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一辈子都信毛主席”

 雨夜听荷yu 2023-03-08 发布于四川

1975年,毛主席久病不见好转,情况一度恶化,时而清醒里面昏迷 ,几乎不能自主进食,只能依靠鼻饲管协助。

营养药物只能提供身体所需要基本营养,并不能完全代替食物的功效。而主席身上并发症不少,营养与体能消耗都很快,必须要保证营养跟得上。

医护人员着急地问:“有没有能让主席吸收营养的方法?”


图片毛主席与吴连登

文|博览历史 

编辑|文煮辣椒

图|来自网络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大家几乎尝试了能找到的所有食物和药膳,但基本对病人来说,吸收效果都不佳。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名匆匆赶来的中年男子小心翼翼地递出一个密封罐,说:“这里有七两燕窝,试试吧,应该有效果。”

病房内的人员脸露难色,因为主席是很反对吃这些奢侈食物的。他们担心主席知道后会生气,全都不敢伸手。

中年男子说:“顾不上那么多,要主席恢复精神才是最要紧的呀!”

他把燕窝塞到医护人员的手中,嘱咐对方要谨慎,不要浪费。


图片


01 


被意外提拔的大管家

1961年,中南海颐和堂内正在举办小型宴会,到场的国家领导人欢声笑语,仿佛回到了最初无话不谈的抗争岁月,毛主席更是乐在其中,到处拉人论家常。

突然,一阵刺耳的声音打破了宴会上的热闹气氛,众人循声望去,看到一名年幼的服务员把茶杯摔在了主席的面前,事情发生后,对方不知所措,呆愣在原地。

彼时,主席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惊住。但很快反应过来,问服务员:“你家是哪里的?”

“盐城,我……是盐城过来打工的。”

“哦,咸城啊!”

“不是咸,是盐,是盐城!”

“盐不是咸吗?所以叫咸城也无伤大雅。”

主席说完后,脸上露出了笑容,而旁人也跟着哈哈大笑。

图片吴连登

这名服务员意识到主席故意说错的原因,是为了给自己找补,缓解紧张气氛。他小声地说完谢谢,将玻璃残渣收拾进盘子里,退出了颐和堂。

这是吴连登与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而他也是那名执意要喂给主席燕窝的中年男子。
1941年4月,吴连登在江苏盐城的贫穷山村里长大。家中7个儿女,父母的微薄收入早已经不堪生活的重担,因此,那些稍微懂事的孩子尽所能出去打工,他也毫不例外地走上了这条路。

图片毛主席

小学毕业后,吴连登掌握了基本的识字与算数能力。

父母托人把他送进了村里的农具厂当翻砂工,因为勤恳工作的态度,被厂领导一眼看中,安排到厂食堂做服务员工作。

当时,领导选中的服务员有两名,但其中一位嫌弃这种工作又累又没有前途,拍拍屁股走人,请辞前还劝告吴连登:“趁着年轻,找份薪资高的工作,说不定能改变命运呢?”

吴连登却摇摇头,说:“我这点子墨水,将就着干这个。不求改变命运或者大富大贵,只要能安稳生活,够吃够喝就行。”

他没想到,自己脚踏实地工作后,竟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先是被领导提拔,调到盐城地委招待所做服务员,而后被安排到人民大会堂做服务员。


图片吴连登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1961年,中南海需要引进一批新的服务员,负责在人员申请表里填上了吴连登的名字。

政审合格后,他被领进了中南海。他记得,那是柳絮满天飘的五月,整个北京城像下雪一样。

吴连登看着满天的柳絮,很是激动,忍不住跳起来抓上几把。

他甚至在想:我会不会有机会见到毛主席呢?

吴连登怀着这样的憧憬,又开始了新的端茶送水的工作。而他一丝不苟的态度,得到了服务科科长的器重,指名要他参加不日将举办的宴会。

尽管吴连登做足了心理准备,但见到毛主席那一刻,他还是抑制不住情绪,在众目睽睽下失态了。

不过主席一向平易近人,并未过多责怪,这也让他对主席的敬意越来越崇高。

图片毛主席

就是这一次小小的意外,让毛主席记住了吴连登。

1964年的国庆节后,主席派人找来吴连登,问他:“我家里事情多,你愿意来'帮忙’吗?”
吴连登清楚,毛主席这是在邀请他打理家务,担任“大管家”的职责。

他急忙点头,说:“我一定尽所能,帮主席排忧解难。”

毛主席欣慰地笑笑,说:“以后你我就是同志,我叫你吴连登同志,你也可以喊我毛泽东同志。”

吴连登的紧张感一扫而空。

图片



02

“主席家的账目流水令人心酸”

在与毛主席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吴连登也对主席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最让他感到敬佩的是主席几十年如一日的节俭习惯,甚至发出了“主席家的账目流水令人心酸”的感慨!


毛主席从来生活就很节俭,不论什么年代。
在战争年代,主席为了保证作战速度与防止内部人员贪污,决定以身作则。

他不仅睡在硬床上,就连吃食都与普通战士们别无两样,甚至在重庆谈判时,拒绝蒋介石准备的席梦思,坚持睡在地板上。

主席的一件睡衣都有20多年的时间,前后打满了73个补丁,但他依旧坚持着不换。直到1971年,睡衣轻轻一扯就能裂开后,后勤处才完成了换睡衣的任务。

图片毛主席

毛主席曾经说:“如果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那革命即便成功,也会在一针一线的浪费中,走向灭亡。”

有一次,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耐不住当地官员的热情,收下了土特产。

主席得知后,生气地教育:“一旦养成这种风气,我们就脱离了群众。再有下一次,你们都到人民群众中去吧!”

毛主席对此特地调来专人肃清贿赂行为,还拿出3万元稿费,分别还给了送来土特产的各地方。

1961年,印度尼西亚侨胞为感谢祖国出手相助,专门送来了重达30公斤的燕窝。

工作人员纷纷劝说毛主席收下,但他却大手一挥,做出指示:“全部送到人民大会堂内,用作招待外宾。”

要知道,燕窝是大补,尤其对毛主席越来越虚弱的身体更是益处多多。但他却坚持要“一分不少”地送到人民大会堂。



图片毛主席


03

“我一辈子都信毛主席”



除了负责毛主席的家务事,吴连登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管理主席的稿费和工资。而这也是他最为心疼的地方。

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工资在510元左右。但国家建设的十年困难时期,他提出缩减,只有404.48元工资,勉强支持家里的日常支出。

不过,毛主席虽然不允许旁人打着自己的名号徇私求利,但也会拿出稿费,尽所能地资助陷入困境中的亲朋好友,一次就是上百元。

他终身获得的124万元稿费,很大部分都是无偿捐助了出去。
其中,吴连登也曾接受过毛主席的帮忙。

那年,他老家的草屋房子被烧了,年迈的父母无处可去。

主席得知后二话不说,直接塞给他300元,嘱托:“回去安顿好家人,等处理好了再过来。”

图片吴连登

主席不计后果的帮助,让吴连登不禁感叹:“我一辈子都信毛主席。”

毛主席工资微薄,也一度入不敷出,甚至出现了借钱的行为。

如此经历,想必任何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不曾经历过,这也是伟人能为中华民族蹚出一条前所未有的改革之路的原因。

在吴连登的心中,毛主席既是主持国家事务的主席,也是他的亲人。

因此,他常常会心疼主席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也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让主席能过上享受般的生活。

在得知主席病重无法保证营养供给时,吴连登才会不顾一切地冲到人民大会堂,寻求那仅剩的燕窝。


毛主席离开后,吴连登也搬离了中南海。

在主席身边的日子里,他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也坚定地走上了革命事业,想要用尽余生,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传扬着主席的节俭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