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惊蛰,“惊蛰打小人”,做好三件事,赶走霉运平安好年景

 三农小毛 2023-03-06 发布于北京

惊蛰到了,农民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因为春耕、春种要排上日程了。

农谚还说“春雷响,万物长”,就是因为惊蛰节气是在“九九”期间,马上就要“出九”了,而这个时候气温开始回升了,春雷乍动的同时,雨水也开始增多了,而这就为万物生长创造了极佳的条件,自然该种的农作物也要开始种植了。

在古代惊蛰是一个很受重视的节气,因为当时都是把惊蛰节气当做是春耕的开始,在民间有着“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说法,就是形容农民忙碌的景象。

事实上到了惊蛰节气的时候,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日照增强了,平均气温都已经稳定在12℃以上了,这样也就有利于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作物的播种了。

那你可知道,在惊蛰节气的时候还有“打小人”的习俗,这样能赶走身边的小人和霉运,从而平安顺利过这一年。那如何“打小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惊蛰习俗——打小人

在惊蛰节气期间,最引人瞩目的习俗就是打小人了,目前在香港、澳门,还有南方一些地方已经还保留着这个习俗。

但是有些年轻人可能就比较好奇了,为什么要在惊蛰节气这天“打小人”,又该如何“打小人”呢?

所谓的“小人”就是指身边的哪些喜欢挑拨离间,惹是生非的人,亦可象征无故惹来的是非或恶运。

民间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它每年都会在惊蛰节气这天出来觅食,而犯之则在年内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所以为了驱赶小人,避免一年走霉运,就会在这一天购买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古人通过“打小人”的仪式,就是祈求消灾解困,化险为夷。

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区民间就有在惊蛰节气当天“祭白虎化解是非”的习俗,它实际上也是“打小人”习俗的一种。

惊蛰“打小人”其实也挺简单的,一般都是在惊蛰节气当天的上午,最好是在11点-13点之间,具体地点是在石敢当,或者是三岔路旁边。石敢当在北方很多地方现在也很常见,就是以前老房子宅院外面或者是街衢巷口建筑的小石碑。

大家要提前购买好打小人所需要的用品,一般是小人衣纸一份包括一对男女纸人、解小人纸、一只白老虎、金银、香烛及祭品。

在打小人的时候,如果是有名有姓的小人,就可以把它剪成心目中那个小人的形状,并且在小人身上写上小人的姓名或时辰八字及地址,然后把它放在地上,用鞋子抽打它。

并且一边抽打,还要一边念叨着口诀,比如“打你个死人头”;“打歪你的小人嘴”;“好人近身,小人远离”等。

此外,亦有一些打小人的,会用红纸剪成一些纸锁链、纸剪刀及纸尖刀等,用来惩治小人。

惊蛰习俗——蒙鼓皮

在惊蛰节气的时候,最吉祥的预兆就是响雷了,这也是惊蛰节气的时候最重要的特征了。像南方很多地方一般到了惊蛰前后都会响雷。

而之所以在惊蛰节气这天有蒙鼓皮的习俗,那是因为古人想象雷神是一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

并且它一只手拿着神锤,另外一只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然后就会在人间听轰隆隆的雷声。而在惊蛰节气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所以在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农谚还说了“惊蛰惊百虫”,就是这一天虫子也感受到气温的上升,而逐渐结束了冬眠要出来活动了。因此惊蛰这天还有扫虫的习俗,在有些地方也叫它“扫虫节”。

其中目前在浙江宁波的一些地方还有这个习俗,这一天农户要拿着扫帚到田间举行扫虫的仪式,意味将一切害虫的“扫除”。有些地方则有这天燃放鞭炮,或者是在房前屋后撒石灰等,这样一年都会没有什么害虫。

惊蛰习俗——吃梨

从古至今,古人都是不会放过每一个节日、节气吃的这个传统的。而在惊蛰节气的时候,民间就有吃梨子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不光是古人嘴馋,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因为惊蛰节气的时候气温上升了,但乍暖还寒,气候依然还是比较干燥,很容易就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最常见的就是容易干咳,或者是喉咙不舒服。因此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以上就是惊蛰节气的时候,我国民间的一些古老的习俗,在你的家乡还有吗?其实这些老传统还是要遵守的。尤其是吃梨这个习俗,大家可不要忘记了哦!


点击"蓝字"查看【 2023年宅基地新规出台,村村缴纳宅地基超占费,你家要交多少钱?】,同时恳请您能够顺手点击文末右下角【在看】,为国家的好政策点个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