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思维-1.生病的外因作者:任奕存如何培养中医的养生思维? 首先 为什么是中医的养生思维,必然是区别于西医的模式 所以我会通过中西医对比来加深大家的中医思维 好了,进入正题: 按照正常的方式 很多患者来了找医生看病 首先会问的就是 大夫我这个病咋回事儿啊? 这就是问到点子上了 就我看病的经验来讲,除了看疾病本身怎样之外,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找病因! “ 咋回事儿” 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本次生病的原因?也就是病因 2. 本次生病这个病因导致了哪里出问题?什么问题?病位 病症 针对这种情况就来到了我要讲的中医思维的第一讲: 人会得病一定是有原因的 对中医来讲治病无非祛邪固本 祛邪指的是祛除不属于身体的邪气(包括外来的以及自身产生的) 固本无非是补充五脏通畅六腑,以及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 在中医里我们讲病因包括两大种:内因和外因 今天我先讲外因 人生天地间,外界对人体的影响是特别大的, 外因指的就是外来的邪气 我们称之为: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从字面的意思很容易理解,不用我过多解释 但是为了加深大家对此的理解,我要跟西医区别一下 西医讲细菌病毒等等(还有别的 细菌病毒是一大特点) 中医讲风寒暑湿燥火等等(实际还可细分,便于理解只讲大框) 就拿新冠来举例子 西医称之为病毒 而中医则会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判断属于以上六淫中的哪种邪气 瘟疫是统称,而大部分的瘟疫其实是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 而温病的特点是多数都会发热 那么我们在中医里称之为“火” 但是实际上患者的症状不会是都一样的 所以会有夹杂症兼风兼寒兼暑兼湿兼燥 比如:咳嗽 发冷 头晕 恶心 口干 烦躁等等多种症状 每个人也不可能所有的症状都有 所以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症状来判断属于哪种邪气然后来对症下药 这是对于外邪认识上的不同 认识病因然后可对症下药: 举一个我治过的一个病症 患者是小腹疼痛 到医院检查说是盆腔炎 开了一些消炎药还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结果越吃越重 后来来找我 其实我主要看了两个点:第一:小腹凉 又看了一下舌头,舌体舌苔都是白色的 这个很明显就是寒证,给她开的少腹逐瘀汤加减,温热药多些 活血药少一些 当天吃药第二天就不疼了 所以大家看一下:“炎”为火,患者是寒症,你用消炎也就是消火的药 那就会越消越寒 症状就会更重 如果是热证的话 患者小腹不会凉,舌根代表身体下部,舌体会发红 舌苔会发黄 这时候才能使用清热的药 此人的病因是寒而不是火 再举一个例子,让大家了解知道一个疾病的病因有多重要 我治一个身体反复起水泡,痒,近一年的患者 来我这里之前已经吃过很多药和外用过很多药了(中药西药都有)没有治好 以下是我用中医思维来解读: 痒则为风 有风邪 水泡(白色水泡) 白色为寒邪 水为湿邪 邪气明确了:风 寒 湿 治疗就是祛风散寒除湿 看着很简单是吧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这么简单 因为正常情况来讲 这种在皮肤表面的疾病是很容易被人体自身的正气祛除出去的(西医称正气成为免疫力) 而且这个患者体型也比较健壮 不至于迁延这么久 也就是说最开始进行了错误的治疗 导致自身正气没有发挥作用(免疫力被抑制了) 也就是说最初治疗的时候认为这种病是过敏(过敏就是异常的错误的免疫反应) 于是用抗过敏药压制了免疫反应 免疫力被抑制也就导致了正气无法发挥作用 导致正气无法把邪气赶出去 不停的用抑制免疫的药,所以邪气一直出不来 (这种患者体质健壮的还算幸运,我遇到过身体皮肤都生疮的,一个是患者年龄大体质差一个是在身体淤积时间太久,治疗就很困难) 思维转变过来就豁然开朗了 我用的方子是葛根汤加减,后来又用了一些四君子汤加减调养(用药是给医生朋友看的,非医生朋友不用细究,治病每个人的方子都是不一样的) 祛邪5天调养半月基本痊愈 病因找准了,治疗方面就事半功倍了 所以知道外因之后躲避六淫邪气是非常重要的 该多穿就多穿,该少穿才少穿 不能要风度不要温度!(内外因讲完之后我再具体讲) 在最后我提到了调养 调养是调理五脏六腑 就要讲到另一个病因:就是内因 就是我们自身的脏腑强弱以及身体体质特点以及情志因素 这个下次再讲,欢迎关注,静等下期 最重要的提示: 中医讲“风”为百邪之长 所以说避免外邪之中,躲避风邪是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