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 李燕午 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相比,脆弱人群如高龄、未接种疫苗、伴随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重症率及死亡率仍偏高,感染后多出现下呼吸道症状进而影响呼吸、血氧饱和度。 为改善新冠病毒感染者通气不畅、血氧饱和度低的问题,“新冠趴”这一卧姿流行起来。其实,如今流行的“新冠趴”早在2018年就被证实能够有效改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大白肺”)的呼吸状态,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帮助了不少患者。“新冠趴”在重症医学领域的专有称谓为“俯卧位通气”,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呼吸治疗方式。 为什么俯卧位通气有效 由于受地球重力及心脏压迫的影响,合并肺部炎症的患者在仰卧位时背侧一方的肺组织血流多,但一部分肺泡却通气不良甚至完全未通气,腹侧通气好却血流少,出现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加重呼吸困难,甚至形成坠积性肺炎。 患者在俯卧位状态下进行呼吸或机械通气,背侧通气明显改善,通气不良的肺泡明显减少,可有效改善血氧饱和度,也能有效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使背侧萎陷的肺泡复张。 同时,在俯卧状态下,患者原本处于低位的痰液位置抬高,从而让痰液能够更有效地排出,并且能改善膈肌的运动,减少心脏与纵隔对下垂肺区的压迫,肺及气管的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也能得到良好的引流。俯卧位通气时的这些作用都能够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促进肺部的康复。 如何实施俯卧位通气 目前常用的俯卧位通气方法有4种。 俯趴位:取俯卧位,软枕分别垫于头部、前胸部、小腿部,保持功能位。 侧趴位:移到床旁一侧,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软枕分别放置在患者胸腹部、同侧下肢及对侧下肢,保持功能位。 胸膝位:双膝跪于床面,大腿与床面保持垂直,双腿与肩同宽,上身前俯,双前臂重叠,头偏向一侧。 端坐俯趴位:端坐于床边,将软枕放在大腿上方,身体前俯卧,头枕在前臂上,取舒适体位。 俯卧位通气时间一般是维持俯卧位2~4小时后变换为仰卧位1~2小时,再改为俯卧位。每天可重复3~6次。建议每天总治疗时间尽可能大于12小时。 注意事项有哪些 餐后至少1~2小时再实施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前要主动咳痰,俯卧位时出现痰液需更换为仰卧位,及时清理痰液。 选择患者认为俯卧时头部最舒服的位置,如有不适可自行调整姿势。 留出足够的空间容纳氧气面罩,不能让面罩压迫患者面部。 调整氧气管在视野范围内,避免氧气管打折。 注意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密切关注口咽分泌物量、胃胀、反流等情况,避免误吸。 只要能耐受,尽量保持俯卧位,也可在床上交替侧卧。 一般俯卧位通气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家属的协助下进行。 哪些人适合“趴” 俯卧位通气的适应人群包括: ☆所有类型的新冠病毒感染者。 ☆痰多不易咳出,且能耐受体位改变者。 ☆意识清醒、能自主翻身或配合翻身,且发生呼吸困难时能呼救者。 ☆未吸氧时,血氧饱和度<94%和呼吸频率>22次/分的人。 ☆顽固性低氧血症且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的患者。 哪些人不适合“趴” 俯卧位通气的禁忌人群包括: ★严重心律失常者。 ★颅内高压者。 ★未稳定的脊髓损伤或骨折者。 ★近期行胸骨切开术或心脏手术者。 ★严重烧伤者。 ★存在气道梗阻等有窒息风险者。 ★心源性肺水肿导致的呼吸衰竭者。 ★腹部伤口未愈合或腹腔高压者。 ★眼部手术或眼压急剧升高者。 ★存在肺栓塞高危风险的患者。 ★急性出血性疾病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神志异常或无法接受指令,不能正常沟通,自主行动困难或受限的患者。 ★面部损伤或手术患者。 ★孕妇及气管切开者。 延伸阅读 俯卧位通气虽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呼吸治疗方式,但仍有不适宜的人群,且也可能引发皮肤水肿坏死、外围神经损伤、肌肉损伤、角膜溃疡、低血压等并发症。而且俯卧位通气是一种专业的医疗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的出现,所以不建议患者自行在家中操作。 另外,造成血氧饱和度低的原因有很多,需要在医生的判断后进行对症干预。而且,即便通过俯卧位通气短期改善了血氧饱和度,但患者只要发生了体位改变,比如短暂的站立、坐起、行走等,都可能导致血氧饱和度的快速降低。一旦发生晕厥、跌倒,会更加危险。因此,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俯卧位通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