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阅读笔记

 天驰老先生 2023-03-06 发布于辽宁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4.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5.《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6.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7.《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8.“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9.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10.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11.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12.人心之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13.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1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15.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16.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7.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8.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19.心不在焉,视而不知见、听而不知闻、食而不知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20.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21.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22.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23.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事众也。

24.《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25.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26.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27.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28.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

29.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30.《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31.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32.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33.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34.《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35.《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36.唯仁人,能爱人、能恶人。

37.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恶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38.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39.君子有大道,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4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41.仁者以财发身、恶者以身发财。

42.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