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焦虑不是靠用药,也不是心结纾解就能好,而是做到这一关键点

 大漠胡杨968 2023-03-09 发布于辽宁

这段时间,陆陆续续都有友友跟我说,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药,状况还是很糟糕,每天被折磨得心如死灰,不知如何是好。也有友友说,心结纾解了,抑郁好转了,但自个却从极度自卑变成了傲慢自负,心肠变得磐石盘硬,活着都感觉不到人情味,不知咋样才能活得自洽

在对他们经历,尤其是原生家庭、早期创伤等情况了解后,更加印证我的一个思考:抑郁焦虑的彻底疗愈,并不能单纯靠药,也不是心结打开,或者完善自己的性格,就能好的。而是负性的情感体验和限制性信念,一天不清理干净,抑郁焦虑反反复复,时好时坏是必然的事。

对于抑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些心理学专家得出结论说,抑郁跟性格特征有直接的关系,还给之配上了抑郁质性格的称谓。

抑郁质性格具体有哪些表现呢?容易敏感、多虑,爱钻牛尖角,对自身和外在的世界,偏向于看到负面的一面;行为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容易情绪化,不太合群,缺乏安全感;过去完美主义,对自我过分严于律己等等。

专家说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才会导致了过度的情绪积累和心理失衡,只有完善性格,才是治愈的根本。

一些抑郁质的朋友听完,就刻意地去改变这种性格,结果东施效颦,改成四不像,自个内心拧巴得不行,与抑郁带来的难受不相上下。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关键还是“根”没摸到,因为如今某种性格的养成,主要取决于早年,尤其是童年的成长环境、经历和情感体验。

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大”,大多缺陷性的性格,都是因为早年经历过原生家庭和他人的创伤,那些负性的情感体验无法化解,一直潜藏在潜意识里,在时空和经验交错相织中,逐渐塑造了一个人的限制性信念系统,从而也发展出缺陷性的性格。

一个人的信念,其实并不单单是养成了一个人的性格,还对情绪和情感体验,是负性还是正性,具有决定性作用。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创始人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人们常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情绪,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发情绪障碍,如抑郁和焦虑、社恐等。

A是指(activating event)激发事件, B (belief)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C(consequence)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C并非由于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人们对于事件具有偏见性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的。这些错误信念也被称为限制性信念。

同样的事情前因A,为何会产生事情的后果C1、C2、C3等等,原因就是B的问题,不同的人的理念和评价与解释不同(B1、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

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对比现象,同样抑郁质性格的人,为什么也会有很大部分人并没有得抑郁,其实根源都在于信念

再仔细研究凡是抑郁的人,无论是抑郁质性格,还是微笑型抑郁,都会发现,我们都会有以下3种限制性信念

第一,这是糟糕至极的结果。

只要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或者一次他人的打击,我们认为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

例如“老师说我嗓子是鸭子嗓,我说话所有人都会笑我。”“如果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 “如果我没当个小领导,就不会有前途了。”“别人都很好,所有的错都是我造成的。”

很多人正是因为坚持这种“糟糕”,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不良情绪中,从而一蹶不振。

第二,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者不发生的想法

有这种信念, 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应该”,“必须”,“一定要”等,如若某些事物的发生,与我们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陷入情绪的困扰之中。

第三,过分概括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限制性思维方式,常会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为“总是”,“所有”’等。用埃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断书的好坏一样。

这种信念下,我们会很容易以某一件事,或者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者他人的整体价值。

例如,我们在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

抑郁状态下的我们,可以自查一下,是不是全中了这3种信念。

回顾我的自愈之路,我自个在难受时,就意识到自己给自己设置了心魔,后来了解完情绪ABC理论后,我便意识到,限制性的信念给我的康复之路造成了多大的阻碍。

于是,我便开始有觉知地察看自己当下的念头,也因为有意识地给自己自救的信念,在我跟躯体反应等难受正面交锋时,我能全然地接纳抑郁,接纳每一次发作,在不靠药物的情况,让自己一步步稳定好转。

图片

图片

同时,在逐一地排查信念从何而来时,我也发现,导致我抑郁的限制性信念,跟我过往的经历,尤其是原生家庭,童年的遭遇脱不了干系。

因此,我便一边清理限制性信念,一边去疗愈原生家庭、童年以及早年的创伤,当心魔找到对的药,拔出萝卜带出泥,一层层地把根清理干净了,抑郁焦虑自然而然就好了

总的来说,抑郁焦虑不过是限制性信念和负性情感体验的副产品。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限制性信念。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

最后也提醒,限制性信念除了以上3种,还会以各种不一样的语言出现,需要有觉知地察觉或者有个觉察者,帮你揪出来。

因为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只要情绪困扰一天还在,药物再有通天的能耐,也难以作用最大化。

我是好心情孵化所2023所长:何知了,重度抑郁和中度焦虑自愈者,一个从恨抑郁和焦虑,到以抑郁和焦虑为师,越活越自在的女子。

同时,深知抑郁的痛和没人理解的苦,我愿成为你的光,分一点力量,一起借抑郁和焦虑作为翘板,焕发生命的原动力,活出精彩、自由,做最真实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