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西游记》的作者 木斋

 澳大文化论丛 2023-03-08 发布于江苏

 :鲁迅之所谓的乡邦文献,除了天启、光绪府志之外其余的 文献均不采用,根据乾隆编修的《淮安府志》,吴承恩主要特长在于 石、碑版、嘏祝、赠送之词,吴承恩是一个终生以举业、应酬、阿谀赞 美为生的贡生。李贽写作《西游记》,其成书过程与其出生地福建泉州的 西游文化密切相关,也与云南滇中的地理风貌有关;1582年,李贽56 在麻城,开始其终生著述的专职写作的人生方式,此为其《西游记》写作 的开始时间,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则显露了其为作者的相关信息。

关键词:西游记作者;非吴承恩;李贽

一、概说:有关《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关于《西游记》作者,当下主流的观点,认为是吴承恩之作,此说虽 云来自所谓乡邦文献,但就其本质而言,盖从鲁迅之说为端。鲁迅之所谓 的乡邦文献,除了天启、光绪府志之外,其余的文献均不采用,根据乾隆 编修的《淮安府志》,吴承恩主要特长在于金石、碑版、嘏祝、赠送之 ,吴承恩是一个终生以举业、应酬、阿谀赞美为生的贡生。李贽写作

1木斋-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 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系访问教授'韩国国立全南大学邀请教授。

《西游记》,其成书过程与其出生地福建泉州的西游文化密切相关,也与 云南滇中的地理风貌有关;1582年,李贽56岁在麻城,开始其终生著述 的专职写作的人生方式,此为其《西游记》写作的开始时间。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明之神魔小说》中部,较为详细梳 理了《西游记》的作者史,并阐述了吴承恩即应为作者:

又有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
后,而今特盛行,且以为元初道士丘处机作。处机固尝西行,李志常记其事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凡二卷,今尚存《道藏》中,惟因同名,世遂以为一书;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长春真人西游记》之序文冠其首,而不根之谈乃愈不可拔也。然至清乾隆末,钱大昕跋《长春真人西游记》已云小说《西游演义》是明人作;纪期(《如是我闻》三)更因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绝为明人依托,惟尚不知作者为何人。而乡邦文献,尤为人所乐道,故是后山阳人如丁晏(《石亭记事续编》)阮葵生(《茶余客话》)等,已皆探索旧志,知《西游记》之作者为吴承恩矣。吴玉播《山阳志遗》亦云然,而尚疑是演丘处机书,犹罗贯中之演陈寿《三国志》者,当由未见二卷本,故其说如此;又谓或云有《后西游记》,为射阳先生撰,则第志俗说而已。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性敏多慧,博极群书,复善谐剧,着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嘉靖甲辰岁贡生,后官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万历初卒(约1510-1580,杂记之一即《西游记》(见《天启淮安府志》一六及一九《光绪淮安府志》贡举表),余未详……邱正纲收拾残缺为《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吴玉措尽收入《山阳耆旧集》中《山阳志遗》四卷。然同治间修《山阳县志》者,于《人物志》中去其善谐剧着杂记语,于《艺文志》又不列《西游记》之目,于是吴氏之性行遂失真,而知《西游记》之出于吴氏者亦愈少矣。

鲁迅先生这一大段精彩阐述,乃为后来《西游记》作者确认吴承恩之 总来源,是故,亦不必征引更多史料,只集中对鲁迅所论进行解读和商 榷,即可明晰有关吴承恩为此书作者之问题。可将此段文字分解为以下几 个方面解读。

1. 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而 今特盛行,且以为元初道士丘处机作。处机固尝西行,李志常记其事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凡二卷,今尚存《道藏》中,惟因同名,世遂以为 一书;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长春真人西游记》之序文冠 其首,而不根之谈乃愈不可拔也。可知,在西游记付梓问世之际的明末 清初,人皆误以为是元初道士丘处机作,其原因在于处机固尝西 行,李志常记其事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凡二卷,今尚存《道藏》中, 惟因同名,世遂以为一书。换言之,在此书作者问题的演变之中,一开始原本与吴承恩毫无关联,且认为是元代作品。

2. 到清代乾隆时代,知道了此书乃为明末之作,至清乾隆末,钱大 昕跋《长春真人西游记》已云小说《西游演义》是明人作;纪旳(《如是 我闻》三)更因其中祭赛国之锦衣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 兵马司,唐太宗之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绝为明人依托,惟 尚不知作者为何人。既然皆同明制,则丘处机之说自然就成为无稽 之谈,然尚不知作者为何人,认为是绝为明人依托依托即假 托,此语并不准确,不知作者何人而已,原作者并未依托。

3. 既然从头至尾,一直到乾隆时代,尚不知作者为何人,怎么会确 认吴承恩为作者呢?原来一一而乡邦文献,尤为人所乐道,故是后山阳 人如丁晏(《石亭记事续编》)阮葵生(《茶余客话》)等,已皆探索旧 志,知《西游记》之作者为吴承恩矣。原来是吴承恩所居之山阳中的一 些乡党同仁,已皆探索旧志,知《西游记》之作者为吴承恩矣。所谓 旧志,指的是淮南府志的记载。根据此说,则首发吴承恩作者论的并非鲁 迅,而是吴承恩的一些同乡学人,查看到了相关地方志的记载。但既然有 乡邦文献的明确记载,为何还需要鲁迅加以辩证而确认呢?原来,这一记 载并不准确。

4. 吴玉措《山阳志遗》亦云然,而尚疑是演丘处机书,犹罗贯中之 演陈寿《三国志》者,当由未见二卷本,故其说如此;又谓或云有《后 西游记》,为射阳先生撰则第志俗说而已。换言之虽然知道乡邦 文献记载中提及吴承恩与《西游记》有关,但仍旧有学者半信半疑,或是 根本不信,如吴玉措《山阳志遗》亦云然,而尚疑是演丘处机书,吴 玉措同为山阳乡梓同仁,并且将这一记载写入《山阳志遗》之中,但仍旧 不相信此说,而仍旧信奉丘处机说。也有人认为,吴承恩所写的是《后西 游记》。此说虽为无稽之谈,但却说明,当时人大多不相信吴承恩写作《西游记》。

5. 既然就连吴承恩的乡梓同仁都不认可吴承恩作者说,鲁迅是如何论 证吴承恩为作者?鲁迅继续阐述说: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性敏 多慧,博极群书'复善谐剧,着杂记数种,名震一时,嘉靖甲辰岁贡生, 后官长兴县丞,隆庆初归山阳,万历初卒(约1510-1580,杂记之一即《西游记》(见《天启淮安府志》一六及一九《光绪淮安府志》贡举 表),余未详。

鲁迅的吴承恩说,其所根据就内证而言,有关于吴性敏多慧, 博极群书,复善谐剧,着杂记数种,名震一时的记载,似此为内证研究 不可或缺(虽然即便是真有这种才华,也不一定能写西游记),但是哪一 些作品显示出来吴承恩具有这些才能呢?鲁迅为做例证说明,杂记之一 即《西游记》(见《天启淮安府志》一六及一九《光绪淮安府志》贡举 表),此为外证,亦即所谓乡邦文献之实证。换言之,在明清时代 的府志之中,也仅有天启和光绪两时期的府志有相关记载。

然而,有乡邦文献记载就能说明其为作者吗?众所周知,中国人素有 乡梓情怀,拉大旗作虎皮的事情屡见不鲜,就像是当下各个地方争抢《红楼梦》的作者。我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凡是具有功利性的研究,基本都 是不可靠的,凡是乡党赞美同乡人的记载也都需要首先做基本的甄别工作,看看是否是溢美作伪之词。再看看鲁迅进一步的记载。

6·“邱正纲收拾残缺为《射阳存稿》四卷《续稿》一卷,吴玉措尽收 入《山阳耆旧集》中《山阳志遗》四卷。然同治间修《山阳县志》者,于 《人物志》中去其善谐剧着杂记语,于《艺文志》又不列《西游记》 之目,于是吴氏之性行遂失真,而知《西游记》之出于吴氏者亦愈少 矣。” “清代淮安学者吴玉措在《山阳志遗》中提到他曾经搜集到《射阳 先生存稿》四卷的全部和一卷的《续集》。如此努力为吴承恩搜集遗 作者,却不相信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而宁肯仍旧相信丘处机为


者;同治间的乡邦文献,却不知何故,将鲁迅所引述的两条资料一一删 除,弃之不用。然同治间修《山阳县志》者,于《人物志》中去其 谐剧着杂记语,于《艺文志》又不列《西游记》之目,贝!!鲁迅之所谓 的外证内证,至此已经自然消亡殆尽。这其实已经说明,此前的相关记 载,极有可能是吴承恩的后人及乡党同仁的作伪,然鲁迅的时代,亟待确 认《西游记》等中国古代名著经典的作者问题,因此鲁迅先生错误地认 为:于是吴氏之性行遂失真,而知《西游记》之出于吴氏者亦愈少矣。将一个原本与《西游记》素无关系的乡绅贡生,抢举而为了《西游 记》的作者,而且,几乎就要定识而不可更改。

为此,笔者特意重查淮南府志有关吴承恩的记载,试看乾隆十三年修,咸丰二年重刊本的《淮安府志》:

吴承恩,字汝忠,山阳人,嘉靖中岁贡生,官长兴县县丞,英敏博洽,凡一时金石、碑版、嘏祝、赠送之词,多出其手。家甚

贫,又老而无子,遗稿多散逸失传。承恩谓文自六经以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时作者,徒谢朝华而不知畜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 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官长兴时,与徐子与善、沔阳陈玉叔守 淮安,子与过淮,三人呼酒,韩侯祠内,酒酣论诗,终日不倦。时 又有吴万山者,善诗及草书,玉叔皆折节交之,得娑罗树旧拓本于 承恩家,即万山双钩刻诸石,子与常与玉叔书云,二吴高士,咄咄 仲举,设榻待之,可也。万山名从道,沐阳人,世居山阳。1

从这个版本的府志记载来看,虽然保留了对吴承恩的溢美之词,“英敏博洽,凡一时金石、碑版、嘏祝、赠送之词,多出其手,但其主要特 长在于金石、碑版、嘏祝、赠送之词,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分析的《吴承恩集》中得到验证。至于吴承恩著作《西游记》之事,则完全没有 记载。其中倒是提及吴承恩交往的一些朋友,其中有后七子之一的徐中 行,字子与,长兴人,吴承恩任长兴县丞时,徐中行恰巧丁忧在家,二人 相处甚为欢洽。《长兴县志·名宦·吴承恩》记载,官长兴时,与邑绅徐 中行最善,往还唱和;陈文烛《花草新编序》:长兴有徐子与者,嘉 隆间才子也,一见汝忠即为投合,把臂论心,意在千古。过淮,访之。试比较一下李贽其为人交友,何等孤傲,岂肯与后七子之辈把臂论心, 意在千古乎?不必说徐子与辈,即便是后七子领袖王世贞,李贽亦不入 其法眼,当时名震一时的理学家耿定向,则更是论战激辩不已,直至写出《金瓶梅》揭露其本色乃已。

二、从吴承恩作品及生平看其人不可能为《西游记》作者

吴承恩其人,原本为淮南一终生以举业、应酬为生之腐儒,由于乡邦 文献一一还仅仅是某个版本的府志,在他名下莫名其妙地出现了 西游 三字,亦不知地理游记、散文游记,还是无中生有的编造。总之,引 发了无数学者为之添砖加瓦,营造所谓《西游记》作者的学术宫殿。但说 来说去,从吴承恩的作品和生平,都看不到有任何与《西游记》相关的蛛丝马迹。

兹以苏兴《吴承恩年谱》为例。据其所云,1504年吴承恩出生于淮 安,此后的一生足迹,始终以乡梓淮安为轴心,大约31岁赴南京应举, 不第,约40岁在淮安结识李春芳吴承恩写作于嘉靖四十一年的《元寿 颂》承蒙恩公(李春芳)殊遇垂二十年可证40页)43岁在淮安结 识漕运总兵万表,写作有《赠鹿园万总戎》诗八首44页);一直到1550 年,约47岁,由淮安去北京,又返回淮安,夏,以岁贡入都,停留约 两个月回南方49页)1554年,约50岁,来往于淮安南京之间,

本年在南京系肄业于南监52页);1562年,约59岁,开始在北京 谒选,在北京有一段时间生活,给李春芳打秋风作阿谀颂词之类69 页);1566年,约63岁,任长兴县丞(应该是给李春芳交往所得的正 果),两年后,被撤职离任长兴县丞83页);约66岁,返回淮安,随 补荆王府赞善87页)。1570—1582年,在淮安直至死去。

从以上《年谱》摘抄来看,吴承恩几乎平生足未出于乡梓一一最远的旅行不过是南京应举,北京谒选,问其平生功业,应举、谒选、幕僚而已。就地理而言,平生从未见过海洋,就思想而言,平生从未显示有其自 己的哲学思想、心学思想和佛道思想,后两者皆与《西游记》密切相关, 从未见其有创造性思想,更不用说孙悟空造反精神。

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看,吴承恩与《西游记》作者之间,完全是不搭界的关系,但这并不影响一代代的西学论者,为吴承恩说寻求证据。 兹以苏兴的年谱为例,论者在嘉靖二十一年( 1542年)下提出:

关于吴承恩本年正在撰写《西游记》,其主要证据是朱子价和吴承恩 赠答的诗篇,朱子价《赠吴汝忠》诗,有即从欣赏得奇文诗句,而吴 承恩《赠子价》有投君海上三山赋之句。所谓奇文,陶渊明《读 山海经》有周王传” “山海经之类,而苏东坡《和陶诗》,则把 ” “奇文三山联到一起I,由此得出结论-吴承恩诗中所说的《三山赋》,就是《西游记》。

由此可见一斑 >《西游记》为吴承恩作之论者,何等之牵强附会,何等之荒谬!

观吴承恩文集,或给嘉靖皇帝写作《明堂赋》,阿谀奉承,或为自我 一再错过的科举进身之路由失落而转向淡定  -或参与祝寿而作 贺词,见《寿陈拙翁》。与人贺寿原本人之常情,李贽也曾为焦眩父亲祝 寿贺词,但在李贽的全集之中可谓是凤毛麟角,仅仅占有其应有的冰山一 角位置,绝大多数的文字,却都在在显示出一位万历时代思想先驱者的孙 悟空精神和思想。反之,在吴承恩少的可怜的文集中,这种应酬赠送文 字,却占据了近乎全部的版面。

兹以《吴承恩集》卷一为例。开篇即为《明堂赋·有序》,序文比之赋 作原文,也许更能体现作者的真实思想,看吴承恩此篇序文,已经可知其 必非《西游记》之作者。先看此篇的按语解读:明堂,王者之堂也,古 代通指帝王宣政明教的场所,此处特指明宫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三殿 建于永乐年间,嘉靖三十六年毁于火,四十一年重建落成,改称皇极、中 极、建极,事见《世宗本纪》。本篇是庆祝三殿落成的贺作,但由 方第四十载句和,仍称三殿原名的情况,推知有可能预作于嘉靖四十年 1561年)。以吴承恩的身份而论,本无需为三殿的落成典礼作如此准 备,因此,学界多怀疑本篇为代作,如刘修业怀疑是吴承恩任荆府纪善时 


代荆王作苏兴怀疑是吴承恩赴京谒选时代,当时(为)任吏部左侍郎的 李春芳作,但考诸吴承恩事迹,其因李春芳敦喻而赴京谒选应在嘉靖四十 三年,其任职荆府纪善是在隆庆二年1568年)似乎均无代作可能。亦 有学者认为是吴承恩南监读书的月课,似乎也不可能。1

专门研究《西游记》和吴承恩的学者,为此感到大惑不解,作为一个 身份低下的贡生,原本嘉靖皇帝要建明堂,与尔何关?如果是能写出《西 游记》这样孙悟空见到玉帝不拜,一口一个皇帝老儿如何的作者,想 必断不肯写此赞美嘉靖皇帝的《明堂赋》。由此,再来看看吴承恩为嘉靖 皇帝歌功颂德的《明堂赋》。先看序,序文曰:我皇上凝道合天,建明 堂以临万国。今年某月之吉三殿告成。夫历代营构多矣,亦岂若今日体 玄极,通神功,迈古定规,镇坤维而宣干化,亿万祀无疆之鸿业,于此肇 焉。儒臣事也,臣斋心述赋,以模写天地万一。

我皇上凝道合天,建明堂以临万国我皇上,作者与嘉靖皇 上何等亲密,何等认同,凝道合天,嘉靖皇帝信奉道教而近乎疯狂, 这一点,在《西游记》之中有深刻的批判,并且,是贯穿全书的思想,吴 承恩若是《西游记》作者,岂可出现如此之大的反差? 今年某月之吉, 三殿告成。显然是预先想象三殿告成之际,万一自己有幸如同杜甫献上 三大礼赋而受到重用一样,所谓机会总是留给准备好的人,吴承恩提前数 年构思写作《明堂赋》,正是此意。这样的一个儒生,如何能成为《西游 记》的作者,无异于天方夜谭。

吴承恩接着说:夫历代营构多矣,亦岂若今日体玄极,通神功,迈 古定规。镇坤维而宣干化,亿万祀无疆之鸿业,于此肇焉。嘉靖时代正 是大明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吴承恩却罔顾事实,赞美当下君主,认为 此前历代的营构虽多,却都不如今日的体玄极,通神功,迈古定规 且具有镇坤维而宣干化,亿万祀无疆之鸿业,于此肇焉的奠基地位。 可谓是极力吹捧。

结句:儒臣事也,臣斋心述赋,以模写天地万一。吴承恩说自己 异常虔诚,斋心述赋,来尽儒臣的本职,写下此赋,“以模写天地万 。显然,能写出此赋者,不过是一位虔诚的儒家道学人物,将其与《西游记》作者混为一谈,何等荒谬之至!

以下《明堂赋》:圣天子嘉靖万年,今方第四十载。如日丹而未中,犹天覆而无外,妙契九玄,光昭四海……感灵祗之守护,为盛世而初 ……莫不因明堂之建而益幸圣人之在天位也……万方喜气,沸为歌声, 臣庸采择,谨拜献于明廷。歌曰:唯此明堂,帝始构兮……崇功伟列,天 子万寿兮。

如此为嘉靖皇帝唱颂歌,而且是自己主动去唱颂歌,赞美昏庸的嘉靖 皇帝,梦想能够臣庸采择,谨拜献于明廷而终生未能如愿拜献于明廷 的人,一个吹捧嘉靖皇帝崇功伟列,天子万寿兮的儒臣,怎能和《西 游记》作者联系在一起?

《吴承恩集》第二篇《述寿赋》,本篇为丁双桥六十寿辰而作 丁氏乃淮安富商世族1。第三篇《陌上佳人赋》,本篇自比陶渊明 《闲情赋》,已挑明有香草美人之寄托……刘怀玉先生曾言及此赋疑 


与科举有关,所谓佳人即指吴承恩一再错过的科举进身之路。此议甚 1第四篇《寿陈拙翁》,亦为祝寿之作。

以下为诗歌作品5依次从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等排列-较之骚赋之作,品格略高 > 然其中亦多为赠酬之作,其中七言律 诗《赠李石麓太史》,此一首写给李春芳,石麓为李春芳号,李春芳中举 之后,曾于嘉靖二十年左右在淮安坐馆授徒,吴承恩于这个时期结实李春 芳,并维持交往至终老。诗中有移家旧记华阳洞句,有学者将其与世 德堂本联系,此说甚不可靠37页),同此,也不能说明吴承恩与华 阳洞天主人有关。

以下为《颂》,首篇为《平南颂》(有序)代作,开篇即云:嘉靖 □□□□公奉命督讨于南。空字符号代替的受主为著名的奸臣赵文 华。文中多有阿谀奉承之语:公毅然奋曰神策内运,天声外飞, 安流不扬,千里如扫,令人不忍卒读;次一篇为《毛公德政颂》;再次 则为《元寿颂》,为李春芳父亲寿辰而作;以下依次结为祝寿之作。

可知,吴承恩其人,基本上是在科举人生、幕府人生的藩篱之中渡 过,吴承恩其作,基本也都是打秋风奉承阿谀的作品,或提前数年,为赞 美嘉靖皇帝的明堂将要建成而作《明堂赋》;或为巴结权贵,为清流士人 所不齿的奸臣赵文华代作《平南颂》,阿谀奉承之语络绎奔会,与西游记 孙悟空精神何啻霄壤之别。

三、从《西游记》成书的过程看其与李贽的作者关系

日本学者太田辰夫着《西游记研究》,论证了西游故事的历史形成过 程,其中单独开辟一个章节,论证南宋华南的西游故事,题目虽为华南, 正文论证的却主要是福建地区,其中特别是泉州为中心的西游记相关故事 的形成过程°

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的相关记载。张世南虽为江西人,但曾在 福建永福(今永泰)任官,书中多有记载永福之事,如卷四记载永福里中 有吴氏,所援笔立就的一首诗作:无上雄文贝叶鲜,几生三藏往西天。 行行字字为珍宝,句句言言是福田。苦海波中猴行复,沈毛江上马弛前。 长沙过了金沙滩,望岸还知到岸缘。夜叉欢喜随心答,菩萨精虔合掌 传。” “无上雄文大致是指大乘妙典,贝叶鲜是说其书为新出,三 藏指的是玄奘三藏,说他曾经数度转世,去往西天(印度)。之三四句是 说三藏带回的大乘妙典之珍贵。

第五句的猴行复,是说猴行者即孙悟空在海上自由往返,中唐以后, 唐代佛教俗讲成风,现存最早的俗讲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简称《诗 话》),文本中出现了 来助和尚取经的猴行者白衣秀士形象,他自称 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弥猴王,因为偷了西王母池十颗蟠 桃,被王母捉下,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这一形象的出现,标志了西游故事 的主角由唐僧向孙行者转变,也标志了由取经的真人真事向神魔故事的演 变。书中出现了深沙神(沙和尚),但还没有出现猪八戒形象。唐僧一 行似乎曾经渡海,但实际上此事完全没有任何记述,连猴行者在海上往返 的故事也没有°然而,从这首赞来看猴行者似乎出于某种原因,在海上 往返。

第六句的沈毛江,相当于明本中的流沙河,第二十二回形容流沙河 鹅毛飘不起,沙和尚相当于《诗话》中的深沙神。此诗中写到由 马背着(三藏及行李)渡江,这是马背负着三藏出场,而在《诗话》中我 们并没有看到马。但泉开元寺的石塔(指的是西塔1237年建立)上,有 东海火龙太子的雕像。也许他化成马帮助三藏法师取经。这首诗中的马, 大概就是指此。

第七句的长沙应该也是河名,这个名字在《诗话》、明本等其它 文本中未见。明本中有流沙河、黑水河(第四十三回)、通天河(第四十 七回)三条河。长沙大概相当于明本中的黑水河,金沙是金沙滩 > 或是金 沙河(木按,应该是指的金沙江)的略称,是鱼篮观音出现的场所。鱼篮 观音的传说自宋代以来就有在多种文献中都有记载,出现的场所是金沙 滩(陕西)。在明本中,变成了鱼篮观音在通天河抓住了金鱼精。这首诗 中的金沙就相当于明本中的通天河。这首诗中有三条河的名字,而且,可 推测其顺序与明本相同,此为极为重要的信息。第八句中的,应该 指所谓的彼岸。《大智度论》中,有以生死为此岸,涅盘为彼岸 语。这首诗将超越生死的涅盘世界进行了具象化,称之为岸 >此可能相当 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中的百梅岭,明本第九十八回中的凌云渡。凌云 渡是三藏脱却凡胎的处所'也就是彼岸。

第九句说的是夜叉欢喜,随心应答,也许是为三藏一行的到达而喜悦 ,然而在其他资料中,尚未发现与此相当的故事;第十句意为观音菩萨 虔诚地传授佛经;十一句是说五百六十余函的经典真真切切就摆在眼前。 玄奘得授的经典之数,《诗话》和明本记载是五千零四十八卷,实际上玄 奘带回的经典是六百五十七部,这首诗似将五和六颠倒搞错了。

总体来看,《诗话》中未尝出现的马、三条河、彼岸等,在这首诗中 都有记述。此外,泉州开元寺的石造塔有很多雕刻,这些雕像中有六个与 西游故事有关系,西塔(1237年)第一层的尉迟恭、秦叔宝,第四层的唐 三藏、孙悟空、东海火龙太子;东塔1250年)的宾头卢(或玄奘)。

刘克庄有诗句取经烦猴行者(《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四十三),

貌丑似孙行者(卷二十四《揽镜六言》)。刘克庄出生地福建莆田, 距离泉州约80里,泉州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贸易港,有很多外国 人居住,以《罗摩衍那》为题材的皮影戏在此上演,这会对处于朴素的、 未成熟状态的西游故事产生影响,成为促使它飞跃性发展的刺激剂。永 福、莆田、泉州三个地区都位于福建省南部,距离较近,这或许显示了西 游故事是以这一带为中心而发展成熟。《夷坚甲志》卷六收录了一篇题为

《宗演去妖猴》,后《五朝小说》改题为《福州猴王神记》而收录。写猴 王作祟扰民,长老宗演念咒超度猿猴,其害遂绝。与明本十四回被压在五 行山下三藏救出类似。李贽正为福建泉州人,泉州此地乃是西游故事的 形成演变之地'此一点虽然不能作为李贽写作《西游记》的必须条件' 至少说明吴承恩不具备成为作者的条件,而李贽可以入选《西游记》的作 者人选之一。

四、从华阳洞天主人的署名看李贽为作者的可能性

《西游记》最早付梓的金陵世德堂版本,署名的方式是华阳洞天主 人校,在不能也不敢署名的这个时代,华阳洞天主人就是寻找《西游 记》作者的主要线索,而李贽正是最早写作华阳洞天故事的人。

苏轼有题为《杨康公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楚山固多

猿,青者黠而寿。(此为明本孙悟空长生不老的源头)化为狂道士,山谷 恣腾蹂。(此为大闹天空之前花果山情状)误入华阳洞窃饮茅君酒。

(华阳洞即为花果山花果洞之早期原型)君命囚岩间,岩石为械杠。(明 本修改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松根络其足,藤蔓缚其肘。苍苔眯其 目,丛棘哽其口。(此为压在山下之情状来源)三年化为石,坚瘦敌琼 玖。无复号云声,空余舞杯手。樵夫见之笑,抱卖易升斗。(明本改为等 候三藏取经释放)杨公海中仙,世俗那得友。海边逢姑射,一笑微俯 ……吾言岂妄云,得之亡是叟。

这个华阳洞,在金陵之南的句容的句曲山上。《梁书·陶弘景传》:句 LU 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 来此掌此山,故谓之茅Lh。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苏轼此一首诗 作,可谓是西游故事之原型梗概,虽然相似,但论者太田辰夫并不认为 这直接地构成北宋之际的西游故事的一部分,也许这在当时与西游故事并 无关系,后来才对《西游记》产生影响这无疑是精辟之论。盖因苏 轼写作此诗,属于士大夫精英文化的一种想象摹写,与泉州为中心的西游 故事演变在明本之前尚未能发生交互影响的关系。到李贽写作西游,作为 泉州人,自然自小耳濡目染皆为西游故事,甚为熟稔。

同时,作为自比苏东坡的学者李贽,自然对东坡此诗也同样耳熟能 详,因此,将两个不同来源的华阳洞天孙行者故事整合而一,就是非常自 然的结果。李贽《寄京友书》:《坡仙集》我有批削旁注在内,每开看 便自欢喜,是我一件快心却疾之书,今已吾底本矣。千万交付深有还我! 大凡我书皆为求以快乐自己,非为人也。(《焚书》卷二,70页)可知 李贽与东坡关系之深切。

李贽《因果录·贩耀》讲一个因果报应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名为李 珏,继承父业,以贩耀为业,人与之耀,珏但受之升斗,使之自量 童叟无欺,一直到八十多岁,终不改业。后来有一位朝廷大人物节制江 南,与李珏同名,李珏只好更名而为李宽来回避这位江南节度使的名讳。 节制大人下车伊始,就修道斋次,梦入洞府,见景色正春,烟花烂漫, 翔鸾鹤舞,彩云瑞霞,楼阁交接。独步堂下,石壁光莹,上皆填金书字, 排列姓名,中有李珏二字,珏见而大喜,自谓生世盛明,久历尊显, 升宰辅,岂无功德在天下?洞府有名,我乃仙人也。

此一段描写,与《红楼梦》梦游太虚幻境中的宝玉进入到太虚幻境, 读到金陵十二钗,其情景何其相似乃尔!脂砚斋重写石头记 >深得金瓶壶 奥,是洞悉金瓶乃为李贽之所为作也,因此,也应熟悉李贽《因果录》中 的此一篇精彩文字,故而采用变化而为梦游太虚幻境中的相似情节。那 么,此一个相当于红楼中的太虚幻境的洞府是什么名字呢?故事接续说:

方大喜,随有二童,自石壁出。珏问此乃何所?曰:华阳洞天。此姓 名非相公姓名也。珏大惊,问是何人?二童曰:广陵部民也。珏至 晓,历历记前梦,以问道士。此一段乃为全文之核心所在,众所周知,

《西游记》最早付梓问世的世德堂版本,不具作者姓名,仅仅是以华阳 洞天主人校来替代作者署名,因此华阳洞天主人就成为破解西游之谜的 关键所在°

从此处的华阳洞天四字来看,可谓是含意深远。首先,华阳洞天 为天界洞府,却写有人间之善恶名录,与《西游记》虽为神魔小说,但却 暗喻人间之善恶,华阳洞天可谓是连接两者关系的一个缩影,一个纽带, 而其出处正在李贽的《因果录》中,此岂为偶然哉?

其次,华阳洞天所在何处?翻检全国的地理地图,名为华阳洞天者 非仅一家,但能够连带因果报应以及神界人间关系者,则非此李珏故事而 不能连接华阳洞天主人之与《西游记》作者关系者。

其三,此一故事中的主人公李珏,明确指明是广陵部民。广陵即 今之扬州,正吻合于李贽的人生经历,即其在万历早期在南京任职,南京 距离扬州很近,应该是有亲自在此一个华阳洞天踏勘的经历,而李贽最早 产生全力研究佛学,攒弃儒家名教理学,也正是在此南京游宦的时期。因 此,书中的花果山,应该是扬州的华阳洞天、福建泉州故乡的鼓浪屿,于 出任云南姚安太守时期遍游滇中山水的结合体,华阳洞天主人也是李贽最 早的一个笔名°

《因果录》中贩耀故事中的李珏,其类似老子笔下的人生观念,正是 李贽早期的思想的一个形象体现。故事中的李珏,最后的归宿是:忽告 童子曰:吾寄世多年矣纵胎息长住,何益于汝辈也!一夕,端坐而 化。三日后,棺裂有声。众趋视之,衣带不解,如蝉脱焉。对照李贽 之死,也同样是本人自己安排死去,李贽本人是虔诚的有神论者,因此对 死亡毫无畏惧之心,而是人为该死的时候,主动安排自己的死去方法,在 安排好一些书稿的付梓问世问题,自刎于狱中。这并非是对朝廷的抗议, 而是有意的安排。也同样是一夕,端坐而化的主动安排。参见拙文系 列论证。

华阳洞就在江苏的句曲,吴承恩另有《句曲》诗作:紫云朵朵象芙 蓉,直上青天度远峰。知是茅君骑虎过,石坛风亚万株松。句曲,山 名,在今江苏句容县,道家洞天福地茅山所在地。吴承恩写作句曲诗作, 却不提及华阳洞天,而只提及茅君故事,可知矣!

《西游记》借助孙悟空之口,动辄就骂皇帝老儿云云,见到玉帝 也不三跪九叩,至多是唱个诺,当下流行署名的吴承恩,作为一个淮南地 区的贡生,足迹未见出两淮,思想未见有异端,文章未见有超越流俗,怎 会有如此骂皇帝、闹天庭的勇气和襟怀?同此,凡是明代当时自认或说是 指认为西游作者的记载,皆为赝品,必不为真,真则灭门无类矣!唯一具 备西游思想(所谓异端思想)、西游经历(恰正是从南京赴任云南姚安太 守期间开始写作此书,同为西游也)、西游之所必备的佛学思想(李贽明 确写明自己抛弃儒学而深研佛理,《答耿司寇》:仆佛学也,岂欲与公 争名乎?抑争官乎? 焚书卷一,35页)之人,非李贽莫属。《西游记》 旧称之为证道书,李贽临终之前最后委托汪可受办理身后著作付梓问 世事宜,正是以证道歌相赠。

李贽写作《西游记》,其花果山等地理环境原型并非只有华阳洞 天,更多的则是来自他西游到云南一代所采用的地理原型。

李贽自丁丑入滇,于万历五年(1577出任云南姚安知府,遍游滇中 山水,其中与《西游记》有关的地理,如位于洱海东北的鸡足山。《鸡足 山志》有关李贽的记载:故先生得久游于鸡足LU寓大觉寺,与小月禅 人论净土法门,遂作《答佛问答》。李贽在鸡足山寓居,写作《四海 说》,对四海做了富于想象的思考。儒家经典《礼记·祭义》以东海、西 海、南海、北海而为四海,李贽在《四海》中提出所云四海,即四方 。也曾思考过,为何只有东南海而无西北海,不知这每日钻在哪里去 又到东边出来?显然,李贽的这一困惑是局限于当时的自然科学地理知识 所致,但这种思考却是生动的、有趣的、创新的。

到万历八年1580,五月再入鸡足山,途经九鼎山,再到鸡足山, 初寓大觉寺,后寓迎祥寺。到七月初获准离任,更是遍游滇中山水。西游 记中多有云南地理山水名称,与李贽在云南期间的三年多的人生经历密切 相关。当然,李贽写作《西游记》,其成书过程还与其出生地福建泉州的 文化密切相关,参见前文论述。

五、李贽的职业作家人生与《西游记》之间的关系

或说,《西游记》与《金瓶梅》两者之间,风格迥异,怎么可能为同一 人所作。这种疑问本身,说明对李贽其人缺乏深度的理解,也对李贽写作两 书的基本原理缺乏深度认知。李贽其人对世俗之流行何种风格,并不在意, 他仅仅是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来写作。公元1577年,他50岁之后的人生, 是想把来自西方的佛学文化进行中国化改造,从而寄托自我对时代以及对 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的理学文化的不满,通过孙悟空和西天取经故事传达 出来;到《金瓶梅》,则具有了现实生活的具体的对象一一耿定向及其道学 一派的不满,则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作为原型对象来加工而为小说。

李贽终其一生的具有里程碑地位的时间点位,大抵有两个。其一,是 1577年,李贽50岁的时候,在南京任刑部郎中写作《圣教小引》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 人说研(同悦妍)> 和声而已。是余五十年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 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也已。五十以后,大衰欲 -因得友朋劝诲,翻阅贝经,幸于生死之原窥见斑点。此一段资 料,透露出来诸多信息。

首先,50岁之后,为李贽人生之一转折。50岁之前,尚未从程朱理学 之时代思想的窠臼之中跳脱出来,随人说研,和声而已50岁之后, 开始翻阅贝经,开始沉迷于佛教经典的学习,应该是学习佛教的原 典,佛教的众生平等、人人成佛,连同印度自身文化所具有的情欲开放的 观念,成为李贽超越儒教,形成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系。如果说,此前 的李贽,尚在王阳明心学之泰州学派的范畴之内,此后,特别是在又十年 之后,在麻黄一带与耿定向发生激烈争辩的过程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的 思想体系-可以称之为人学,即以人为本体的学说,以人性自由、解 放为特征的学说;由南亚印度、孟加拉国国传来的佛教教义之外,裹挟着自 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李贽开辟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崭新的新 的世界。


其二,公元1582年,李贽56岁,开始其终生著述的人生,《续焚 书》卷一《与焦弱侯》:唯有朝夕读书,手不敢释卷,笔不敢停挥,自 五十六岁至今七十四岁,日日如是而已。闭门闭户,着书甚多《高洁 说》:余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 见,或见而不接礼者……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 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此难与尔辈道也。换言之,李贽从 1582年,开始了其职业作家的人生道路。如前所述,1580年李贽在从云南 姚安太守任上退休 > 而去湖北黄安好友耿定理家中寓居,从此开启了李贽 后半生浪迹天涯,以别人故乡为故乡,以别人之家为家、长达二十余年 (1581—1602 )的流寓客子的人生历程。1580年,李贽人生的一个重要转 折点,即由此前的四品太守而转型为专职作家,这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里程碑.但笔者仍将此一个里程碑的时间坐标标志在1582年,其原因正在 于看重李贽自己的自传性解读,即从此一年开始,李贽方才开始了 唯有 朝夕读书,手不敢释卷,笔不敢停挥,自五十六岁至今七十四岁,日日如 是而已。闭门闭户,着书甚多”'的专业作家人生历程。

综观有明时代,李贽是一位最有自我独特性格的人,也是最有独特人 生理想、人生目标的人,同时,也是将自身的人生规划埋藏最深的人物。 从以上笔者标识出来的两个人生里程碑来说,后来的读者也仅仅是从表面 的文字上读懂了李贽的意思:从50岁开始从以前的人云亦云相信儒家学 说,而转型为主要以佛释学说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和理论支柱;从56岁开 始坚持每天读书写作,一直到生命的终结,成为一位明清之际罕见的职业 作家。至于李贽这种由随俗到颠覆,由理学而佛学的心路历程,是怎样体 现到他的人生行为实践,以及这种由国家官员到专业作家,特别是一位天 才巨子将近二十年朝夕读书,手不敢释卷,笔不敢停挥,而且是 日如是而已,后来人并未理解他的潜在话语 > 以至于他自己不得不不避 讳自傲地宣称闭门闭户,着书甚多

或云,李贽《焚书》《续焚书》不是著作等身吗?这样说的人,是读 不懂天才巨子式的人物的写作激情喷发所能够拥有的巨大能量。日日如 ,按照每天平均3000字来说-每年则有百万字的写作,即便是扣除生 老病旅等因素,即便是扣除一半,也仍可有五十万字的成果。将近二十年 就有将近一千万字。因此,李贽自己就对汪可受等人谈起他的著作,在已 经付梓面世的焚书等著作之外,还有大量的著作,而且,是更为优秀的着 作。

李贽从公元1590年开始《水浒传》的评点,翌年,开始《金瓶梅》的 写作,一直延续到其生命的终结,那么,从公元1582年开始的职业作家写 作,每天锁门谢客 >在写作什么书稿?笔者经过反复考虑,认为李贽是在 写作《西游记》。《西游记》最早的付梓问世,是在公元1592年由南京世 德堂书房刊刻,据说其中有大量的苏北方言。其中与李贽的人生经历出现 极高的惊人的吻合,兹例举几点。

1. 李贽从50岁开始发生以佛学批判孔子及程朱理学,以西方思想来改 造传统儒家文化的思想转型,《西游记》正是以唐三藏西方取经作为主体 故事来源李贽精研佛教,特别是佛经原典,同时,熟稔中国传统的小说 戏曲传奇,成为这个时代将此两种文化熔铸一体的最为具有可能性的第一 人选。李贽对佛教以及西方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憧憬:仆以西方是阿弥陀 佛道场是他一佛世界,若愿生彼世界者,即是他家儿孙。既是他家儿 孙,既得暂免轮回,不为一切天堂地狱诸趣所摄是的。彼上上品化生者 便是他家至亲儿孙,得近佛光,得闻佛语,至美矣……此又欲生西方者之 所当知也。若仆则到处为客……是以但可行游西方,而以西方佛为暂时主 人矣……且佛之世界亦甚多,但有世界,即便有佛,但有佛,即便是我行 游之处,为客之场。佛常为主,我常为客。此又吾因果之最著者也。故欲 知仆千万亿劫之果者,观仆今日之因即可也。是故,或时与西方佛座谈, 或时与十方佛共语,或客维摩净土,或客祗疽精舍,或游方丈蓬莱,或到 龙宫海藏,天堂有佛,即赴天堂,地狱有佛,即赴地狱。……若全戒全 -既不得入阿修罗之域,与毒龙魔王等为侣矣。这里,不仅仅显示 了李贽对西方佛教世界的憧憬、向往,而且,还显示了李贽广博的佛教知 识,以及龙宫海藏、方丈蓬莱、祗疽精舍、阿修罗之域,毒龙魔王等西游 记中经常出现的名词语汇。

2. 《西游记》虽然以三藏西天取经作为基本故事来源,但全书的核心 却是孙悟空的造反精神,而在有明一代,特别是在万历时代,李贽乃为此 一个时代影响力最大,最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家,孙悟空如果在这个时 代找出一个原型人物的话,则非李贽莫属一一李贽就是这个时代的孙悟 空。李贽在深刻感受到这个时代一切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思想的僵化, 从而感到汗漫无端的精神苦闷,因此产生整理佛教文化及以往的话本传 奇,并随后进一步成为神魔小说《西游记》的写作。

3. 此前亦有学者以《西游记》中有淮安风物、淮安方言为据论证其 作者为吴承恩,然而出现了某地风土人情并不能证明作者就是当地人,更 何况所谓的淮安方言,无非是先有了 吴承恩说之后,众人有意进 行的附会而已。淮安方言的提法亦值得商榷,即便以如今的语言学研 究成果来看,淮安一地的方言若是形成文字,又能与整个江苏地区的方言 产生多大差别?在赴任姚安太守之前,李贽长期在南京做官,完全熟悉江 苏一代的方言,而其产生浓郁佛学思想也正在南京任上,应该是在赴云南 之前,与南京世德堂书坊主有所稿约,已经开始《西游记》的构思和写 作,这也应该是他坚决辞官不做,而要闭门著述的背景。

4. 当下《西游记》的署名作者吴承恩,乃为淮安地区的文人,既不具 备产生此一种游戏三昧的思想观念、性格情怀,以及对传统小说戏曲的关 注和研究,仅仅是凭借着淮安府志的名下西游记三字,很难断定此一 西游与彼一西游是否具有直接关系,如此狭隘的人生履历,写一篇如同徐 霞客的西游漫记,已经是此一地的荣幸。而李贽一生游历足迹遍于天下不 必细说,单说他在云南,在辞官之后,游历遍及滇中。云贵一带的奇山恶 水,正是书中无数不同山水的现实世界之来源。而李贽从南京买舟,逆流 而上,一路西行,或许正是《西游记》书名的现实来源。

5. 《西游记》的最早付梓问世时间1592年,与李贽的人生和写作履 历,几乎是天衣无缝地完美对接。李贽自1584年耿定理死去,便与耿定向 发生日益激烈的论辩,但并未开始进行直接针对耿定向的《金瓶梅》,而 是在事发之后的七八年左右的时间之后,才开始投入《金瓶梅》的写作。 而李贽自己坦言,从1582年开始,他就开始了这种手不敢释卷,笔不敢 停挥日日如是而已” “闭门闭冃的着书生活,则很显然,《西游 记》的写作成为了李贽此一个时期苦闷精神之所寄托。

如果说,《西游记》前部分的孙悟空大闹天宫,还是主要针对嘉靖皇 帝,特别是对嘉靖皇帝炼仙丹的讽刺,是对嘉靖时代政治的抨击,后者孙 悟空被如来佛制服,洗心革面,皈依佛教跟随三藏西天取经,则是李贽 进入到黄麻一带人生的折射,伴随耿定向对他的迫害,遂为书中师徒四人 的九九八十一难,以及孙悟空对妖魔鬼怪的一次次痛打。从时间方面的吻 合而言,从1577年南京时代50岁开始,到1590年十三年时光,是李贽一 心向佛的研究和《西游记》的写作时期,1590年交付书稿,出版商大体需 要两年时光来完成这一本大书稿的编辑、刻板、印制的诸多任务序。

随后,同为1590年,李贽开始对1589年问世的天都外臣本《水浒 传》发生浓厚兴趣,并开始水浒的评点写作1591年完成评点-从而开 始《金瓶梅》的写作,可以说是严丝合缝的时空对接。

就笔者的研究而言,原本在此一个阶段集中撰写和发表有关《金瓶 梅》的研究成果,不应该涉及《西游记》的作者问题。但只有深度理解了 李贽在写作《金瓶梅》之前的人生历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李贽与耿定向之 间的矛盾为何如此难于化解,也就不难理解李贽的《金瓶梅》的写作缘 起。

首先,就能理解李贽作为流寓客子寄寓耿家长期为生的内在动力和底 气所在°在外人眼中的李贽,实在与乞丐无异,而在李贽自我的精神王国 里面,他通过创作的成果,使自己成为了足以傲世的无冕之王,而耿定向 自恃朝廷户部尚书官职荣休官员,自以为可以一言九鼎,力压李贽。

其次,也可以理解李贽在被耿定向驱除出耿家之后的生活来源。不仅 仅是一家老小诸多人口的生活花销,也不仅还有《焚书》等的费用,还有 他在90年代之后,竟然自费在芝佛院建造佛塔-以便作为自己死后藏骸骨 之所-虽然有无念和尚为之化缘,但毕竟有限。李贽应该是在1589—1592 年(南京世德堂西游记首次刊行于世)之间,获得了一笔丰厚的稿酬,先 是刊刻李贽自己的《藏书》《说书》《焚书》等著作,李贽《焚书· 序》:今既刻《说书》,故再《焚书》亦刻,再《藏书》中一二论着亦 刻,焚者不再焚也,藏者不复藏矣!刊刻的时间,正为万历十八年 1590。随后,大量刻印佛经。万历二十二年,李贽《与周友山》 今贝经已印有几大部矣,佛菩萨、罗汉、伽蓝、韦陀等已俨然各有尊事 香火之区矣,独老子未有读书室耳。可见是诸佛已塑,塔屋已就之后。 李贽与周友山(即《金瓶梅》书中的周守备原型)之间,还就建塔之事多 次尺牍往返协商。《又与周友山书》:承教塔事甚是,但念我既无眷属 之乐,又无朋友之乐……只有一塔墓室可以厝骸,可以娱老,幸随我意, 勿见阻也。至或于转身之后,或遂为登临之会,遂为读书之所,或遂为瓦 砾之场。周友山虽然与李贽志同道合,乃为麻城期间的莫逆之交,但 对李贽的远大抱负尚未有深刻理解,因此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劝阻李贽 建塔的想法,但李贽却执意要建塔,表面说塔墓室可以厝骸,可以娱 ,实际上,李贽内心深处的志向,是要取代孔子、朱子,而为新时代 的奠基人,此一问题需要另文专论。其中涉及到的经费问题,刻书费用不 必说已经昂贵,非一退休四品官员所能承担,建塔的费用,虽然有念公等 为之化缘,但李贽自身无疑也需要有相当的承担。因此,此一个时期,李 贽应该是获得一笔较为丰厚的稿酬,奠定了他从耿家迁出及迁出之后的经 济基础。

再次,我们也才能理解李贽作为一个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小说戏曲评 点家,为何直接评点水浒传就可以一举成名。其实,应该反过来思考,李 贽作为思想巨子,为何成为这个时代小说评点的开LU作家?正是由于李贽 具有小说写作的丰富实践,才有可能对小说写作具有如此深度的理解的同 情,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水浒评点才会如此风靡不衰。

六、从李贽批评凡例及第一回看《西游记》的作者

最后一点 >检索《李卓吾批评西游记》,可以清晰读出李贽著作《西 游记》的原旨,篇幅所限,兹以其中凡例和第一回中的评点对照原作来加 以解读。内阁文库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凡例》:

善读书者,正不必典谟训诰,然后为书也;反是虽典谟训 诰,日与其人周旋,亦与是人有何交涉哉?批猴处,只因行者 顽皮,出人意表。亦思别寻一字以模拟之,终不若本色猴子为 妙,故只以一猴字赞之,所云游夏不能赞一辞非耶?批趣处或 八戒之呆状可笑,或行者之尖态可喜,又或沙僧之冷语可味, 据以一字赏之。趣字之妙,袁中郎集中备之矣,兹不复 赘。总评处皆以痛哭流涕之心,为嬉笑怒骂之语,实与道学诸 君子互相表里。若曰嘲弄道学先生,则冤甚矣!真正留心道学 者,读去自然晓了,想必不用我饶舌也。碎评处谑语什九,正 言什一。然谑处亦非平地风波,无端生造。从其正文中,言内 言外言前言后而得之也。既可令人捧腹,又能令人沁心,即谓 之大藏真言,亦无不可。

笔者此前尚未研究李卓吾及其诸多著作,尝偶然翻阅《西游记》李贽 评点,当时误以为此评点非为真本,盖知卓吾为能写之人,断不会常常聊 聊数字评点,到当下将其著作及其思想体系阅读透辟,再读《西游记》凡 例及其评点,方知此一凡例及书中评点,确为卓吾之作。而此一凡例,则 可谓是对《西游记》之一总论概说。兹试为之点评:善读书者,正不必 典谟训诰,然后为书也;反是虽典谟训诰,日与其人周旋,亦与是人有何 交涉哉?李贽自从南京游宦以来,已经发生了由此前的典谟训诰向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飞跃,由儒学而向佛学的转型,故此处开篇便亮 出底色,响亮提出善读书者,正不必典谟训诰,然后为书也的口号, 而撰写西游记一书,亦同样是以此为宗旨,可以修改一字而为:善写书 者,正不必典谟训诰,然后为书也

批猴处,只因行者顽皮,出人意表。亦思别寻一字以模拟之,终不 若本色猴子为妙,故只以一猴字赞之,所云游夏不能赞一辞非耶?批趣处 或八戒之呆状可笑,或行者之尖态可喜,又或沙僧之冷语可味,据以一

'字赏之。趣字之妙,袁中郎集中备之矣,兹不复赘。孙猴子、猪 八戒等的人物形象,虽然是唐宋以来渐次形成的累积人物,但却是李贽为 之定型人格化的人物形象,其中尤其是孙悟空的叛逆形象,更为体现李贽 的异端思想。李贽写作于客居黄安之后的《与焦弱侯》:故读史时真如 与百千万人作对敌 >一经对垒,自然献俘授首 > 殊有绝致,未易告语。

(《续焚书》卷一)此时正是李贽进入到职业作家为生,写作《西游记》 的时期,真如与百千万人作对敌,一经对垒,自然献俘授首,殊有绝 ,正可以视为写作孙悟空对敌的写作快感,而这种感受却是未易告 ,未可示人分享的独家体会。

凡此种种,一个字正是李贽写作此书和评点此书的审美追求,

正在于与理学的纲常伦理对立,而对于字之妙,李贽的嫡传 弟子袁宏道已经给予系统阐述。总评处皆以痛哭流涕之心,为嬉笑怒骂 之语,实与道学诸君子互相表里。若曰嘲弄道学先生,则冤甚矣!真正留 心道学者,读去自然晓了,想必不用我饶舌也。碎评处谑语什九,正言什 一。然谑处亦非平地风波无端生造。从其正文中,言内言外言前言后而 得之也。既可令人捧腹,又能令人沁心,即谓之大藏真言,亦无不可。此一段落值得关注者:1.直接点明本书的主要针对对象是道学及道学 先生,是以痛哭流涕之心,为嬉笑怒骂之语,实与道学诸君子互相表 2·采用互文见义的方式,暗示评文与书中正文实为一体:碎评处 谑语什九,正言什一。然谑处亦非平地风波,无端生造。从其正文中,言 内言外言前言后而得之也,指明碎评处的谑语亦非平地风波,而是从其 正文而来,暗示评点与正文实为一体,两者皆为大藏真言,李贽书名 之为藏书是也。李贽《答李见罗先生》:闲适之余,著述颇有,尝 自谓当藏名山,以俟后世子云。(《焚书》卷一)3.反思此书的宗旨, 前文说实与道学诸君子互相表里,此为正面阐述批判道学之主旨;

若曰嘲弄道学先生,则冤甚矣!真正留心道学者,读去自然晓了,想必 不用我饶舌也,此为反面阐述本书批判道学之宗旨。说是本书在嘲弄道 学先生,是冤枉本书作者和评点者,这是表面话语,似乎是在表明并非嘲 弄道学先生,但真正留心道学者,读去自然晓了。所谓真正留心道学者, 指的是他的道学死敌耿定向说是耿定向一读此书,心中自然明白是在讽 刺他,想必也就不必用我饶舌了。换言之,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不必多 想,以为是骂他,但对于作者人生之中的个中人,真正留心道学的假道学 耿定向,自己自然会心里明白此书讲的是什么。

再看第一回中的评点。第一回开篇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 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欲知造化会元功 > 须看 《西游释厄传》。贽评;释厄二字着眼,不能释厄,不如不读西 游。1页)】

日本太田辰夫认为:据此推测,《西游释厄传》是这部小说的旧 名。《释厄传》现在不存……世本为此书的增补本。1  而李卓吾本的正 文与世德堂本基本无差别,可以说两者是同一种。在此基础之上,不 难得出一个新的结论:从此本开篇即言《西游释厄传》,并且将其置放于 无以复加的地位,不能释厄,不如不读西游,以李卓吾之性格,断不 肯如此推崇他人笔下之作,《西游释厄传》即应为李贽的原稿本,也就是 从明本《西游记》开始的新的定型创作,此书原稿原书名应该是《西游释 厄传》如果确曾出版,其出版时间略早于世德堂本,但也存在一种可能, 即《西游释厄传》仅仅是李贽手稿的书名,交付给世德堂之后,出于出版 发行的需要,由世德堂更改名称而为《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署名 华阳洞天主人校,金陵世德堂梓行。简称《出像西游记》,再简称《西游 记》。前有秣陵陈元之撰的《刊西游记序》,此序中并未提及释厄传一说。因此,极有可能是李贽原著手稿书名暂定而为《西游释厄传》,盖 因李贽著作此书之际,屡遭耿定向之困厄作者满腔血泪无处倾诉故以 著作此书而求释厄,颇类司马迁发愤着书之意。

第一回开篇,书中从盖闻天地之数……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1-2页)讲起,似乎是罗哩罗嗦, 从小孩子开蒙即能背诵的人人耳熟能详的天干地支说起,而且,不厌其 烦,对此,李贽解释说:从大道理说起,是会白嚼舌者。说明李卓吾 其人,深知通俗小说写作的游戏三昧的个中奥妙一一不能太正经,太正经 不论是学术性,还是政治性、伦理性、说教性,都不能吸引大众,反倒是 人人所知的一般性常识,只当是听众还不懂,这样,反而让读者听众坐得 住、听得进、渐入佳境。由此故知,李贽之批评,正是李贽之写作的一个 部分,两者互为表里而已。

随后 >在正文描写一块仙石:上有九窍八孔……遂有灵通之意。评点说:以说心之始也,勿认说猴。5页)聊聊数字,亦可视为此 书之宗旨所在,即《西游记》全书都是在明代王阳明心学之后演变的产 物,而李卓吾更为身当由王阳明心学而向其自身演变的人学转型之枢纽与 里程碑。故李贽评点也时时点出字,陈元之序对此也多有阐述,兹 不赘述。

在正文原来此寻到源头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到源头出来。贽评:今世上哪一个有本事 钻进去讨个源头来?可叹可叹! 8页)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 波,此一场景,终生生活于淮安的贡生吴承恩哪里能够想见梦到?至少是 出生于海滨的人物方有此场景在心,而从此一场景来看,酷似福建泉州或 是厦门的地理形貌,而此一个时代拥有如此情怀、如此心学思想,如此异

端思想,而又拥有海滨出生背景者,非李卓吾莫属也。李贽《与焦弱 侯》:余家泉海,海边人谓余言:有大鱼入港,潮去不得去…… 有友莫姓者,住雷海之滨,同官滇中,亲为我言:有大鱼如山……则是鱼也,其长又奚啻三千余里哉? 故乡连同游宦生涯的宽广见闻, 正是书中想象世界的现实视域的根基。而这一点,亦非淮安贡生之所能梦 见。正如贽评之所浩叹:今世上哪一个有本事钻进去讨个源头来? 

第一回对铁板桥下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石碣上镌写着:花果山 福地水帘洞洞天,贽评:哪个没有个家当?只是不能受用。10 页)李贽出生地泉州,自从1552壬子年考取举人,到1555年开始任河 南辉县教谕,开始出来做官,期间分别于1560年父亲、1564年祖父竹轩 两次奔丧守制服丧在家,到1566年回到辉县,随后仕宦游历,终生未回 泉州故乡,而在黄麻一带安家之后,也同样是有个家当而不能受用。先是 在与耿定向公开论战前后的1584年,李贽曾经一度离开天窝山借寓吴少 虞的洞龙书院,同治《黄安县志》:处士吴公少虞心学讲学在此,温陵 李贽在天窝所著书亦半成于此。翌年,离开黄安,徙居麻城,借寓曾 中野家;旋即1585年)迁寓麻城维摩庵,邓石阳子邓应祈拜访,李贽以 流寓客子为名帖回应。因此,此一句评点,正是李贽借题发挥,写出 自己流寓客子、天涯浪迹的辛酸。

随后 >借书中石猴之口说:我们都住进去,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贽评:省得受老天之气,如此说话,谁说得出?10页)确实如此, 在理学名教高压的时代,时代之士人多已甘之若饴,享受科举制度入其壳 中的高官厚禄其时能够发出省得受老天之气的话语者,不过是李 贽、徐渭等少数先知先觉者数人而已。李贽《豫约·感慨平生》:故兼书 四字(指流寓客子)而后作客之意与不屑管束之情畅然明白……盖落 发则虽麻城本地之人亦自不受父母管束。

石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脂评:老猴也曾读论语。11 页)木按:李贽青少年时代虽然不喜欢程朱理学,但也不得不参加科举, 不得不从四书五经读起。《阳明先生年谱后语》说:余自幼倔强难化, 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 尤恶。(年谱13页)《卓吾论略》:稍长,复惯惯,读传注不省, 不能契朱夫子深心。(年谱27页)故,此处之石猿老猴,亦为作者自 谓其青少年时代。

第一回诗曰:三阳交泰产群生……称王称圣任纵横。贽评: 物原是外王内圣的,故有美猴王齐天大圣之号。此评延续着前文的评 论,齐天大圣之名虽然在此前的传说故事之中已经形成,但李贽采用 而写进书中,必定会有其所寄托。齐天大圣,正与李贽之自我期许暗合。 李贽其人,早负雄心壮志,不仅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而且,很有 欲要取而代之之意,晚年在麻城芝佛院化缘建塔,贝U是取释迦佛舍利之 意,为后人所礼拜°这一点,早在耿李论争之际,就被耿定向所看穿,其 在《又与周柳塘》第二十书中说:李贽此老心雄,其薙发也原是发愤求 精进耳……卓吾发愤如此,计必当透此一关,透此一关,便是人天师 ……吾恐不免坠入十二天魔中去也。(《耿天台先生文集》卷三)

(年谱186页)耿定向看出来李贽发愤如此,透此一关,便是人天师。其 ,李贽的志向何止要做人天师,他的野心在于要做孔子之后的又一 个孔子,一个新时代的里程碑,也就是内圣外王的齐天大圣。

第一回写樵夫指引神仙住处:LU叫做灵台方寸LU (夹注:灵台方 寸,心也)。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斜月象一钩,三星象三点,也是心。 言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李贽原本出自于王阳明心学思想,亦被认 为是泰州学派之重要成员,但实际上,李贽后来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心学的 体系而自成一家,特别是伴随着李贽与耿定向的论争,以及《西游记》写 作之后的《金瓶梅》写作,李贽的思想已经独立开创了人学学派。但当李 贽写作西游记阶段,尚在心学思想体系之中,通过西游记来传扬心学思 想,亦为其主旨之一。故此处贽评:一部西游,此是宗旨。(内阁本 22页)

第一回书中猴王对祖师的自我介绍:猴王道:我无性,人若骂我, 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27 页)贽评:好提醒。李贽在写给焦弱侯的尺牍中,同样这样说自己。

第一回总评:读《西游记》者,不知作者宗旨,定做戏论。余为一 一拈出,庶几不埋没了作者之意。即如第一回有无限妙处,若得其意,胜 如罄翻一大藏了也。篇中云《释厄传》,见此书读之,可释厄也。若读了 西游厄仍不释,却不辜负了《西游记》么?何以言释厄?只是能解脱便 是。

木按:此一段总评,开篇即言,读《西游记》,不知作者宗旨, 定做戏论。李贽若非作者何敢如此大言,发出直截了当判定,并云: 余为一一拈出'庶几不埋没了作者之意。李贽正是作者,故以此批评 者视角,方才方便为之一一拈出其作者宗旨。是否如此,且看他所拈出, 对照李贽全集及年谱,是否一一对应,便可得之真伪。

李贽还是先从《释厄传》谈起,何为释厄,只是能解脱便是。解 脱便是挣脱枷锁,特别是挣脱孔子之学、程朱之学,解脱就是获得自由, 此一点正为李贽一生思想的宗旨,是故,此书的总体宗旨亦为释厄。耿定 向曾经评价李贽:盖彼(李贽)谓鲁桥(刘师召,号鲁桥,梅国杠老 师)之学,随身规矩太严,欲解其枷锁耳。解其枷锁,亦即释厄也。

又曰: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盖猴言心之动也,石言心之刚 ……故隐了石字,大有微意;又,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见得 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今即登王入圣,便不为禽兽了。所以,不入飞鸟 之丛,不从走兽之类也。人何可不为圣贤,而甘为禽兽乎? 

此两段评论,分别以书中第一回的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的寓 意,在于隐了石字,大有微意,此等微言大义,若非作者,试问谁人 能够读出?又阐释书中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的微言大义,是 在于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此等微言大义,若非作者,亲历作者之 人生履历,试问谁人能够读出其中的微言大义?

耿李论战之后,李贽在《答耿司寇》信中,提出独有出类之学 命题:孔子直谓圣愚一律,不容加损,所谓麒麟与凡兽并走,凡鸟与凤 凰齐飞,皆同类也……而独有出类之学,唯孔子知之。对此,耿定向

《与李卓吾》第六书做出反驳,来书云:“’麒麟与凡兽并走,凤凰与凡 鸟齐飞,皆同类云云,夫二物之所以出于禽兽类者……止以其……喈喈 之和鸣。他虽猱猿之便捷……终是禽兽之根骨,不能出类也。

李贽针对孔子原论的圣愚一律,所谓麒麟与凡兽并走,凡鸟与 凤凰齐飞,皆同类也的命题,提出独有出类之学,换言之,知识精 英与贩夫走卒的出类不同,而耿定向针对李贽的说法,告知,之所以有所 区别,在于凤凰的喈喈之和鸣,亦即需要吻合于儒家的人伦思想才能 出类。那么,李贽又是如何回复耿定向的这一反驳呢?李贽的回复就写在 《西游记》书中和评点中,此处,针对耿定向所说的猱猿终是禽兽之根 骨,不能出类,特意点明此猴王: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见 得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明显,猴王就是李贽,李贽就是猴王,耿定 向说我不能出类,我就在此出类给你看看。显然,《西游记》写作在两者 激烈论争之际,正是有现实的妖魔,不仅激励着李贽的写作,而且,成为 西游一路的斩杀妖魔的原型模特。对此,耿定向似乎早就有预感,认为李 贽薙发而为人天师之后,吾恐不免坠入十二天魔中去也。(又与周柳 塘第二十书,耿定向文集卷三)

结束语

以上所论,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大体皆为实证,似可定识, 无可辩驳;论李贽乃为《西游记》真实作者,多为内证,苦于外证不足, 说服力尚未足以定识,笔者亦只是就这一学术公案问题试进一解,以期在 今后的学术讨论中得到验证。其实 > 若将《西游记》作者预设若干标准, 则李贽有极大的可能性。

首先,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的产物,《西游记》全书的思想,体现了 对于现存政治体制、君权神授的深刻批判,对与之配套的儒家理学思想的 深刻否定,全书充满了孙悟空式的造反精神,全书的故事虽然是在漫长的 历史岁月之中形成的,但最后定型的百回本《西游记》却充分体现了作者 的这种主动创作精神,体现了孙悟空精神一一孙悟空成为百回本的全书主 角,三藏取经以及猪八戒和沙僧等师徒,则成为了孙悟空的配角。因此, 找出有明时代的孙悟空原型人物,此人基本就是此书的作者。纵观明代思 想史的人物,李贽为其中唯一的人选,李贽公然以异端自居,公然批判孔 孟,公然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公然提出要以西方佛教思想来改造中国的 儒家思想一一这一点,在书中体现尤其明显,如果说,前十四回中的孙悟 空,还是李贽异端、造反、革命思想的体现,跟随三藏西天取经,则可以 视为以佛教思想全面改造儒家体系这一思想的正面阐发,而西天取经一路 上的妖魔鬼怪,九九八十一难,则对应了李贽自从1582年寓居道学家耿 定向家,随后被冷酷驱逐这一苦难人生经历。西游记写的是神魔世界,其 所体现的、表达的、却是明代嘉靖之后的社会现实、思想现实、苦难现 实,以及对于摆脱这种苦难的深刻要求一一最早的书名为《西游释厄 传》,正是这一精神解放要求的本质性表达。万历时代,具备此一种精神 者,非李贽莫属,非李贽莫能写出也!

其次,就百回本《西游记》的成书时间、版本、作者署名等诸多方 面,能够完全吻合者,亦唯有李贽一人而已。就时间而言,李贽从1577 年开始全面否定儒家思想,全面肯定佛学精神,从1582年开始唯有朝 夕读书,手不敢释卷,笔不敢停挥 > 自五十六岁至今七十四岁,日日如是 而已。闭门闭户,着书甚多的职业作家生活,到1592年世德堂本首次 付梓面试,时间方面完全吻合。就作者署名而言,李贽深知此书的问世, 乃为石破天惊的大颠覆行为,因此,不可能不在完全机密的情况之下进 行,但仍旧留下了 华阳洞天主人校的痕迹,为后来的作者留下了破译 的线索,这个时代那位作者与华阳洞天关系密切,即为作者的主要人选。 而李贽恰恰是最早撰写华阳洞天故事的作者,而这一故事的情节与《西游 记》、《金瓶梅》因果报应是同一主旨的作品。因此,李贽即为华阳洞 天主人一一华阳洞天因果报应故事的主人。

其三,李贽与百回本《西游记》不仅主旨精神、创作时间、作者署名 完全吻合,而且,有关此书最早的一些传说,也与其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有学者关于《西游记》佚本的研究,其中提及耿定向所闻本这一概 念,而耿定向恰恰就是李贽终生的政敌,可以说,书中的妖魔鬼怪,九九 八十一难,固然有其各种不同的故事来源,但其现实的指向,却是针对耿 定向而来的。李贽在被耿定向从耿家天窝山驱除之后,仍旧在麻城一带生 活,李贽写作小说,以小说形式继续与耿定向进行思想论战,即先有《西 游记》,后有《金瓶梅》,耿定向在临终之前两年左右的1594年,已经 风闻此事,作为道学家的耿定向,显然是异常焦虑的。因此,带病卧床写 下了自己的传记《观生纪》但此一篇传记反而坐实了《金瓶梅》是以他 为原型而写的,因此,其家族主持的全集反而不能收入此文,而被其它版 本所收入°

关于学者就《西游记》版本提出所谓耿定向所闻本,认为这个耿 定向所闻本,更早于百回本世德堂本。其实,耿定向正是李贽一生之死 敌,即为金瓶梅书中的西门庆原型,此文见于耿天台文集卷十九《纪 怪》:闽秦宁人萧姓者,余友近溪惑之,谓其术能役鬼……此事类唐玄 宗之于贵妃矣!又其数谓能为人接命,近溪曾授之……侍者云:术士曾取 一瓶,今不见何在……司马涸其池,其瓶果在,瓶以油纸封口,其中用黄 纸书:妾生年月,以针刺之,有书符其上,司马取碎之,其祟乃息,而妾 


有挟孕者,竟死焉……予儿时闻唐僧三藏西天取经,其辅僧行者猿精也, 一翻身便越八千里,至西方如来,令登渠掌上,此何以故?如来见心无外 矣,从前怪事,皆是人不明心,故而明心千鬼百怪,安能出吾心范图 ……世间千妖万怪,其如我何?寄语柳塘试与此一参会也。

此文名为纪怪,实则以鬼怪故事暗指李贽,起首即提及近溪 近溪(1515—1588)又名罗汝芳,江西南城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泰 州学派的重要传人,被称为泰州学派唯一突出者,为耿、李两者之师。先 点明为闽人,李贽闽人也,罗汝芳与耿李二人皆有交往,故云惑之等。讲 述其妖术故事原文甚长,主要是讲述王导时候司马东泉苦艰嗣息,有士绅 为其推荐了一个叶姓术士,为之作法除祟,司马询诸原术卫士者,使者遂 讲述了以一个瓶儿作法的过程,李贽便将此瓶儿作为李瓶儿名字的来源故 事写入《金瓶梅》书中。耿定向随后提及的《西游记》故事,应为耿定向 听闻李贽写作《西游记》之事,将李贽比拟为书中的行者猴精,虽然一翻 身便越八千里,但到了西方如来,仍旧不能出其手心,因此千鬼百 怪,安能出吾心范图哉……世间千妖万怪,其如我何? 主要表达的是这 样的意思,其中所谓儿时听闻云云,是将儿时听闻的故事,与已经阅读到 李贽所写故事混合一体而谈的。耿定向卒于1596此时,《西游记》 已经付梓问世七年之久,不足为奇。

此外,李贽写作《西游记》的时候,其思想主要还在心学范畴之 中,这一点,在《李卓吾评点西游记》中多有体现,亦可参见前文之详 论。凡此四个方面,吻合于此书之作者,万历时代唯有李贽一人而已,是 故,笔者认为《西游记》非李贽不能写出。

澳门大学中国文化论丛2022年第一期

 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发布

#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化论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