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你太闲

 闲云野鹤qpab3u 2023-03-06 发布于浙江

做人,要知理、知足、知趣

文/辰槿


动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试验:

把野龟、老虎等自幼关进动物园,一日三餐定时喂食。

没有天敌侵害,没有生存之忧,动物们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慵懒度日。

然而,它们的寿命竟然大大缩短。

有时候,活得太闲,未必是福,或许酝酿着一种不幸。

纪伯伦有句话:“对安逸的欲望,会扼杀灵魂的激情。”

偶尔的放松是对自己努力的奖赏,而持续的放松则是对自己生命的辜负。

人生短促,千万不要让自己过得太闲。

图片

太闲,容易情绪内耗

曾有人做过一个试验,叫作“挠痒定律”:

明明不觉得痒痒,但因为闲得无聊,没事就挠了一下,结果就会越挠越痒。

事实就是如此,闲过了头,就会没事找事。

前段时间,网友@afra在微博吐槽自己的烦恼。

她所从事的环境设计部门,熬夜画图,加班做模型是家常便饭。

婚后不久,因为怀孕,婆婆和老公一再劝她暂停工作,安心养胎。

她想,歇就歇吧,毕竟工作比较辛苦。

起初,她很享受这种日子,饭有人做,钱有人赚,自己乐得清闲自在。

但几个月以后,越来越多的琐碎事情让她烦心不已。

做人,要知理、知足、知趣

从前,婆婆在家没事闲聊,常夸小姑子勤快懂事,啥事都不让人操心。

可现在怎么越听越感觉不舒服,好像有意针对自己一样。

想起上班那会,顿顿做饭手忙脚乱,喂饱肚子就很知足。如今饭菜稍不可口,心里就会不痛快,感觉婆婆怠慢自己,觉得憋屈。

有时老公没及时回复消息,她都会胡乱猜想,若是回家再晚点,她就忍不住气恼。

前两天医生建议她复查,更让她惴惴不安,怀疑哪里出了大问题,整夜整夜睡不着。

太闲的人,哪怕一点小小的触动,都会纠结不安,在脑海中肆意发酵。

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情绪内耗,跟别人过不去,也跟自己过不去。

就像《菜根谭》所言:“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

闲得太久,就会胡思乱想;闲得发慌,才会把鸡毛蒜皮都当回事。

很多时候,痛苦的根源并非事情本身,而是事情所引起的情绪内耗。

人一旦忙起来时,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处理复杂的情绪。

有事可做,有所盼,有所依,人生鲜活,谁还会在意那些个破事。

图片

太闲,容易荒废自我

知乎上有个话题:一个人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废掉的?

高赞回答是:

“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让他闲着、闲着、一直闲着。”

太闲,就像是一种慢性毒药,会让人不知不觉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麦山曾讲述过自己的故事:

他把操劳一生的母亲接到城里,还特意请了保姆,好吃好喝伺候着。母亲吃了睡,睡了吃,整日没事可做,就天天站在阳台上张望。

眼巴巴地看着儿子上班远去,再眼巴巴地看着儿子下班归来。

不久之后,母亲话也少了,人也有气无力。

去医院检查,但又没查出什么毛病。

有一天,保姆请了一周假,麦山发愁起来。

母亲说没事,你放心去上班。

晚上下班,他心急火燎地赶回家中,却看见母亲已经摆放好饭菜,就等他回来。

从那以后,母亲每天做饭洗碗,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母亲感觉自己又能照顾儿子了,自己还有用,心情越来越好,整个人都变得精神了。

一台机器长时间不运作就会生锈,人也一样,终日无所事事,身体机能就会逐渐退化。

做人,要知理、知足、知趣

正所谓“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

太闲,容易让人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进而丧失对生命价值的感知能力。

心理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适度忙碌的人,其寿命比普通人高出29%,而且有更优秀的记忆力和推理能力。

漫画家方成先生在93岁时,依旧思维敏捷,每天坚持用电脑打字写传记。

很多人问他养生之道,他写了一首打油诗:“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

无论大脑还是身体,都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身体越活跃,心智越有活力。

凡事尽力去做,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仅强健你的身体,还滋养你的心灵。

图片

人生下半场,不要闲过头

笹本恒子,曾被称为“不死女神”。

为什么不死?她的回答更是震惊了世人:“因为我没有时间!”

恒子最初的梦想是成为画家或是作家,后来,她接触到摄影并逐渐沉迷其中。

她因此成为日本摄影协会的第一位女性摄影师。

人到中年,她遭遇了失业危机,但她不以为然。

从学习服装设计到鲜花设计、珠宝设计,她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71岁,她重拾摄影,创办摄影展。

晚年的恒子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边看电视,边做体操。然后,她开始浏览新闻报刊,并剪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她会执笔记录这些素材,还会记下刚刚学会的英文对话和短语。

她从不允许自己懒惰,恒子这一生,都执着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

恒子不无自豪地说:“珍惜生命最好的途径,就是把它淋漓尽致地燃烧透了,不停地去折腾自己喜欢的事。

忙着,不仅仅是一种效率,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让人感到充实和快乐。

做人,要知理、知足、知趣

高僧佛光禅师,一生致力于讲学说法、诵经译经,还专心写字、作画,日复一日。

晚年禅师神采奕奕,气色不减当年。

有人询问禅师:“为何不见你衰老呢?”

禅师微微一笑:“每一天都有事可做,哪有时间变老呢?”

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心中没有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就只会虚耗精力和生命。

倘若过得忙碌充实,没时间体会负面情绪,不会变得更老,只会变得更好。

无论何时,都不要自我懈怠,而是遵循内心,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去生活。

人生下半场,珍惜当下,不浮不躁,不慌不忙,认真过好每一天,踏实走好每一步。

毕竟,我们的生活态度,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图片

梁实秋曾说:“闲,要闲得有滋味,忙,要忙得要价值,这样才像一个人。”

深以为然。

忙是一种对生命的释放,闲则是一种对生命的修复。

既要在忙碌中充实自己,也要在闲暇中滋养自己。

不管有钱没钱,都别让自己太闲,人闲生余事,地闲长荒草。

生活要有节奏感,松弛有度,有事做事,无事修心。

读书、赚钱、工作,养身、养心,天地辽阔,人生有诸多不同的活法和选择。

忙时有序,闲时有趣,就是生活最好的状态。

图片图片

作者: 辰槿,人间烟火,皆有欢喜。值班编辑:蔡雨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