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船舶制造业 宋元时代,洛阳西部沿海地区是著名的造船之乡,许多人世代以造船为业。明朝,辋川黄氏阖族从事造船业,世传“执斧者多至九十九”。白奇村一带开始建造远洋船舶,至今仍残留有造船场所的遗址。清嘉庆《惠安县志》载:“獭窟往外海捕鱼,昼夜往返,船至百艘”,“人居稠密,多造船”。 民国时期,崇武、前垵、龙西、峰尾、小岞,净峰的嘉垱、莲城,东岭的西埔、湖边,张坂的浮山、玉塘、杨宅,东园的白奇、里春等地海滩均设有船寮,修造船只。民国21年(1932年),惠安拥有大小渔船506艘,总载重量9111吨。生产渔船的种类有:翻身船、围缯船、网仔船、牵虾船、盖沼船、钓艚船、大排船和舢舨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船舶仍有零星修造。合作化时期,造船工人纷纷组织成立合作社。1955年10月,崇武造船生产合作社成立;1958年8月,改名为地方国营惠安造船修配厂,尔后又改名为地方国营惠安造船厂。初期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仅能参照汕头和福州造船厂建造的机帆船型进行仿制。人民公社期间,崇武、净峰、小岞、后龙、南埔、张坂、山霞等地重点渔业乡(镇)和渔业大队,先后兴办渔船修造厂和机修厂。特别是崇武镇,除惠安造船厂外,大岞、港墘、前垵、下西、海门、潮洛等渔业队均办有渔船修造厂。镇办的有小岞、净峰、后龙、东园、后港等造船厂。它们以修为主,修造结合,能制造百吨级以上的渔船。 60年代,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县内渔船开始由传统的风帆船向以帆为主的机帆船变革。1960年,前内海群渔业社成功地安装60马力的漏尾机帆船2艘。之后,莲城、崇武大团结、东坑等渔业社开始发展机帆船作业。1964年5月,惠安造船厂建造1艘46吨位机帆船。 1975年,全县有机动渔船277艘,载重1.49万吨位。1976年以后,渔船作业进行“以机为主,以帆为辅”的机帆化改造。1986年,开始建造铁壳渔轮。1986年10月至1987年12月共生产311吨位,产值67.12万元。1988年2月,惠安造船厂与厦门新华玻璃钢厂联合试制玻璃钢艇,至今已推广采用22艘。1989年,全县乡以上船舶制造业仅惠安造船厂1家,产值111.6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