清脆的马蹄声,使人有回到前工业化时代的幻觉。
        在这样的街道上,享受着五月夏日的艳阳,坐在酒吧的小桌上啜一杯咖啡或者葡萄酒,没有头顶高楼的压抑,心情一定很畅快。

       这家似乎是美国餐馆,门楣上还有自由女神像,据说里面的食品有芝加哥风味,好像还比较受欢迎。

        歌剧院侧门上这两个像披着麻袋片的雕塑很有先锋感。

        三层高的歌剧院侧面看起来也是很宏伟壮观的,由于有众多的雕塑和装饰,显得非常雅致,富有韵味。



        休息大厅四壁和廊柱布满巴洛克式的雕塑、挂灯、绘画,让人目不暇接。


         歌剧院街上的行为艺术家,头戴三角帽,装扮的是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军人。当年的法国军人也许是法国历史上在全世界最露脸的人了。


        还有载客的小旅游车经过。


法国诗人马拉美在他的名诗《牧神午后》中的描写:
    “正当我在此地割取空心的芦梗
    “并用天才把它驯化,远方的青翠
       “闪耀着金碧光辉,把葡萄藤献给泉水,
      “那儿波动着一片动物的白色,准备休息,
         一听到芦笛诞生的前奏曲悠然响起,
         惊飞了一群天鹅——不!是仙女们仓皇
         逃奔
       “或潜入水中……”

         在艺术的圣殿前看着巴黎,会产生许许多多无聊和有聊的遐想。
        

         处处都是装饰,

       眼前都是雕塑,

       即使围栏也绝不含糊地艺术化,

        巴黎为艺术家而生,为艺术而存在。
        在这里坐坐、走走、看看,总觉得巴黎人带着些雅气。朱自清曾说过:“从前人说'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气,巴黎人谁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你瞧公园里、大街上、有的是喷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院处处是、展览会常常开、他们几乎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气,自然而然就雅起来了。”

       从歌剧院可以看到鼎鼎大名的法国“老佛爷”大楼。

        “老佛爷”全名叫拉法叶百货,是法国最知名的百货公司。中国人把它叫作“老佛爷”,既是谐音又带寓意,不能不说脑洞开得还是很大的。因为女游客来到巴黎几乎都要到这里来打卡买奢侈品,就像佛教徒朝圣一样。据说到这里买LV包和很多名品的还要排长队,经常排队还买不到。也许贫穷限制着我的想象,我不知道背个LV和背个帆布包有多大区别?其实按我的意思还不如去“拉雪兹公墓”看“公社社员墙”更有意义,可是众意难违,只好随大流去看看了。

       如今的巴黎小偷很多,尤其是热闹拥挤的地方,骑警在这里转来转去,其实也就是做做样子。


        老佛爷店面非常大,隔着街道有四栋楼都是它的地盘。这里集合了全世界的奢侈品,顾客也非常多。


        建筑物中间有天桥连接,方便购物者穿梭往来。

         进去一看还是觉得不虚此行,拉法叶百货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太壮观、太美了。圆顶设计是一大特色,上面新拜占庭风格彩绘的玻璃窗成了它的经典象征。

        七层楼高,整体的装饰灿烂华丽,犹如气派的宫殿,有极强的观赏性。虽然现在国内大城市都有不少的大型商场,规模也不小,但装饰确实没有这么时尚而华美的。
        老佛爷店中人山人海,看上去到处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所有的柜台上几乎都有华人店员服务。

         一起逛店的国际友人。

        一起逛店的国内友人。

         噙着奶嘴悠闲逛店的巴黎人。

         作为“法兰西的缩影”,巴黎的命运与法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在法国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总是能看到巴黎的身影,在某种程度上,一部巴黎史即是一部法国史。
         作为“法兰西的灵魂”,巴黎的意志常常会成为法国的意志,在许多关键性的历史时刻,巴黎的选择都成为了法国的选择。

       欢喜、

       微笑、

        吻别


         这一切就是巴黎,巴黎就是这一切。
          一个城市的风貌,不仅仅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就能呈现出来的。人们生活的总体状态常常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精气神。
         巴黎已经不是一个地名了。巴黎就在眼神里,在一颦一笑里,在举手投足里,那是一种蓬勃到让人无法抵御的热情和生命。这种热情和生命是野性也罢、是艺术也罢,任何人到了这里,都会被它影响、熏陶、渲染出一种独特的色彩,然后从这里走向自己的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