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孔庙 | 从历史中走来

 芭窗夜雨 2023-03-10 发布于陕西
图片

Temple of Confucius

孔庙

 孔庙,又称“文庙”,本是孔子家庙,是孔子身后其后代、弟子用来祭祀他的祠庙建筑。传说孔子去世后,鲁哀公为表彰孔子功绩,将位于山东曲阜的孔子故居辟为庙宇,收集保存孔子生前衣、冠、琴、车、书等物品作为纪念,建成最初的孔庙。

西汉时期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正式确立起儒学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但直到两汉结束,孔庙的家庙性质都没有改变,在山东曲阜以外的地方还没有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人政权南渡,北族首领统治北方,各方对政权正统性的争夺也反映在对文化权力的争夺上,“祭孔”作为文化权力的表征,成为政权间相互竞逐的手段之一,为孔庙的外地化提供了重要契机。

唐代

 唐太宗诏令“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在国家法律的要求下,孔庙渐渐遍布全国,其性质也从“家庙”转变成了“官庙”,与此同时,孔庙与州、县学的结合促进了庙学制的形成,使孔庙具备了祭祀孔子和传播儒学的双重功能。

西安孔庙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而其源头

则可以追溯到在国子监中设立的孔子庙堂

武德二年(619)

王朝初建、战火未熄,唐高祖即“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

观二年(628

唐太宗采纳房玄龄建议,“停以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以宣父为先圣,颜子为先师”。

开元

二十七年(739

全国广建孔庙后,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因此,孔庙亦称“文宣王庙”,孔子和孔庙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唐末,韩建缩建长安城,迁国子监及唐石经入新城。宋朝建立后不久,永兴军节度、京兆尹王彦超在原国子监的基础上重修京兆文宣王庙,还重刻了虞世南所书《孔子庙堂碑》。景祐元年(1034),知永兴军府事范雍在文宣王庙处创建京兆府学。后经吕大防、吕大忠和虞策的迁置工作,孔庙、府学和碑林开启了 “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历程,经历朝历代修缮,形成了现在的规模。金元时期,来自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汉族的文化传统,对在战争中遭受破坏的碑石进行维护和整理,修缮孔庙、重建府学。明清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祭孔”的权力被牢牢控制在统治者手中,而在统治者与士人阶层的博弈中,政教势力此消彼长,孔庙屡遭波及。虽然嘉靖九年(1530)的孔庙改制短暂地打压了孔子的地位和孔庙祭祀礼制,但皇权对“祭孔”的控制力并未减弱,孔庙作为“道统”的有形化身,往往受制于代表“治统”的人君。长期接受中原文化熏陶的清朝统治者深谙儒学与治权的切要,恢复了孔子与孔庙的殊荣,康、雍、乾三代帝王更是将尊孔之风推向了鼎盛。

 现在的西安孔庙是在明清时期西安孔庙的整体格局和建筑风格上发展而来的。照壁、太和元气坊、泮池、棂星门、戟门、碑亭、东西两庑、大成殿原址,自南向北依次延伸,中轴线两侧,配套建筑协调相对,营造了神圣庄重、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的和谐意境,这种空间意境恰恰是“中”“正”“和”等秩序观念的直接反映,渲染了孔子的崇高地位和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之情。

照壁

图片

 西安孔庙的照壁即今西安碑林博物馆南墙,有“万仞宫墙”之意。“万仞宫墙”典出《论语·子张》,比喻孔子的德行与学问博大精深。照壁为“一”字形顶,壁面内侧中央为一菱形花砖,外侧为描金楷书大字“孔庙”,此二字出自清末民初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之手,古朴苍劲、凝重有力。

礼门、义路门

图片

 孔庙不设南门,在照壁后方东西两侧,分开义路门和礼门,供人出入。西安孔庙的礼门(西门)和义路(东门),是建国后改建而成的,也是礼教的象征。“礼”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也是孔子以“仁”为核心、以“复礼”为目的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他把“仁”的意蕴嵌于礼仪之中,既有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功能,又是人生价值的依托。

太和元气坊

图片

 西安孔庙的牌坊,名为“太和元气坊”,寓意孔子的思想如人类思想之源,是明万历二十年(1592)宗室朱惟怮出资修建而成的。从建筑结构来看,太和元气坊以四柱、三门、三楼组成,还有繁复的斗拱和歇山顶,渲染了孔庙庄重肃穆的氛围。从装饰元素和色彩运用来看,太和元气坊采用“和玺彩绘”,其丰富的色彩、和谐的色调,更突显出孔庙的富丽典雅、气势恢宏。

泮池

图片

 泮池是孔庙和地方官学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筑,它形如半璧,寓意“学无止境”。西安孔庙的泮池始建于宋代,后经历代修葺,形成如今状貌。它由两个外圆内直、相互连通的扇形水池构成,其上小桥,是为泮桥。池边有石砌栏板,栏板上设有望柱。《诗经》有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指古时学宫有泮水,入学则可采水中之芹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入泮”。

棂星门

图片

 棂星门是孔庙的第一道大门,它的命名与主管取士的星宿有关。西安孔庙的棂星门始建于元代,原为木质,嘉靖九年(1530)整修文庙时,改为石质。青石修筑的棂星门原为两门,现为三门,由三座分体式石牌坊组成,饰以云龙花卉,每扇门上端都有两只火珠背光的麒麟,寓意德才兼备之人纷至沓来。棂星门中门的门楣上,书“文庙”二字,东、西两门门楣分别书写“德配天地”和“道冠古今”,以此表彰孔子与天地同齐、与日月同辉的道德品行。棂星门的设置也体现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中门仅供主祭人员和最高官员通行,西门供一般官员通行,文庙中的人员则由东门出入。

戟门

图片

戟门,又称启圣门、仪门,因祭孔时在此门两侧陈列仪仗性兵器而得名。西安孔庙的戟门是整个古建筑群中为数不多的明代建筑,面开三间,中间为大门,两侧为配室,配室边再各开一门。戟门采用歇山式单檐九脊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戗脊上还依次装饰着仙人、龙、凤、狮子、马等走兽,屋顶覆盖绿色琉璃筒瓦,主体建筑以朱红色粉饰,鲜艳夺目、简洁明快,彰显了戟门的古朴典雅之美。

碑亭

图片

 西安孔庙内有七座八角攒尖顶碑亭,其中一座位于戟门前东侧,其余六座位于戟门和大成殿之间,东西两庑之前各三,相互对称而立。七座碑亭的建筑结构和彩绘图案基本一致,顶上覆黄色琉璃筒瓦,黄色琉璃瓦本为皇家建筑所独有,但在清雍正年间,皇帝为表示对儒学的尊重,特准孔庙建筑亦可使用黄色琉璃瓦。碑亭内陈列的大多是“告成碑”,这些告成碑与清王朝张扬武功、巩固统治的政治目的有关,其内容大多以满汉两种文字对照书写,对大清将士将西北边疆纳入疆域版图视为丰功伟绩。这种祭告礼仪的创建一方面为国家的武力征服寻找了合理解释,另一方面体现出复古崇儒的意愿,也使帝国江山的新秩序成为天下士子的共识。

大成殿

图片

 大成殿是孔庙正殿,也是整个孔庙建筑群的核心。“大成”,指孔子能集古今之大成,将前人的主张、学说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孔子也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西安孔庙大成殿建于明代,是一座重檐庑殿式建筑,殿顶覆琉璃瓦,殿前有一大型露台,四周有栏杆,东、西、南三面有踏步,南面踏步正中有云龙纹图案石雕。令人惋惜的是,该建筑在1959年9月15日的一场雷火中毁于一旦,成为西安孔庙历史上最大的损失。如今,大成殿台基已被拆除,遗址被辟为碑林广场,与其后的石台孝经亭一同成为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标志。

西安孔庙,集关中地方文化之大成,它从历史中走来,经历辉煌,见证沧桑,即将走向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未来。

图片
图片

来源 | 西安碑林博物馆

文字 | 王庆卫  魏晴晴

编辑 | 卜丁

审核 | 屹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