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卡第六天

 新用户2049LCRG 2023-03-10 发布于山西

打卡第六天

1.对心智框架的理解
心智框架1:教师/领导者认为他们的基本任务是评价他们的教学对学生学习和成就所产生的效应(寻找反馈)
心智框架2:教师/领导者认为学生学习的成功和失败取决于他们所作为教师/领导者做了什么和没有做什么…我们是变革者!(形成反思)
心智框架3:教师/领导者需要更多地讨论学,而不是教(看待视角:学习者中心)
心智框架4:教师/领导者将测评视为对自身影响的反馈(责任与担当)
心智框架5:教师/领导者参与对话而不是进行独白(注重收集信息)
心智框架6:教师/领导者乐于挑战并绝不退回到“尽力”状态(自信,坚韧,乐于挑战)
心智框架7:教师/领导者认为他们的作用是发展班级中/教师办公室的积极关系(领导力 人际关系)
心智框架8:教师/领导者使所有人熟悉学习的语言(全局意识 沟通意识 凝聚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领导者的心智框架的核心是自信,即相信我有影响力,责任与担当,即我是变革者,出了问题我负责我承担;它要求大家具备热忱和灵慧的品质,放下自我,从集体和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带领大家解决问题,一起向前。
2.最大感受
第一,阅读可分为常规阅读与挑战阅读。“常规阅读”是一种阅读与我们认知水平相一致的阅读,这种阅读轻松,但阅读成效对于我们的心智发展只可起到巩固与强化,无法提升我们的心智。“挑战阅读”是一种阅读水平高于我们认知水平的阅读,但它的阅读水平在我们的最近发展区,这种阅读费力,费神,相对艰难,但阅读成效对我们的心智发展提升很大,是一种锻炼心智的活动。在阅读时我们需要“常规阅读”,更需要“挑战阅读”。在“挑战阅读”中,我们可以享受到认知进阶的快乐与成就,更可以激发我们阅读的内驱力,形成阅读的良性循环。需要注意的是“挑战阅读”是有一定的阅读困难,除了需要阅读者自身的韧性,更需要一个“领读者”,一群“阅读同伴”,这样可以平衡阅读者在阅读过程的“苦”与“乐”,让阅读者在引领者和阅读同伴的影响下更快地得到心智提升与发展。
第二,“尽信理论不如无理论”,开卷未必有益,我们读书要有所选择,读一些“有理有据”的书。读书也不止是为了读书,读书更是为了指导实践,作用于生活。先有理论还是先有实践,这就像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我们通过读书习得理论,如果不用于实践,那么理论就没有得到真正内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就没有建立,我们的心智发展就会滞停。只有将理论进行实践检验,我们方可从反馈中看到理论的真面目,在实践中看到了理论的意义,从而也理解了实践的意义。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自己实践中的不足,究其原因还是对理论的理解不够深刻。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打算继续在实践中内化理论,把自己的影响力可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