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坛一代大家 郑乃珖

 与春天同行 2023-03-07 发布于青海

郑乃珖自幼天资敏慧,受其博学多艺的祖父孝廉菊三公熏陶,浸淫诗文书画、金石篆刻,取精用宏,根基深厚。青年时期,辗转于闽、粤、港、台及南洋诸国,办展出集,声名鹊起。中年后客居古都长安,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为艺术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桃李遍天下,其间佳作泉涌,独出新意,画坛为之震动。文革后退休回家乡潜心创作,绘艺愈加炉火纯青,并主持美协、画院工作,建树颇多,品高德厚,清名远播海内外。

文章图片1

尤其他的工笔重彩花鸟画在意境、取材、构图、造型、用线、敷彩以及题款、盖章诸方面均大大突破前人藩篱,作出开拓性的贡献。其山水画作立意深邃,大气磅礴,运笔矫健遒劲,泼墨、泼彩酣畅淋漓、苍润华滋,自创皴法,其肌理兀突壁立、斑剥古拙、浑然天趣,可谓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文章图片2

郑乃珖与齐白石所处时代相同,但由于他们各自人生经历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在艺术气质方面的不同。齐白石由务农而做木工,自学成画家后一直鬻画为生。而郑乃珖则从砍柴放牛,用树枝习画开始,一生都以画相伴,追求艺术'以学识酝之,以涵养酿之,以性情化之,以精神造之,故其作品酣畅恣肆,蕴籍淳厚,神采逼人'。

由于郑老先生一生辛勤耕耘和广览博收及为人热情豪爽,性格开朗豁达,敦诚朴实,所以对绘画有独到的把握。他的画多以山水为主,大气质朴,自然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文章图片3

郑老先生是一位体验型的画家,多年来创作了大量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富于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显示了他对生活、对生命精神的深刻感悟,也显示了他对艺术虔诚、执著的追求。在艺术创作中,老先生始终将自己置身于生活之中,他对待艺术的态度一如他的生活态度:平和、自然、敏锐。他对生活的平视姿态使他能不断地从生活中获取表现的冲动,从真实的感情出发进入创作领域,或许,这就是观众能与他的作品产生亲切感和被感动的缘由。

文章图片4

郑乃珖先生强调用诗的妙想构思画成,用诗人情感态度作画,如果说写意画多通过画面的题诗与跋语来深化意境,那么工笔画就更注重通过画中的[形]来引发观者对诗意的联想。离形之神为空,有形之神乃生,只有形神兼备,方可状物传神。故其笔下之花竞萌,意若霁、若露、若风中舞、若迎朝阳、禽则竞生、意若觅、若嬉、若妆、宏幅微篇均生机盎然。也雀、牡丹虽朱朱浓紫丽、灿烂堂皇,而非宫阙富贵之意;田间花草虽片英折枝,恬淡怡兴,却无隐士野逸之情,透出一番宽舒和宁静的美。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文章图片53
文章图片54
文章图片55
文章图片56
文章图片57
文章图片58
文章图片59
文章图片60


文章图片61
文章图片62
文章图片63
文章图片64
文章图片65
文章图片66
文章图片67
文章图片68
文章图片69


文章图片70
文章图片7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