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一眼断玉法”之“器形”篇——商代玉器(一)

 积祥轩 2023-03-06 发布于山东

古玉学习交流微信:GUYULINXUN

自公元前17世纪成汤灭夏,至公元前11世纪帝辛失国,这500多年间的历史即商王朝。

商代文化遗存,大致可分为前后二期,其文化形态以河南郑州二里岗和河南安阳殷墟的文物(特别是玉器和青铜器)为代表。前期(成汤至盘庚迁殷以前,即公元前1600—1300年)的遗址主要有河南郑州二里岗、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偃师尸乡沟、郑州铭功路、辉县琉璃阁、郑州白家庄、新郑新村、新郑望京楼、许昌大路陈村;湖北黄陂盘龙城等。后期(盘庚至帝辛,即公元前1300—1046年)遗址主要有河南辉县、罗山、郑州人民公园、柘城孟庄、孟县涧溪、淮阳冯塘村、安阳小屯、武官村、大司空村、高楼庄、郭家庄、孝民屯;北京市平谷刘家河;河北邢台、藁城台西;山东益都苏埠屯、滕州前掌大、济南大辛庄、曲阜;山西石楼、保德、灵石旌介村;陕西西安毛西村、老牛坡;甘肃庆阳野林乡;湖北孝感;四川广汉三星堆;江西清江新干大洋洲等。

生产工具有铲、斧、凿、锯、刀、槌、刻刀、镰、锥形器、纺轮等;

玉刀  商代晚期  长13.8、宽2.7、厚0.5厘米。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受沁有土褐斑。刀呈直背、较厚,双面弧形刃,刀锋尖锐,柄较宽长,背中部有一小圆穿孔。

玉斧  商代晚期  长19.6、宽4.8、厚0.9厘米。河南省安阳市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质,土沁以后变为土黄色。体呈长方形,上下端近平并有厚刃。两面纹饰相同,通身饰线纹及变形云纹,斧的顶端有一圆穿,穿之下饰线纹。

玉刀  商代晚期  长25.2、宽3.9、厚0.6厘米。河南省安阳市花园庄54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墨绿色。凹背曲刃,翘首长柄,仿同时期铜刀所制。刀刃两面磨制,较锋利,无使用痕迹。背部镂孔,刻八组方形扉棱。刀身两面各雕刻六个鹦鹉状小鸟纹。刀柄尾部有一穿孔。

玉刀  商代  长13.2、宽4.1、厚0.3厘米。河南省罗山县莽张乡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色。呈扁梯形状,平背,刃两面斜磨而成,背短刃略长,在刀中部有两个圆穿孔。

玉铲  商代  长8.2、宽4.9、厚0.4厘米。河南省罗山县莽张乡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玉质为深褐色,有白花斑。体呈长方形,背平直,下端双面弧刃。铲的上半端一侧有一圆孔。通体光素无纹。

玉斗  商代晚期  高6.92、口径5.2、底径4.4、柄残长5.6、宽1.65、厚0.5 厘米。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213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绿色,含浅绿色斑。尖圆唇,侈口,斜壁略内弧收,平地较厚。矮圈足,近底部斜出斗柄,柄端残损,柄身棱角分明,横截面略呈倒“V”字形。

鱼形玉佩  商代晚期  长7.6、宽1.13、厚0.39厘米。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201号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淡绿色,微沁。双面雕,头部略残,斜刃刻刀状尾部平直。头部对钻一圆孔。

玉剑  商代中期  残长28.2、宽3.4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鸡骨白色。剑身呈竹片状,柄部一面呈弧形凸起,另面两侧平,中间呈弧形下凹。茎扁,颈端残,茎上有一圆穿。

玉凿  商代晚期  长19.4、宽1.9、厚1.3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白色玉质,器上有铜沁与黑色沁。器通体圆润,刃端明显宽于顶端,顶端两面磨薄。形制规整,磨制较精。

玉斧  商代晚期  长20、刃宽6厘米  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翠绿色,局部呈薄雾状浅黑色,刃部为墨黑色,微透明。刃端宽,另一端窄,平面略呈梯形。一面平,另一面弧形凸起。两侧直,单面弧形刃。距刃端较远有一圆穿。

窄体玉斧  商代晚期  长33、刃宽5.7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碧玉质,黑灰色,刃端略泛白。柄端被火烧后呈黑色。两面及两侧较平,柄两侧直,下部向刃端逐渐呈弧形宽出,单面圆弧形刃。柄上有一直径1.2厘米的圆穿,一面管钻。圆穿上方一面刻出两条平行阴线。

玉刀  商代晚期  长27、宽3厘米。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碧玉质,黑色,不透明。柄端被火烧后呈灰黑色。背厚,较直,略凹。刃薄,锋利,前部呈圆弧形。柄直,前部两面有回纹和平行线相间的刻划纹饰。

壁虎形玉刻刀  商代晚期  长5.1厘米 刃宽1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白色,圆雕。柄端的壁虎,作昂首爬行状。圆眼微鼓,四足向前屈伸,宽尾,尾末刻出斜刃,刃由两面磨成。胸部有斜穿小孔,可佩系。小巧玲珑,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玉质亦较精,系新疆和田白玉琢成。

玉纺轮  商代晚期  直径5厘米 厚0.7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淡绿色,玉质较好,浮雕。不甚圆,中部较厚,边缘稍薄。雕虺形纹,头呈三角形,大耳细眉,小眼上吊,身尾蟠卷,头尾衔接。身饰人字形节状纹,尾端节状纹较密,以示蜷曲。背面头部磨光,身尾雕数条弧形阴线,表示腹纹。体中部有两面钻穿的圆孔,孔径 0.9 至1.1厘米。此件既是工具,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玉锄  商代晚期  长20.5厘米 宽9.6厘米、1986年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1号祭祀坑出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灰白色,不透明。上宽下窄,似舌形。体薄,两面平,周边无刃。器中部有一高起的圆登,鉴直径4.3厘米,可安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