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找到了解决生活“一地鸡毛”的终极方案

 庙论阅读 2023-03-08 发布于四川
阅读简评

太多人感叹生活的“一地鸡毛”了

婚姻关系,亲子教育,父母养老,工作环境……无处不在的琐碎,无以使力的困顿,让身处其中的人耽于应付,在局促窘迫中身心俱疲,精神与希望湮灭于无尽的庸常碌碌之中。

“怎么办?”这是芸芸众生从心底里的发问,充满彷徨与无助。我从“一地鸡毛”的生活状态中抬起疲惫惺忪的眼睑,就那一瞬间,似乎找到了生活“一地鸡毛”的终极解决方案。

“一地鸡毛”已经可以收录进成语了吧?百度汉语里的释义为:可作为日常生活琐事、鸡毛蒜皮的小事的代称。以我的理解,“一地鸡毛”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生活被琐碎纠缠着无力反抗的精神状态。就像有一句四川话怎么说的来着:这里不生蛆,那里不告口(纯音译,不一定对,反正语面上的意思大概是: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问题,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一地鸡毛”这个词来自于作家刘震云于1991年初发表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刘震云在小说中把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琐事串起来,竟完美诠释了普通人“一地鸡毛”的生存状态。

豆腐馊了,贪水龙头滴水的小便宜,妻子工作调动,农村老家来人,孩子感冒,孩子入托,帮同学卖鸭子,给老师送礼……伴随这些小事引发的心理活动,让人感同身受。这些在1990年代初期人们的生活琐事,在3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不能摆脱。

网购的东西不符合预期,或者物流出了问题,你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无谓的沟通中;去个地方找不到停车位也能让人心焦破烦;工作上压力大、不顺心,找不到出口,只有回家找至亲至爱的人发泄;亲戚朋友间如果有个经济往来,那可比与陌生人打交道复杂得多;孩子要是生个病,简直就是全家总动员;孩子的学习教育,更是每天剪不断理还乱的长征;家有老人是块宝,你还要防着被保健品、养老机构骗了钱去……

生活处处都是钱,情感依托也就变成了钱,钻你都钻不出来。那还谈什么精神,还追求什么理想,还期待什么春暖花开!就只能剩“一地鸡毛”了。

人们也试图摆脱“一地鸡毛”的生活状态,比如在游戏里沉沦,在牌桌上消耗,在歌舞中逍遥,甚或寄情山水、阅读人生、专注事业、挥霍感情。然而一回到生活,“一地鸡毛”涛声依旧。

我想,终极的解决方案,只有保持单身,不受家庭所困,没有孩子牵绊,不为工作所累,或可达到最大程度的身心自由。

否则,生活的“一地鸡毛”你拒绝无用,逃避不了,转移无效。每天起来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水电气网通路学。你我只有坦然接受,默默承受,用心感受。

就都认了吧!





【悦读专栏】利用碎片时间读过的书,偶尔会生发出些碎片化的感受。那就以简评的方式,在【庙论阅读】公众号上留个印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