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燕田野 | 也许诗歌饶过人

 西燕田野 2023-03-10 发布于福建

六点半读诗漫话

77


也许诗歌饶过人

文/六点半

     永安诗人刘维铨在三明诗群有很长一段时间署名“四月”,他的诗歌普遍简短,看似浅白纯真甚至时有脑残或无厘头迹象,实则迂回跳跃、抓狂而又终有节制,他的作品有不少仿佛少年维特未寄的电码密信。且看彵这份:

三明江边栏杆

江水接受了半角残月

我看到暮色深处

一只折回对岸的水鸟

它没有叫声

--2018.04.21

      只知道吞吐时光的滨江之水始终暗涌着一些无言的心事,而诗题醒目的“栏杆”也让人想入非非,暗示江边逗留之人某些危险闪念及心理底线?又像暗藏了传统的药引子:

      如:“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如:“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再如:“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在江水与残月之间,在暮色与栏杆之间……“我”与水鸟之间,彼此保持着某种距离与默契。

      诗人四月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多看那么一眼,即兴捕捉,巧妙挽救,适当整理或修复,他用日记体诗歌坚持着“诗歌私有制”,他的诗歌体日记往往连对自己都有所保留。岁月不堪数,也许诗歌饶过人?他的作品隐约泛着流水落花的光芒与芬芳。

      我本爱花不摘花,却因缘诗歌情结留意了不少他的花儿小品,如他的《有关梨花》是这样的:

 undefined

有关梨花

枝丫的尽头

有多少梨花转身

不愿意开

也就不开了

只开一朵梨花

便是极好

--2017.03.27

      在我肤浅快速地读来,只知从梨花洁白、花季短暂、梨与离同音这些传统暗示元素展开某些“有关”……有关梨花我最熟悉的是“梨花带雨”一词,然后才知“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等著名梨花品牌诗句。而读遍古今梨花,我从没和他一样真正站在一朵花期极其短暂的梨花处境去珍惜去尊重,“不愿意开/也就不开了”,诗人赋予梨花的自主与洒脱是对残局结果的先知先觉。这个诗歌小品里,诗人本身就像春天里伸向蓝天的梨枝,“只开一朵梨花/便是极好”,透露出的是“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情感内涵与潜在心像吧。

     有关梨花,很有必要鉴赏一下他的《梨花暗器》:

梨花暗器

它碍你眼,让你不自在

这一生的清白

它叫你伸手,又无指向

那些下落不明的花瓣

它甚至把你绊倒

这柔暖的他乡,困兽

有人说,我离你们那么远

--2017.03.01

     我猜梨花暗器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一生的清白”,足以折射梨花背后的阳光或春雨;也在于它“那些下落不明的花瓣”,无从擦拭那些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尘埃……而梨花暗器的所有这些厉害加起来都不如最后三句暗示的离别与思念。“困兽”的温存双眼,一定有一朵梨花能够发现并穿透吧。

      说到困兽,不禁想起多次出现在他笔下的野百合,顺手拈来其中一朵,几乎就能表达诗人内心所有野生植物自然释放的青春与阳光:

野百合

整片桃源洞景区内

你是我唯一的念想

一年了,你站在涯壁上

微微笑了笑,野草一样

或许一线天是说

人生得走过最狭窄的一段

但你的花苞

使我想到了鲜花

--2017.07.01

     相对于AAAA级别景区的永安桃源洞,风光无限,闲定大气有之,逼仄狭窄有之,一线天入口涯壁上的这株野百合会有几个游客在意关注呢?于是,这株野百合“野草一样”,天那么蓝,涯壁那么险,它的美何尝不也散发着困兽一样的气息?总有一些人穿越一线天时并不是游客却也不像主人,永安本土诗歌前辈聂书专老师就曾留下“到过永安的人,都学会了侧身”的永安名句与诗人名片。而《野百合》,诗里诗外充满了单纯执着的孩子气。迟迟走不出低谷与困境的四月,发现一线天入口处一株野百合在广阔天空下从花苞到鲜花一样空掷的青春,穿越阴冷一线天时却发现“青苔石壁与齐眉”(摘自四月诗句)的潮湿与柔软。

      以上几个应该仅仅是他不在那么抓狂状态下的月下拈花影,而下面连着的两个简直是女儿国里的花儿长反骨,极端的自嘲与反讽掩藏并省略着结茄了的情不自禁和言不由衷。诗人不惜以无厘头的状态控制神秘起伏的脑电波,以表现诗歌与日常的相生相克。

我们慢慢变坏了

撩着一大群花姑娘

拂面。裙底也要飞走了

你压压裙摆

看起来正在往上掀

之前你就不会

更不会怪我

现在学坏了

--2018.04.23

undefined 

      “刘维铨,八零后,永安藉作家,三明诗群成员。一直在努力,生怕成模式。以各种样子表现,只为找到某一面具背后的自己。”(昌政老师简评),只是,诗心的跳跃与诗眼的余光仍给每一面具都留有现实的漏洞与缝隙……个人感觉他现实生活中有《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的影子,作品练习里又闪烁着梵高的梦幻星空,田晓霞会永远活在孙少平心里,提奥与梵高“他们死时也不分离”,至于诗歌,也许最好的状态就是诗人只负责写,至于怎么读,那就是读者的事了。也许诗歌饶过人?无论是写或读,诗歌总能让人收放自如。

POET

刘维铨 /Liu Wei Quan

80后,永安曹远人,三明诗群成员,铁帽子成员。出版个人诗集《愚人节》。

六点半

本名汪云芳。70后。湖北通山人,客居福建。

永安诗徒。三明诗群成员。

思想的田野 | 情感集散地 | 文字小仓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