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昔底德陷阱”背后,隐藏着西方的阴谋,值得中国人警惕

 百家杂评 2023-03-09 发布于江苏

2012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原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艾利森(见下图),借用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论述,提出“新兴大国在挑战守成大国时,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的国际关系规律,即“修昔底德陷阱”。

然而,“修昔底德陷阱”其实是一个杜撰的谎言,背后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美国利益,值得中国人警惕。

何谓“修昔底德陷阱”

公元前431年,古希腊爆发一场爆发一场战争,即雅典及其城邦同盟与斯巴达及其城邦同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书中提到,雅典日益强大,试图控制整个希腊,斯巴达保持冷静,并没有干涉雅典,但随着雅典势力达到巅峰,他们开始入侵斯巴达盟国,于是斯巴达忍无可忍,“伯罗奔尼撒战争”就此爆发。

公元前404年,雅典投降,伯罗奔尼撒战争宣告结束。但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希腊城邦走向衰弱与灭亡。

修昔底德担任过雅典的最高官职将军,身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亲历者,最终他提出:“使得这场战争不可避免的是,雅典人势力的壮大以及斯巴达由此产生的恐惧。”

据此,美国学者艾利森从这段历史出发,归纳了最近500年内15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现存大国的案例,指出其中发生战争的就有11例,最典型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崛起挑战英国,犹如雅典挑战斯巴达,从而都引发了战争,故而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

“陷阱”中的逻辑硬伤

近几年来,“修昔底德陷阱”大行其道,让很多人深信不疑,其中包括很多中国人。那么,“修昔底德陷阱”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其实,这个理论至少存在两大逻辑硬伤。

首先,雅典是不是“崛起的大国”?

在修昔底德陷阱中,艾利森将雅典定位为“崛起大国”,斯巴达是“现存大国”,但在古希腊数百个城邦之中,雅典与斯巴达一直是最大最强的两个,即雅典本身就是强大的国家,那么何谈“崛起的大国”?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并没有现代统计学,如何得知斯巴达比雅典强大?

实际上,修昔底德原话是“雅典人势力的增长”,艾利森却改为“正是雅典的崛起及其在斯巴达引起的恐惧导致战争不可避免”,而“势力的增长”与“崛起”的内涵无疑大不相同。因此,艾利森对雅典与斯巴达的定位本来就不准确,存在篡改历史的行为,如此何谈“崛起大国雅典挑战现存大国斯巴达而引发战争”?

艾利森举的15个例子,其中一部分就存在上述问题,比如18世纪的英荷战争(1780年—1784年),战争挑起者是英国,但当时英国已是世界级强国,而荷兰早已衰落。

其次,挑起战争的责任到底该归谁?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首先是雅典攻打斯巴达同盟,由此才引爆了战争,挑起战争责任应该在于雅典。但艾利森却将战争责任归于斯巴达,因为斯巴达不能接受雅典崛起,于是就发动了战争。

令人不解的是,艾利森特别以一战举例时,指出德国是“崛起大国”,扩张野心威胁到了“现存大国”英国,于是英国被迫无奈的卷入战争,因此一战责任全部归于德国。

那么,挑起战争、负有战争责任的国家到底是谁?艾利森的逻辑很简单,雅典是代表正义的挑战者,斯巴达是代表邪恶的被挑战者,德国是代表邪恶的挑战者,英国是代表正义的被挑战者。至于谁代表正义,就看艾利森高兴给谁,或者说是不是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因此,谁挑起战争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符合他们的价值观,那么无论怎么做都是正义的。

除此之外,艾利森所举的例子,其实也不能支撑起该理论:首先是已有多次避免战争的案例,那就不代表战争“在所难免”,其次是简单罗列了历史事件,忽略了历史背后的复杂性与各国的差异性,比如核武时代与之前时代的大国关系肯定不同,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存在很大的差异,英美霸权“和平”交接与美苏冷战也没有可比性等。

总之,无论从修昔底德原意,还是从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及从历史上的案例来说,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其实都不存在,至少说没有足够证据支撑这一理论。

“陷阱”背后的思想

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见上图),对此有过深入研究,他认为历史上的大国在处理大国关系时,没有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只有外交谋略,最典型的就是英国,因此他指出:修昔底德陷阱”逻辑混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陷阱,美国学者杜撰的理论,“该理论利用修昔底德其人与其著作,糊弄了一些不知底里的人,让人以为跳出这个陷阱才是正道。但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陷阱,何谈'跳出’?”

我们都知道,听人说话,重点要听话外之音,那么艾利森为何要杜撰这样一个理论,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目的?

艾利森提出这个理论的时间是2012年,想必我们都了解当时中美关系的变化,搞清楚这一点,也就知道艾利森的真正目的,“修昔底德陷阱”背后隐藏的思想了。

说到底,美国学者杜撰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是为美国利益服务,是鼓吹战争、并将责任推给他人(比如中国),同时渲染增加军费、打压他国等行为的正确性与正义性。当下种种,就是明证!

最后,关于“修昔底德陷阱”,还有三点值得中国人警惕:

首先,中国讲究“师出有名”,虽然西方与中国理解的略有不同,但为己方行为寻找“正义性”的依据是必然的,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本质上就是为美国的所作所为寻找“正义性依据”。如果哪一天,“修昔底德陷阱”不好使了,那么必然还会冒出一个新的利于西方的什么概念理论。

其次,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只要略加分析,就会知道是一个伪命题,本质上并不存在,但这样一个杜撰的命题,却被很多人奉为圭臬,背后显示的是西方强大的舆论宣传能力,以及对西方盲目相信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第三,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不同文明之间不可能和平共处,必然会爆发冲突导致世界秩序的重建,显然是认为西方文明会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爆发冲突,与“修昔底德陷阱”岂非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从中华文明历史来看,不同文明之间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大国也可以和平崛起,并非西方所说的那样。

最为可怕的一种情况是,世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偏偏杜撰的人、宣传的人相信了这个理论,那才是悲剧。

参考资料:《钱乘旦:为什么说“修昔底德陷阱”是个伪命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