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heii2 2023-03-07 发布于澳大利亚

大家好,我是日更的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万叔

这几天聊的话题有点大,也是有点飘了。

在公众号,普遍打开率在3%左右的时代,万叔用流量的打法,2周左右,涨到10000粉丝,每篇的打开率在25-40%。

一兴奋,就开始扯公共话题。

为啥这些话题有争议,大家评论、点赞都特别高,因为这些就是典型的价值观话题。

你信不信趋势?你格局在哪一层?你利益点在哪里?你读的书学的课是什么?都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类话题,像兴奋剂,可以磕,但不要上瘾。

万叔擅长的,还是谈钱。

无论是个人、企业,无论是战略找钱,还是绩效分钱。

从理论模型,到方法工具,这毕竟是咨询吃饭的家伙。

以下是正文。

Image

万叔有个朋友,是个做贸易的,可能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穷爸爸,富爸爸》游戏的人。

和万叔刚听到,这个理论的时候差不多,也是兴奋得一晚没睡觉。

大概在13年左右,贸易听了这个说法:一铺养三代。

一想,是资产,有稳定的现金流,符合穷爸爸里的优质投资定义,就兴冲冲的,拿出全部积蓄,买了商业街几个铺面,准备以后过包租公的生活。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临街铺面,越来越难搞。

曾经的商业辉煌,沦落到现在的儿童 餐饮。

Image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中国流量的逻辑变了。

做小生意,赚钱靠什么?

不是靠你包子做得好,你产品多优秀……

本质是靠流量,或者说是流量带来的成交和转化。

对于交易来说,没有流量,一切都是空谈。

而在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几百年里,人流≈流量。所以门店的重要性,在于他带来了泛流量,人们路过这里的时候,看到有一家店,就会进去消费——至少是有可能进去消费。

这是工业时代的逻辑,几百年的,多少代人的,几乎牢不可破。

但中国的情况,巧就巧在,我们短短几十年,走过了西方上百年的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共识经济在极短的时间里,压缩到了一起,混合而魔幻地存在。

这就意味着,商铺是优质资产,这个东西还没成为共识,流量的逻辑就被美团和淘宝颠覆了。

美团的商家系统,把流量从线下搬到了线上,让写字楼楼上的办公室,同样拥有了流量,价格还便宜很多。

淘宝用互联网 物流体系,打破了现场成交的逻辑,网上下单,送货上门,商铺的核心价值变得尴尬。

从这个角度来说,是电商,用更高效、低成本的商业模式,革了传统交易的命。

中国的线下交易,带着工业时代的辉煌,还没疯狂就老了。

同理还有中国的信用卡体系。

支付宝出来以后,万叔就断言,信用卡刷卡这个事儿,绝大部分的应用场景,会被电子支付替代掉。

当时银行还不当一回事儿,觉得信用卡很多支付场景,是有特殊优势的。

直到支付宝微信,用一个简单的二维码,直接而快速地推动,中国成为了“几乎”无现金社会。

各银行才慌起来,联合搞了个云闪付,用大量的撒币换取一点点市场份额。

Image

资产证券化的几种途径》里,万叔讲过一个逻辑,新兴的国家和区域,重视增值权。

因为常年服务城投、平台公司,讲讲为什么,要记住这个点。

一个城市,一个新区,几年时间,搞起来几万亿的资产规模,你觉得是怎么来的?

A、靠消费、工业、生产总值制造来的。

B、靠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土地和物业估值,堆出来的。

现代商业的发展,早就不只是纯靠实物、服务交易赚钱了。

现在开个餐饮、搞个按摩店,老板都知道,叫你办卡,有优惠。

办卡是什么意思?办卡就是一种共识。

我认为你这里的产品和服务靠谱,我愿意长期来你这里消费,所以我愿意办卡,在还没完成交割的时候,先把钱给到你。

这就是普通人,规模化扩张的第一步。

不是你想的,创业就要去找投资人,搞VC/PE烧他们的钱给自己发工资买豪车。

这都是皇帝挑水用金扁担的思想。

像罗胖第一次跨年演讲,就把未来20年的门票卖掉。

换成其他的创业模式,就是拿到这笔钱,去更高端的场地,用更好的团队,在同行都在攒初始资金搞扩张的时候,迅速铺开,抢占先机。

这就是为啥,健身房这种小众非刚需的,也能如此普及,遍地开花。

别觉得因为存在,所以很正常。时间倒回10年20年前,不少家庭可都是宁愿在家添置家庭跑步机这些设备的。

这都是用资本和流量,跑通商业模式,硬生生凿出来的商业打法。

Image

回到文章的主题来,创业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

一是商业模式,二是流量和资源。

以赚一千万为例,程序员做产品,就是比厨师炒菜,容易实现目标。

万叔一个做企业咨询的,平时服务少数决策者,少数企业就好了,为什么要每天晚上2000字的,写公众号,还求点赞转发在看,搞流量打法?

也是因为商业模式不同。

以一个客户一年付100万咨询费为例,如果企业愿意出这个钱,他对你的要求,就是请一个年薪百万的企业高管的要求。

但如果利用互联网杠杆,找到1000个,想提升管理,但有没有100W付费能力的个人,你不需要做到年薪百万的高管价值,你只需要带来的价值超过1000块就可以了。

后者明显更接近商业上的成功。

但咨询行业里,尤其是麦肯锡、埃森哲、德勤这类学派的顾问,习惯了吴晓波说的“服务一小撮精英”,不愿意卷起裤腿,和一帮草根去拼流量,拼杠杆。

那未来的共识价值,全部积累在企业的光环上,离开了平台,立马失去光环,结果就温水煮青蛙,逐步失去了议价能力。

Image

如果你真的想赚钱。

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的话。

问问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有共识积累吗?能拉动品牌、流量的增值吗?

如果有,义无反顾的投身进去,日复一日的积累,都是有价值的。

如果只是工资高点,福利好点,或者甚至是你告诉万叔我只会做这个事情……

那就当故事看看,每天2000字的故事会,也挺好~



END


点击名片关注,和万叔一起变富!

   Image

作者:万 叔
麦肯锡学派管理专家
CMC国际注册咨询师
最会写财富故事的企业顾问
你的事业增长合伙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