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劳动妇女节 | 清华女性群像: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

 skysun000001 2023-03-08 发布于北京

  //  

今天,是国际“三八”妇女节,是一个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在国际“三八”妇女节这一天,我们收集了十个有关于清华女性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她们或是学界大拿、科研新星,或是音乐天才、体育健将,又或是资深医师、志坚学子……“妇女能顶半边天”,在故事中的她们向我们讲述:每一个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社会运行与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每一个女性,都能凭借自己内在的力量,赋予自身生命的意义、人格的尊严。

在这样特殊的一天,将这些故事,送给拥有无限可能的你。

01

李艳梅

“在每个人生踌躇的岔路口,都选择'向前一步’”

她是五大强基书院首任院长中唯一一名女性,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首席科学家,也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她主攻生物有机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方向,率领团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策略开发、新型癌症疫苗的设计与免疫学性质研究等方向取得耀眼的突破。

她,就是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致理书院院长李艳梅。

回望过去,在每个人生踌躇的岔路口,李艳梅都选择了“向前一步”。“向前一步”,她选择了女生不被看好的化学专业,并在专业中夺得头筹;“向前一步”,她屏蔽了外界对“女博士”的调侃,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再“向前一步”,她咬牙抓住机会,远赴德国做博后的研究工作;继续“向前一步”,刚刚回国“初出茅庐”的她孤身跑到充满大牛的学术会议旁听,在突然被点名时不惧无备、条分缕析,从此受到同行的关注。

性别不是限制。“女性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李艳梅院长说。她鼓励女生们不对自己设限,自信地绽放自己的能力。有一次,书院的一名女生邀请她帮忙写推荐信,她认真地回复,并在邮件里回道:“晓蕙(化名),祝贺你有了新的发展规划!” 她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也由衷地为每一位学生的进步感到高兴。

在许多致理书院同学的眼中,院长是位温柔、细腻而又坚毅的女性。院长对学生的关怀,细腻如轻风、如细水,润物细无声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致理书院二字班参观天文台时,有着一定知识储备的同学对着星象兴奋讨论,在名为“了解”的屏障外,也有同学在后排沉默局促着。于是李艳梅院长也放低姿态,指指这儿指指那儿,成为了一名好奇的“提问者”,让局促的同学体会到,不懂完全无须自卑。上课时,李艳梅院长亦是如此呵护每位同学的自尊心。再天真的想法,都会收到认真的回应。

谈及心中的院长,一位致理书院的女生这么说道:“我觉得院长是温柔如水的女性,但你又能从和她的交流中感受到她的坚毅,和对于科学的不懈追求。” 

图片

02

周怡冰

“只要没有失去勇气,一切都能从头再来。”

在离高考仅剩两个月的时候,“先天性峡部裂”这一炸弹突然砸向了周怡冰。长时期的久坐同时引发了腰椎滑脱。顿时间,她变得连生活都无法自理。治疗的唯一方式只有手术,哪怕是短短几天,也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病情恶化。

自此,周怡冰不得不被迫休学,也只能延期一年参加高考。让所有人担忧的都是这突如其来的恶疾,但让她自己更不甘的,是几年来稳步前进成绩的被迫中断、是校级评级作废、是无法站上高考考场……

是在生命最美好的岁月,似乎一切都戛然而止。

手术成功了,但因为术后并发症,周怡冰经历了麻醉过敏引起的呕吐、神经水肿——那样的疼痛,止疼药也难以消除。随之而来的是多个难眠之夜,血肿压迫神经导致的小腿肌力退化,以及伤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等等一系列困难。她不得不紧接着接受第二次全麻手术。在第二次手术的两个星期后,她才终于能够下床活动。那时,肌肉的退化萎缩使得周怡冰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我心中愕然,曾经在课堂上神采奕奕的自己,已经变成了如今的笨拙模样。”

然而,出院后,周怡冰迅速开始了早七晚五的生活节奏:上午进行术后康复,下午则躺在床上做一些动笔较少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在方寸之间挥毫泼墨、积淀知识,规律生活逐渐让她找回了高三的学习状态。她每一天在休憩身体的同时也在调整自己的心态,她知道自己要做的是重新连接中断了几个月的未来。

一向坚定的她不再把时间留给不甘。在第二年高考中,周怡冰一鸣惊人,成为未央书院“一字班”(2021级)的新生。对于她而言,清华梦会“迟到”,但绝对不会“缺席”。

每次归程,都是为了更好的出发;每次停歇,都是为了积攒力量。是的,正如周怡冰说:“只要还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所有的事情都能从头再来。”

图片

03

清华女足

“三年一梦,重夺桂冠。历尽磨难,平凡辉煌。”

2021年底,首高五人制比赛。半决赛前夜,清华女足队员的日记写道:“别再因为错失一个明天或者后天,在笑容之下再压抑一年。活动开来吧,我看见了每一个人的战意。”

始建于1983年的清华大学女子足球队,在1987-1988年由学校派老师带队训练,在1998年至2017年,清华女足主要由学生自发建设,由男足学生担任教练。2017年起,清华女足再次开始由学校老师担任教练。这支屡创佳绩的队伍,到今年开始了她们的第40年。

2019至2021年前,清华女足延续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对优异成绩的执着追求、敢打敢拼的勇气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保持着晨训、午训、晚训的传统,队员们“做梦都在过人”。但现实的矛盾远比想象中的要更多,疫情、课业冲突、伤病困扰……她们背后的努力远远超出她们在这两年中取得的成绩。2019年首高十一人制半决赛迎战中国政法大学,清华1:2 止步;2020年首高十一人制半决赛对阵政法大学,对手状态神勇,直接中场任意球破门,清华1:3止步;紧接着与北京大学争夺三四名,终场前被北大绝杀,1:2落败;2021年首高十一人制决赛再次鏖战政法,常规赛打成平手后最终点球大战0:1,清华再次惜败。

“中天一片无情月,是我平生不悔心。”清华女足的队员将这句话记录在了训练日记本上。

2021年底的首高五人制比赛,清华女足再次迎战政法大学,她们成功“复仇”,杀进决赛。那种体验是“世界霎时间安静下来,听不见风和脚步声,但所见的一切纤毫毕现。”一切的蛰伏、一切的努力在此刻尽数绽放,清华女足一路高歌,决赛力克劲敌北大,拔得头筹。获胜后,队员写道:“寒风中盛开的花。冻僵的手指拉不上长羽绒的拉链,满身沾着的草替我向路人张扬。站起来,快乐从嘴角化开来。躺下来,幸福从眼角溢出来。”

三年一梦,清华女足重夺桂冠。树木在森林中相依偎而生长,星辰在银河中因辉映而璀璨,历尽磨难,平凡辉煌。

图片

04

张程

“老师们想象不出来的才是钱班人,

'奇形怪状’的生长才是大学的意义。”

2023年2月23日,中星26号卫星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把这样一颗“星星”送上天空,是无数航天人的梦想。

张程也是其中一员。她是通信卫星预研部门的团队负责人,是“发星星的女孩”。

十四年前,刚刚结束高中生活的张程还从没想过自己会和天上的星星有什么联系。那是2009年,钱学森力学班刚刚成立,她听到招生老师说钱班能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让学生有更多元的发展空间,被深深吸引,成为了钱学森力学班的首届学生。

然而,面对人外有人的新环境,高考时的天之骄子不得不认清现实。大一期中考试,张程的高等代数没有及格。没有前人经验可供参考,张程只能自己去适应、去成长。她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怕自己跟不上。有一次,高中同学来找她玩,结果因为没写完作业,张程只能带着人家去自习。

一年后,张程慢慢找到了学习节奏,开始沿着钱班彼时正在探索的新路径接触科研。她参与了机械学院一个和石墨烯相关的SRT项目,“其实本科生哪懂什么前沿,只是老师们总把石墨烯挂在嘴边,我就想去看看”。第一次尝试就能产出成果或确立研究志向的小概率事件并没有发生在张程身上,她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做实验“有点意思”。

之后的日子,张程在学习、科研、社工之间磕磕绊绊地寻找平衡。进入高年级,她接下了2012级钱班辅导员和航院女生辅导员的工作。大概是自己也经历过挣扎和无措,所以更愿意体贴他人。2013年,第一届钱班学生毕业。再后来,博士毕业的张程决定投身航天事业,为了让中国卫星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而不断追赶。

回望过去,张程也不确定自己是否成为了钱班初设时老师们想象的样子。但也许,老师们想象不出来的才是“钱班人”,“奇形怪状”的生长才是大学的意义。

图片

05

蔡飞雪

蔡飞雪用抒情、流行与说唱

共同赋予了这幅画光怪陆离的斑斓。”

“在清华,音乐陪我一路成长”,在2022年的清华大学年度人物提名名单中,蔡飞雪用这样一句话介绍自己。

现在正在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她,在刚刚来到清华园时,还只是一个对原创音乐鲜有了解,却有着满腔懵懂的热爱的女孩。尽管最初了解甚少,但她在本科期间凭借着这样一腔热爱,一路摸爬滚打,自学编曲、混音,在音乐的世界里愈发自由自在。仅仅在本科期间,她的原创曲目就有30余首。

同时,蔡飞雪也热爱校园文艺活动,在舞台上将歌声带给更多人,她在第30届校歌赛中的搭档曾庆珠就曾这样评价她:“绕指柔型歌手,又有很大张力,能把歌唱到人心里。”第30届校歌赛十佳歌手、第32届校歌赛原创组冠军……舞台仅仅是她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的一个窗口,她不断拓宽着自己在音乐世界涉足的领域。

2022年,蔡飞雪同学担任主创,创作了两首诉说祖国发展、献礼二十大的原创歌曲《辰光》和《逢时》,其中歌曲《辰光》获得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受到广泛好评。在这两首音乐中,她大胆融入了流行说唱的形式,最终全网播放量超百万人次。

如果声音也有色彩,那我们正在见证着蔡飞雪往音乐这个画框里不断填充着天马行空的色块,在她的演绎中,抒情、流行与说唱共同赋予了这幅画光怪陆离的斑斓。

图片

06

王桂兰

“这是王桂兰第一次管清华的孩子。

几年后她调任楼长,一管就管了十六年。”

上世纪70年代,王桂兰还是清华农业社的员工。一天她看见一个小伙子在路边哭,上前询问,原来是香港来的学生,因为政策限制没法入住宿舍,只能退学回港。王桂兰二话不说,拉着学生住进了自己家,直到后来学校解决了宿舍问题,没有收过他一分钱。

这是王桂兰第一次管清华的孩子。几年后她调任楼长,一管就管了十六年。

6号楼、12号楼、1号楼、2号楼,王桂兰数不清自己管过几个楼,但无论在哪,她都把学生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疼爱。五点多,王桂兰从家里出发,早早到楼里工作。七点多,挨个叫人起床,有些年级高的就直接掀被子,“像叫自己家孩子似的”。白天,她打扫卫生,修修补补。晚上就陪着孩子们读书,看着楼里的灯全灭了,才踏着夜色回家。

她给孩子们补棉被、洗堆在床底的臭袜子,拿装修房子的钱垫付学生的医药费;跟人学推拿按摩,帮腿伤的孩子一连揉了几个小时,最后那位同学慢慢站起来,所有人都鼓起了掌。那时候宿舍条件有限,她就用卖废品的钱给楼里添置打气筒、理发推,还买了个铜锅,借给嘴馋的孩子到安全的地方涮肉吃。

1990年,王桂兰被选为海淀区人大代表。当时都是学生当选,但孩子们说:“王妈妈,我们就想选你,你能代表我们!”作为清华第一位以楼长身份当选的代表,王桂兰先后提出了“改善大学生宿舍生活条件”“改善大学澡堂条件”等提案,为孩子们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

1995年,王妈妈正式退休。她刻意躲避孩子们前来拜访、送礼,“其实啊,偶尔看见电视里他们都很好,都成为祖国的人才了,我就很高兴了”。

图片

07

朱琴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40余场座谈调研会、840余条意见建议、2个月的时间、40余稿的修改……2021年通过的《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以市民需求推动城市治理,成为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三十三次会议的重大亮点。5000家企业问卷调查、60余家企业和商会协会实地走访、20余份共1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2020年起草的《北京市提升新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大胆探索、深挖问题,创新提出综合监管改革思路,服务企业,努力做到“让人民满意”。

在这些关心人民、惠民便民的“制度设计”的背后,是清华2002级公管学院硕士校友朱琴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她是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处处长、政策法规处处长,负责的是与民众息息相关的事务的“顶层设计”工作。2022年8月30日,她被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并代表受表彰个人发言。在任期间,她负责两个处室,挑起工作重担,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了用科技为政务服务赋能,朱琴带领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政务服务领域的区块链推广应用。她从头学起,短时间内翻阅了27万字中英文资料、协调46个部门、召开了102场调研会专家会,将区块链应用手把手送入北京的政务应用之中。

正如她所言:“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朱琴将人民装在心里,努力做到“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适合人民的利益”

图片

08

清华飞班首批女飞行员

“战场上没有性别之分。”

2011年,清华大学开启了与空军航空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员的项目。2019年,清华首次招收5名女性空军飞行员。

在刻板印象中,飞行员通常是男性化的脸谱,遑论空军飞行员。但如空军飞行员班级中的吴静所说:“战场上没有性别之分,大家都是守卫祖国的战士,训练标准相同,每一次上课都要做到全力以赴。”身为女子空军飞行员的她们,在正常的学期内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的学习,在其他同学的暑假期间前往空军航空大学,接受在清华内无法完成的专项训练。训练虽然辛苦,但也十分充实。未来,她们将回到空军航空大学进行第四年的学习。

初入清华时,严苛的部队纪律、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繁重的课业压力确实曾让她们无所适从,她们的训练亦非一帆风顺。飞班对体能的要求较高,航空体育课的训练对于初入清华时的她们而言着实挑战。航体课上的八圈变速跑、42秒的吊杠要求,对于当时的她们而言亦非易事。但是军人的信念感、坚毅的品质支撑着女孩儿们稳扎稳打地不断进步,学不会就课后补课、吊杠要求完不成就加练。

最终,在凛冽冬风中,她们将英姿飒爽地飞向蓝天。

图片

09

廖雪吟

“我是医学博士,我是医生。”

年初元旦刚过、寒意正肃之际,在上海开往北京的一列高铁车厢里,一位医生正细致入微地安抚着一位陌生的患者,同时尽己所能地实施救助。

据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整形外科医师廖雪吟本人回忆,在高铁紧急求助广播响起,寻找列车上的医护人员时,她明白这种时候并没有多余的时间犹豫,当即做出了选择,跨越了十节车厢前往患者所在的车厢。

患者起初有些烦躁和缺乏耐心,对于周围人的好意也显得颇为抗拒。廖雪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她说: “我是医学博士,我是医生。”一句坚定的话语,为患者带来了安全感,建立了双方的信任。

尽管在高铁上并没有足够良好的救治条件,但廖雪吟凭借丰富的从医经验仍然尽己所能地克服困难,顺利实施了救治。没有心率仪,她就用手把脉监测患者心率;没有制氧设备,她就让患者躺在自己大腿上,靠扇风以增加患者吸氧。她不断细心地与患者交流,在保证患者清醒的同时,也不断安慰鼓励着患者。在努力下,患者顺利恢复,当晚完成就医,向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传去了感谢信,“感谢医院拥有优秀品德的医生”。

这是2023年年初,也是三年来廖雪吟头一次请假探亲。在这短暂的24小时休假里,她毅然决然跨越十节车厢,说出那句坚定的话,坚定地握住患者的手,再次如同她平时一般,拯救了一个素未谋面的生命。

图片

10

每一个她 每一个你

“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轮转,成长也无形孕育其中。又是一个国际“三八”妇女节,在这些清华的女性校友、女性学生、女性职工的故事里,我们看到她们如此迥异,又彼此相通。她们闪耀在不同的领域,求己所爱、肆意生长;又相通于同样的精神气力,大胆自信、无惧未来。

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寻找智慧的启发:如何学习工作,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寻找自己;在这些故事里,我们收获无尽的勇气:永远恒心如炬,永远“向前一步”,永远超越极限。

此时此刻,我们拾起故事里的每一份光亮,将其延续下去,交织成历史长河中女性力量传承的光谱。

群像的最后一位,是每一个此刻你心中浮现的她,也是每一个屏幕前不断坚持、不断奔跑的你。

感谢你在心里和在现实中伸出的每一只援手,感谢你在每一刻的坚持与真诚,感谢你每一次超越自己的尝试。在这个世界里,希望你像风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什么不可以思考,没有什么不可以行动,没有什么不可以实现。

希望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

三月八日,妇女节快乐。

参考|清华大学 清华紫荆之声 清华校友总会订阅号

文字 | 阿翁 Twentee 小茹 柘月花 艺晓 岳怡

排版&封面丨艺晓

审核丨虎子 小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