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痰证的类型 一说到“痰”,一般人们都往往会想到从口中吐出的“痰”,实际上,中医学中“痰”的范围囊括非常广泛,有狭义广义之分:有形可见的“有形之痰”为狭义之痰,即人们常说咳吐而出的痰液就是有形之痰:停滞在五脏六腑、筋骨经络中“无形之痰”为广义之痰,如头目眩晕、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神昏或癫狂等这些疾病都有可能是由痰引起的,像这种看不见的痰,就是无形之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通俗地说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要是呼吸功能,凋节气的出人和升降。当邪气侵袭肺部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要是运化功能,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到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累疲倦及饮食不节制,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景岳全书·杂证谟》又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有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所以凡是痰证,非此即彼,必与二脏有涉。”脾肾功能失调,致使湿邪聚集而成病理产物停滞在经络脏腑里面,如凛疠,痰核之类无形之袋。临床上根据痰因、证和部位的不同,又为分寒痰、热痰、湿痰、燥痰、风痰、郁痰等类型。第三节 诊断要点 痰既是病理产物,也可作为第二致病因子致人生病。所以痰证较为复杂,既包括外感内伤等因素引起的咳嗽、咳痰、喘证、哮证,也包含有因内生痰浊干犯脏腑,流窜经脉,蒙蔽清阳,阻滞气血引起的疾病,如心悸、胃痛、泄泻、胁痛、头痛、眩晕、肢痛、痰核、瘰疠、癫、痫、狂、痴呆等。也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脂肪肝、高脂血症、精神分裂症、内耳性眩晕、高血压、不孕症、肥胖症、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等疾病。因而在诊断时,要把握好每种痰证的辨证要点,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寒痰 寒痰一般发病条件是外感寒邪,身体本有痰疾,或者是阳虚寒湿相搏为痰,又或者脾肾阳虚,水泛成痰。此证具备寒邪性质:寒属阴邪,其性清冷,凝滞疼痛,收引痉挛。本证主要表现是喘咳,痰白清稀,身体发寒冷,苔白润,脉滞弦,或足膝酸软,骨节发冷发痛,腰背强痛,或面黑清冷,肢软便溏,呕逆吐酸,四肢发冷,痰中有黑点,量多而稀。◇热痰 热痰一般发病条件是身体原本有痰疾,因“饮食辛辣烧炙煎博,熏捆厚褥及天时郁勃”而诱发其病,或者是七情郁热,热灼津液而成痰。此证具备热邪性质:热性燔灼,耗散津液,痰与热相搏,易扰心神。本证主要表现是咳嗽气粗,痰黄而稠,吐痰不利索,口干唇燥,热痰扰心,心慌不安,失眠多梦,或神志昏迷痉挛,舌红苔黄腻,脉滑有力。湿痰一般发病条件是外感湿邪,内与身体中的水液交凝积聚成痰,或者是饮食不节,脾胃乃伤,湿聚生痰;又或是中气不足,水湿运化无力而聚成湿痰之证。此证具备湿邪性质:湿属阴邪,其性重浊,留着粘滞,伤阳遏气,易困伤脾气。本证主要表现是胸腹满闷,恶心呕吐痰诞,咳喘痰白量多而粘,或有时也易吐出黄痰,发呆便溏,感觉身体沉重发软,总感疲倦喜欢躺着,头上就像有东西一样沉重,脘腹疼痛,妇女可见带下、不孕。燥痰一般发病条件是外感燥邪,下干肺家,燥痰生成,或者是因肺肾阴亏,灼津化燥生痰。此证具备燥邪性质:燥性干燥,伤阴伤津,易伤肺胃。本证主要表现是干燥肺咳,虽咳的多但痰少色白,或咯出如米黏状痰,很难咳出,又或者是咽干鼻燥,心烦口渴,皮毛干燥,咳嗽喘促少痰或无痰,苔黄,或者黄腻口发干,脉细涩而数。◇风痰 风痰一般发病条件是外感风邪,触动痰疾,又或者是因为风热拂郁而发或内伤郁热生风酿痰。此证具备风邪性质:风为阳邪,轻扬浮越,善行数变,变幻百端。本证主要表现是怕风咳喘咳痰,或者是肢体游走性疼痛,皮下肿起,麻木不仁,身体发痒,四肢发颤,瘫痪失语,又或者是神识昏乱,失语,又或者是眩晕头痛,或为癫、狂、痉、痫。临床多见肥胖,咳痰多,喉中痰鸣,舌苔滞腻,脉弦滑。◇郁痰 郁痰一般发病条件是指身体本就有痰病,又因事不顺心,或七情拂郁,于是气滞痰留,痰阻塞气行,痰郁互结。此痰证具备肝郁的性质: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常因精神因素诱发或加重,气滞痰凝常伴血瘀。本证主要表现是胸胁不舒服,脘腹痞满、闷胀,疼痛游走不定,或者是喉中异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形如破絮,状如梅核,又或者是肿物作瘤,每次都因情志波动而加剧,脉弦滑,妇女可见乳核胀痛。【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