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长时间坐车后会出现小腿浮肿吗? 春节快到了,大部分人都会经历春运,无论是坐火车、飞机还是汽车。有些人在经历几个小时的交通工具之后,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小腿有浮肿,而过了几天之后这种水肿能自己消失,那么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种下肢水肿叫做“旅游者水肿”,多见于平时很少远游或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外出旅游时,由于长时间乘车,会感觉足部麻木、发胀,小腿及脚背发生水肿,严重者甚至可发展至全身。这是因为双腿长时间地维持着某一弯曲位置,下肢血液不易回流至心脏,血管中的水分逐渐渗漏到周围组织中,从而形成了水肿。 需要注意的是,除老年人生理性水肿外,多数下肢水肿都是疾病引起的信号,甚至会危及生命,不容忽视。下面小编就简要介绍下不同种类的水肿。 下肢水肿的原因 肾性水肿:水肿多从脸部开始,最初是早晨起床后眼睑浮肿,发展迅速,多见于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糖尿痛性肾病等。由于肾血流减少,钠水潴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尿蛋白丢失,使组织间隙液聚集而引起。 心源性水肿:从双下肢脚踝开始,逐渐发展到全身,多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当各种心脏病发生右心衰竭时,由于静脉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引起静脉内压力升高,体液漏出进入组织间隙,引起水肿。 肝性水肿: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最后发展到全身浮肿,多见于肝硬化、肝坏死、肝癌、急性肝炎等。因肝硬化时肝脏细胞破坏,门静脉压力增高,以及肝功能衰竭时血浆白蛋白过低等所致。 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于多种病理情况,继发性摄食不良(厌食、重大疾病时的食欲缺乏、胃肠疾患、精神神经疾患等)、消化吸收障碍、排泄或丢失过多以及蛋白质合成功能受损等,严重时出现全身性水肿。 甲减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不全导致甲状腺素缺少,面部及双下肢出现蜡样水肿,用指头按压不出现凹陷性改变。多见于原发性甲减或甲亢甲状腺切除过多或放疗破坏太多者。 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血液回流不畅,导致下肢水肿;血栓脱落后随血流可栓塞肺动脉,引起肺栓塞。小的栓塞可引起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大的栓塞甚至会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引起死亡。 若出现双下肢不明原因的水肿,千万不要不当回事,更不要乱用药。必须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而对于旅行者水肿,则要做好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旅行者水肿” 1.长途旅行者事先要对旅行日程作好周密安排,可以分段进行,旅行几天休整一天。行走或登山应量力而行,不要让体力消耗过多,也不要过长时间地行走站立。 2.长途跋涉时,最好在小腿以下的足踝部缠上绑腿,缚上松紧适宜的弹力绷带或穿上有弹性的长筒弹力袜,人为地给下肢皮下的浅表静脉以支持,帮助下肢血液与淋巴液的回流。 3.长途坐车乘船时,两下肢不要长时间地老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应注意经常更换体位,不时地活动下肢。每到一个车站、码头,应起身适当活动身体。还可以自己用双手从下往上进行按摩,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 4.旅途休息时,可用手按摩腿部肌肉。晚上入睡前,用热水洗澡或泡脚,促进全身尤其是下肢的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避免下肢水肿,尽快消除疲劳。夜晚睡眠时,在下肢下面垫些东西,使小腿适当抬高些,对预防水肿有一定帮助。 5.旅途中饮食宜清淡,不要吃得太咸,也不宜饮水过多,以免体内水盐成分过多而诱发下肢水肿。旅行者水肿属于功能性水肿,对此不必紧张担忧,只要适当放慢旅行速度或中途作调整性休息1~2天,抬高下肢,进行按摩,水肿即可消退。若是水肿比较严重或者长时间不消退,则应停止旅游,及时到当地医院诊治,看看是否患有下肢静脉曲张或静脉栓塞等疾病,以便作进一步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吕斌.旅游谨防下肢水肿[J].家庭医学,2006,(5):54-55. [2]罗学宏.老年人双下肢水肿莫大意[J].家庭医学,2015,(6):16-17. [3]郑秀海,范鹰.老年人下肢水肿原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2):73-75. [4]姜树军,汪丽芳,杨文.下肢水肿的常见原因[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5):413-4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