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和拳的“太和玄乙功”、“鸳鸯路”等是真功夫(三)

 柳氏国术 2023-03-10 发布于山东

太和拳的“太和玄乙功”、“鸳鸯路”等是真功夫(三)作者 柳国顺

新浪 柳氏螳螂拳的博客 (2018-01-06 23:04:07)[编辑][删除]

标签: 

张萍人

少林武艺

明末铁僧

太和拳

历史渊源

    太和拳的“太和玄乙功”、“鸳鸯路”等是真功夫(三)

                                                 柳国顺

以“太和玄乙功”和“鸳鸯路”为核心的太和拳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在青岛流传,是当时辽宁、胶东武林中颇有名气的拳师张萍人先生所传。建国初期,张萍人劝阻住王汝鹏与人动手的事,青岛武界传得沸沸扬扬。王汝鹏为武术界公认的七星螳螂拳技击大家,但凡欲与人交手,尚无人能劝阻住,曾有几位较出名的拳师被王轻易放倒。据说那日在大庙山拳场上,某拳师惹恼了王汝鹏,王即上前要出手,张萍人恰在场,见状忙伸手阻挡,说了句:“虎老了,不咬人了。”王罢手而去。可以说,张萍人若无深厚的武功,王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张萍人尽管有一身高强的武艺,其一生可谓是坎坷且悲凉的。他是山东沂水县人,1906年生人,姓张名云阶,“萍人”是他自取的字,寓意离家漂泊萍踪无定之人,终生未婚娶,孑然一身。自小独自走上武林江湖之道,缘于家中的一场变故。年少时,父亲给一大户地主家看守园林,因事得罪了地主家,被殴打致残。张萍人气愤难当,想要为父亲出气,怎奈年龄小力气弱无法报得仇。因此离家出走,立志习武自强。闻知烟台是拳窝子,颇多武术高人,便径直到了烟台投师学艺。他自幼读过几年私塾有些文化,在烟台码头做管账的活计,得空便学练武术,主要学得太祖拳,及其他长拳。

几年后,他又到东北走遍深山古刹寻师访友觅求高艺。一次走镖,在辽宁山中得遇永明道士,遂从师学练太和功夫。永明道士的武术师承并非道家技艺,却是跟和尚即千一僧(或写作“千日僧”)所学。(笔者《太和拳》文中,编辑先生将“永明道士”改成“永明和尚”,系误改。)永明道士爱张萍人之才,遂将他介绍给千一僧,让其拜师学艺。由此,他得到千一僧的真传实授,深得太和门功夫的奥妙。

1930年,张萍人到沈阳,考取了法院审判员。此时他竭力传授武术,有五百余人跟他习武。他参加了一个叫“三番子”的帮会组织,身份是“老头子”,即该组织的头领。翌年九一八事变后,他辗转来到青岛。后来为三江小学(青岛芝罘路小学的前身)校长刘剑波秘密传递来往于内陆国统区的信件,刘系国民党中的抗日人士。1942年,张萍人传递的有抗日内容的信件被日本鬼子截获,刘、张二人遂遭日本宪兵队抓捕,受尽酷刑后被发往日本北海道矿山做苦工。刘剑波校长不堪折磨,不久死于日本。张萍人苦熬了三年,终于熬到日本鬼子无条件投降,这才回到祖国来至青岛。

1947年,张萍人先在台东大光明电影院后面的场地教拳,时间不长就转移到大庙山荷花湾畔设场传艺,一直到数年后他突然病故。期间1950年,因历史上曾是帮会头领的缘故而入狱,蹲了半年又因没有罪恶被释放。1956年张萍人突发高热到市北区医院治疗,却不治身亡,享年50岁,他身怀的许多技艺也因之失传。医院解剖发现,他的心脏比常人大出许多,于是将心脏泡在药水瓶中,做了医学研究之用。

如此,“太和玄乙功”等功夫,系由明末少林和尚白铎所传,此后在民间默默传承着,能传至当代,张萍人拳师功不可没。作此简介,以缅怀先辈薪火相传之功。至于网络小说对“太和玄乙功”等名称的借用,实与真功夫无关,其所描写的功能,纯属文学创作上的虚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