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从文化复兴开始;一个民族的文化重建,必从文化的本原开始。 探寻本原,回归正道。寻找万年华夏传统文化留下的生存密码。 ——作者的话 上回我们打了一个比喻: 中国文化的源头是道。 从源头那里流出来的恒定的文化价值,在发展流动过程中,越来越小。汉唐之前的那种民主、宽松的氛围,在后世是越来越少了。 属于先秦的,汉唐的,魏晋的,盛唐和大宋的,那种比较温煦的文化空气,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封闭、落后、迟滞、愚昧、专横野蛮的文化空气。 周代姜子牙《六韬·文师》有: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东周时代的《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们都曾经笃信,在上古,所谓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充满了愚昧和落后。 我们并不知道:华夏文明从起源开始,就产生了先进、文明的礼乐文明。 没有愚昧,没有落后,没有不公, 只有高尚和平和的“圣王之道”,熙熙而来,攘攘而去。 这是我们这个文化永恒不变的瑰宝。 也是这个民族立身处世的精神支撑。 我们继续,看这么宝贵的文化,是怎么流逝的。 第三个例子,在汉代。 《汉书·谷永传》: “臣闻天生蒸民不能相洽,为立王者,以统理之。 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 在汉代,至少在谷永生活的这个时期,西周时代的文化观念,还被士人认可。 谷永所说的思想,和周代一样,天子和诸侯所立,不为天子,而是为民。 立天子和诸侯,不是为了天子和诸侯私家谋取福利,而是为了让他们给民众做事,是为了民众服务而立。 这是汉代时候儒家士人对于天子和百姓关系的观念。 这种观念延续到唐代,这是第四个例子。 唐代张蕴古规谏唐太宗的《大宝箴》中有一句话: “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即使到了清代,雍正帝也以此句为座右铭,改为: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以自我砥砺。 到了宋代,宋熙宁四年(1091) 三月,宋神宗在资政殿和大臣议事,说: “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 他的臣子,枢密使文彦博回答说: “为与士大夫治天下, 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天下的治理,是君主和士大夫共同来承担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天子一人治天下。 从三千年前的上古,到宋代,天下是什么? 君主和民众的关系是什么?是怎样的一个演变过程? 是不是一个 正义、公平、高尚、合理的“天下大道”的逐渐流失过程? 设想一下,如果姜子牙的话,师旷的话,谷永的话,文彦博的话,被明太祖朱元璋听到, 那么,他们还有命吗? 朱元璋心里,浓浓的“天下,我一人之天下”的“家天下”老农观念。 天下就是老朱家打下来的天下,士大夫的帽子,都是老朱给颁发的。 谁敢和我老朱“共治天下”?想谋反吗? 朱元璋并没有听到文彦博“共治天下”的话,但是圣贤孟子的话,他听到了,勃然大怒。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连串的不相信,不敢相信!竟然有人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万人之上、九五之尊的君主竟然排在后面?这不是谋反吗? 朱元璋勃然大怒:“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 他是要隔空杀了孟子,才能解心头之恨。 于是,朱元璋命人把孟子从孔庙圣坛上赶出来,还要把孟子的书烧掉。 要知道:明朝,是一个尊奉儒家的王朝。 一个尊奉儒家的王朝,要把儒家圣贤赶出圣坛。 儒生们扛着棺材来劝阻。 朱元璋没办法,只能将孟子的书留下,但是使劲猛删了85条。 想都不用想,这85条是什么内容。 有这么一个私欲膨胀、草莽蓬蒿思维的皇帝,还指望有什么样的文化空气呢? 就是这样一个“唯我独尊”、驱逐孟子圣贤的朱皇帝,偏偏爱上了圣贤弟子的“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太对老朱的胃口了。 天下初定,朱元璋正想要一个海清河晏的清平世界,正愁着用什么观念来保持自家天下的稳固,以达到万万年,让老朱家子子孙孙后代都有饭吃,别和老爹一样饿肚子。 如果所有的臣民,都革除了人欲,只剩下“尊王”这唯一的天理,那么老朱家的江山,岂不是从此太太平平,安享万万年了? 老朱大悦。重估“程朱理学”的重要价值,认为这才是最大的科学。 于是,“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独家学术思想,科举考试必考科目,神圣不可侵犯。 “程朱理学”都是皇家圭臬了,那么朱熹的《诗集传》,有人敢撼动吗? 有人敢质疑吗?有人敢说个“不”字吗? 有,真的有。 这个人不知好歹,他从“禁网疏阔”、文化相对宽松的元代过来的,应该是宽松惯了,他还没有意识到: 风向其实已经变了。 刚刚建立的这个大明帝国,他的威严是凌驾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的。 他提出了质疑,说朱熹的“程朱理学”,不符合“圣人之道”。 这时候,朱元璋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朱棣刚刚篡位转正。 篡位是可以的。窃国者为诸侯嘛。 但是,其他人不行,动摇“程朱理学”的君臣伦理秩序,就是大逆不道。 朱棣大怒,把这个不知好歹的读书人,用板子打了一个半死。 这就是一个强烈的“政治风向标”! 当一种学术思想,用板子来决定对错的时候, 这种学术思想,就一定会固化,僵化,失去发展动力,变成“背道”的荒谬和错误。 (这里补充一点上古哲学:“反者,道之动。” 道分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夏至日生孤阴,冬至日生一阳,中华哲学的根本点,就是互生关系。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合万事生,这才是天道。执其一端,其事必败。) 所以说,老朱家的江山,是“背道而驰”的。不知道为什么有很多人替大明王朝说话,因为已经没有“道”的概念,唯王独尊了。 判断一个王朝的正义与否,有且只有一条规则:是否符合“道义”的规定。 但是,老朱家的君主,不是百姓的君主,是自己家的天下。 他说啥就是啥。 “程朱理学”是对的,不可以错! 既然“程朱理学”不可以错,朱熹是圣人,要高高供奉在圣坛之上。 那么朱熹的《诗集传》,也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标准答案都在里面,可以错吗? 就算你不要仕途,你敢不要命吗? 就这样,“民间爱情诗”、“里巷歌谣”,就成为万世不改的定论了。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的天下,变成“皇恩浩荡”的主子和奴才的关系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 文子国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重修伦理,再建道德。 内含:文子国学活动讯息 昆曲文化和“昆曲十六讲”课程 诗经文化 乐府文化 唐风宋韵 盛世元音 道德经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18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收录于合集 #国学 26个 上一篇三大穷儒,误了多少中华前程(十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