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鲍威尔昨晚的讲话

 吕杨鹏 2023-03-08 发布于北京

昨晚鲍威尔的讲话无疑是超预期的。风险资产下跌以后,大家会有疑问:为什么要在已经开始把加息幅度降低到25bp以后,重提加息50bp的可能性?这样做有必要吗?意义是什么?

为了方便理解,我先讲一个简单的例子。

中国家长都是唯成绩论。

小孩子都贪玩,总想着出去抓个虫,踢个球,去个网吧,谈个恋爱。

成绩好的时候,家长虽然还是说要认真学习,但实际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玩好了浪好了,反正成绩还行。

可一旦因为贪玩成绩下降了。

得,老老实实家里待着,该学习学习。

怕野孩子玩惯了,待家里也不学习,偷偷玩游戏,看短视频,怎么办?

棍棒伺候立个威,手机没收,网线拉掉。

总之考上90分以前,不准有娱乐活动。

好了,现在我们把中国家长换成鲍威尔(美联储),小孩子换成市场,成绩改成通胀。

鲍威尔是唯通胀论。

市场人心思涨,总想着这次不一样,杠杆不高,浅衰退,要降息。

通胀降得快的时候,鲍威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预期你的好了,反正通胀降的速度还行。

可一旦因为预期太足,金融条件变松,通胀下行变慢了。

得,老老实实预期回归现实,美联储框架尊重起来。

怕市场浪惯了,好不容易回归又提前幻想降息,怎么办?

于是就有了昨晚鲍威尔的鹰派发言。棍棒伺候立个威,老子才是爸爸,预期拿掉,幻想击碎。

通胀明显下去之前不要想着鸽。

最后我们再换成金融的语言。

美联储目前的目标是抗击通胀,目标是到2%。

为了抗击通胀美联储不断加息,加息本质上又打压估值又影响盈利,美股因此承压。

但随着去年9月份开始,通胀下行速度加快,每期CPI都是以0.5%的步长下行,3个月时间从8.2%降到了6.5%。

市场认为抗击通胀已经产生明显效果,线性外推通胀23年Q3就可以解决,彼时,美联储可以考虑进入降息周期,即使有衰退也是浅衰退。

美联储虽然口头也依然鹰派,但实际打压动作不多,甚至开始降低加息步长,去年11月加息75bp,12月加息50bp,2月加息25bp。市场预期则走得更远,2月初的时候,市场预期终点利率在475-500bp,意味着年底则至少有一次降息,这已经比美联储12月的点阵图提前走了50-75bp。

于是去年11月到今年2月初,美元跌,美股涨,美债涨,风险偏好改善。流行的话术从“Don't fight the Fed.” 变成“f**k the Fed” 。

但一月超强的非农和有韧性的通胀数据出来之后。

整个二月份,市场预期快速向美联储框架回归,几乎每周,都有一个关键数据让加息预期继续上行。于是到了二月底,利率期货的终点利率和年底利率预期,已经几乎和美联储点阵图平行,50-75bp的差距一个月内弥合。

图片

于是整个二月份美元涨,美股跌,美债跌。

然后就到了昨晚。鲍威尔拿回了主动权,提前预告点阵图的上移。于是市场预期跟随上调25bp。鲍威尔是在敲打市场,不要提前预期通胀下行,搞得金融条件宽松,通胀有翘头风险。

是不是真的会加50bp,其实还是看数据。

本周五和下周二,二月的非农和通胀数据,市场面临新一期的月考,数据如何,将决定如何交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