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中物理(物理实验)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3-03-10 | 阅:  转:  |  分享 
  
高中物理(物理实验)基础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为双缝
干涉的实验装置,图中有六个光学元件的名称空缺,关于它们的名称正确的是(  )A.②单缝③双缝⑥目镜B.①滤光片②双缝③遮光筒C.①
单缝③双缝⑥毛玻璃D.②凸透镜③双缝④遮光筒2.关于数字计时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字计时器只能记录物体通过一个光电门的时间
B.数字计时器能记录物体通过一个光电门的位移C.数字计时器能记录物体先后两次经过光电门之间的时间D.数字计时器不能记录物体先后两次
经过光电门之间的时间请阅读下述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
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如图所示是小球从零时刻开始自由下落的
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照片中的数字是闪光时刻小球所处的位置坐标值,单位是厘米。3.下列物理量中,可以用来描
述小球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A.位移B.速度C.路程D.时间4.小球在前0.08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0.3m/sB.0
.4m/sC.0.8m/sD.0.16m/s5.小球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A.先增大后减小B.逐渐减小C.保持不变D
.逐渐增大6.小球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保持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7.小球在向下运动的
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保持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8.某物体的长度在12 cm到13 cm之间,若用最
小分度为1 mm 的刻度尺来测量,记录的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A.4位B.3位C.2位D.1位9.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其中A、、、、、、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分别为、、、、、的长度,下
列用来计算打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中误差最小的是(  )A.B.C.D.10.在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摆线要选择细些的、伸缩性小些的,并且适当长一些B.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小些、体积大些的C.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开
始时拉开摆球,使摆角较大D.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l,这就是单摆的摆长11.小明用如图的电路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测量
得到的电动势和内阻与电动势的真实值和内阻的真实值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B.,C.,D.,12.如图所示,在“用双缝
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光片应置于单缝和双缝之间B.拨杆的作用是为了调节缝的宽度C.把单缝与双缝的距
离增大,干涉条纹间距减小D.把毛玻璃屏与双缝的距离增大,干涉条纹间距增大二、多选题13.关于打点计时器和打出的纸带,下列叙述中正确
的是(  )A.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直流电B.纸带上点迹均匀,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纸带上点迹变稀疏,说
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在做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的实验时,应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14.如果打点计时器用50Hz的交流电,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是0.02sB.每隔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周期为0.04sC.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
数周期为0.1sD.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周期为0.1s15.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C.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十分准
确地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情况D.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能准确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16.在做了“测定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如图)后,
某同学得出下列几种结论中,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砖的宽度适当选大些B.入射角应尽量小些,防止在另一侧面发生全反射C.大头针P
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D.入射角越大越好,这样测量误差能尽可能的减小E.玻璃砖的折射率与入射角有关,入射角越大,
测得折射率越大F.玻璃砖的折射率与入射角无关,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大,但是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值是一个常数G.玻璃砖的折射率
与入射角无关,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大,但是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三、填空题17.如图所示的三把游标卡尺,它们的游标尺从上至
下分别为9 mm长10等分、19 mm长20等分、49 mm长50等分,它们的读数依次为____mm、____mm、____mm。
18.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方法是让“工”字形金属片自由下落通过光电门,测量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从而算出加速度。“工”字形金属片中间立柱长为h,上、下两块挡光片A、B足够窄,宽度均为d,挡光时间由跟光电门相连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下
来。若下挡光片B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1,上挡光片A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2,t1__________t2(填“>”、“<”、“=”)
,“工”字形金属片的加速度__________。四、实验题19.物理实验一般都涉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实验操作
、数据分析等。用电压表(内阻约为)和电流表(内阻约为)测量一个电阻的阻值(约为)。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应该选择的测量电路是图中的
_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20.(1)如图甲所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mm;(2)如图
乙所示,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mm。五、解答题21.某同学描绘出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及数据如图所示,据图像求钢球做平
抛运动的初速度为多少? 22.某电阻器Rx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将其与定值电阻R0=5 Ω串联起来后,接在电动势E=3.0 V、
内阻r=1 Ω的电源两端,则该电阻器的实际功率是多少?23.用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K和两个部件S、T。请回答
下面问题:(1)首先要做的是旋动哪个部件?达到什么目的?(2)将K旋转到图示位置,正式测量之前要做的是什么?(3)校准完成之后,将
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应该怎样继续操作?参考答案:1.A【详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源后面要有凸透镜
、单缝、双缝,则①是凸透镜,②是单缝,③是双缝;遮光筒可防止外界光干扰实验,④是遮光筒,⑤是毛玻璃屏,⑥是目镜。故选A。2.C【详
解】ACD.数字计时器既可以记录物体通过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也可以记录物体先后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故A、D错误,C正确;B.数
字计时器只能计时,不能记录物体通过一个光电门的位移,故B错误。故选C。3.B????4.B????5.D????6.B????7.
C【解析】3.描述小球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故选B。4.由于频闪仪每隔0.04s闪光一次,结合题图可知小球在前0.08s内的位移
为3.2cm,则小球在前0.08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故选B。5.时间增大位移增大,而且相等时间间隔,小球的位移增加量基本相同,则可
认为小球做匀加速运动,则小球的速度逐渐增大。故选D。6.小球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则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故选B。7.
小球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则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故选C。8.A【详解】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该物体长
度在12 cm到13 cm之间,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故记录的结果的有效数字为4位。故选A。9.B【详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整段的平均速度,故打点时小车速度可用下列表达式计算,由于可得故打点时小车速度还可以表示为由于时间间隔越短,平均速
度越接近瞬时速度,故其中误差最小的为故选B。10.A【详解】A.为减小实验误差,摆线要选择质量小且不易伸缩的细长摆线,A正确;B.
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摆球尽量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B错误;C.单摆的摆角小于时,视为简谐运动,实验时摆角不能太大,C错误;
D.摆长等于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D错误。故选A。11.A【详解】由题意,可得本实验电路图如图理论的图像解析式应为如果考虑电表内阻
误差,则误差来源为电压表分流。由实验电路可知电压表测量示数准确,但电流表测量的不是外电路总电流,实际电流应包含电压表所在支路电流,
即将电压表和电源看成一个整体(等效电源),则电流表测量值等于等效电源的电流,即电路测量值为等效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有,故选A。1
2.D【详解】A.滤光片的作用是将复色光变为单色光,单缝的作用是使入射光变成线光源,双缝的作用是将单色光分解成频率相同、振动情况相
同的相干光,因此滤光片应该放在单缝之前,故A错误;B.调节拨杆只能调整单缝的角度,使单缝和双缝平行,获得清晰的干涉图样,故B错误;
C.干涉条纹间距与单缝到双缝的距离无关,故C错误;D.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其中l是双缝与毛玻璃屏的距离,当l增大时,干涉条纹间距也
增大,故D正确。故选D。13.BC【详解】A.电磁打点计时器也使用交流电,故A错误;B.纸带上点迹均匀,说明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距离
相同,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故B正确;C.纸带上点迹变稀疏,说明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正确;D.在
做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的实验时,为充分利用纸带,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D错误。故选BC。14.AD【详解】A.打点周期是频率的
倒数, ,将f=50Hz代入可得打点周期为0.02s,A正确;B.每隔2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周期为3×0.02s=0.06s
,B错误;C.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周期为6×0.02s=0.12s,C错误;D.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周期为5×0
.02s= 0.10s,D正确。故选AD。15.AB【详解】A.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点迹可以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A正
确;B.点迹可以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通过测量点间距可以知道在某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大小,B正确;CD.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
打一个点,故点迹只能在纸带上记录每隔0.02s物体的位置,所以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可以粗略地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比如点迹越密说明
物体速度越小,点迹越稀疏说明物体速度越大,CD错误。故选AB。16.ACF【详解】A.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玻璃砖的宽度适当大一些,
故A正确;BD.为了减小测量的相对误差,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大些,效果会更好,但不是越大越好,BD均错误.C.大头针P1和P2及P3
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时,相同的距离误差,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效果会好些;C正确;EFG.玻璃砖的折射率是由玻璃本身的材料决定
,与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无光,根据折射定律知折射率等于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故EG错误,F正确;故选ACF。17.????
17.5???? 50.80???? 42.20【详解】[1]甲图读数:主尺读数是17 mm,游标尺读数是5×0.1 mm=0.
5 mm,最后结果是17 mm+0.5 mm=17.5 mm;[2]乙图读数:主尺读数是50 mm,游标尺读数是16×0.05 m
m=0.80 mm,最后结果是50 mm+0.80 mm=50.80 mm;[3]丙图读数:主尺读数是42 mm,游标尺读数是10
×0.02 mm=0.20 mm,最后结果是42 mm+0.20 mm=42.20 mm。18.> 【详解】[1]由于“工”字形金
属片自由下落通过光电门,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越来越大,而上、下两块挡光片宽度均为d,根据可知上挡光片A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小于下挡光
片B通过光电门的时间。[2]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近似表示瞬时速度,故B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A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根据位
移速度关系公式,有解得19.甲【详解】因为待测电阻约为,而属于小电阻,故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即选用甲图。20.??
?? 8.470##8.469##8.471???? 20.60【详解】(1)[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8.0mm,可动刻度为所
以最终读数为由于需要估读,最后的结果可以在之间。(2)[2]游标卡尺游标为20分度,总长度为19mm,故每一小格为,由图可知,主尺
上32mm与游标尺的第12个格对齐,故测量长度为21.【详解】在竖直方向有,则在水平方向有:,其中x=20cm联立解得22.0.3
15 W【详解】电阻器Rx可看作是虚线内等效电源(E′,r′)的外电阻,则Rx两端电压U就是该等效电源的路端电压,通过的电流I就是
通过该等效电源的电流,因此,Rx的工作点(Ux,Ix)必然同时在该等效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U=E-Ir′和该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上,
即两曲线的交点处。已知E′=E=3.0 Vr′=r+R0=6 Ω代入表达式U=E-Ir′中,得U=3-6I其函数图线如图所示,则可知Ux=0.9 VIx=0.35 A则该电阻器的实际功率为P=UI=0.315 W23.见解析【详解】(1)当用如图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应调节机械调零旋钮S,使得指针位于表盘左侧电流零刻度线处;(2)若将K旋转到图示位置,即欧姆挡的倍率为“×100”,然后插入红黑表笔,并让红黑表笔直接相连,即进行欧姆调零,旋转T,使得指针位于表盘右侧电阻零刻度线处;(3)若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连,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说明待测电阻阻值较大,应该旋转选择开关K,增大倍率至“×1k”,然后重新进行欧姆调零,当红黑表笔和待测电阻相连时,指针位于表盘中央位置附近再进行读数。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