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俗所谓的鲜花插在牛粪上,原来如彼:李银河与王小波(风材·风暴圈)1980年,李银河嫁给了长相丑陋的王小波。有一次,王小波扫街赚了50块钱。他兴奋地给了李银河,李银河...

 百草园7 2023-03-11 发布于海南

1980年,李银河嫁给了长相丑陋的王小波。有一次,王小波扫街赚了50块钱。他兴奋地给了李银河,李银河却生气了,她说:“你的才华不能被浪费。以后,我要挣钱养家。你只管专心写作。”

可悲的是,王小波这辈子都没等到被认可,即使死了,也是带着遗憾离开的。

王小波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年。之后就是20多年受时代影响的命运,王小波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受此启发。

1977年,小说《绿毛水怪》的手稿被误送到李银河手中,她被这部小说深深吸引。

但是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李银河还是被王小波的“颜值”吓到了。即使接受了王小波的表白,王小波的颜值依旧是李银河心中的障碍,两人差点分手。

粗糙的外表下,王小波有趣的灵魂更加光芒四射,很快他们就结婚了。

1982年,李银河赴美留学,边学边打工,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王小波扫街赚了50块钱。他兴奋地给了李银河,李银河却生气了,她说:“你的才华不能被浪费。以后,我要挣钱养家。你只管专心写作。”

自那以后,李银河身兼数职,挑起了养家的大梁。

不过在当时,王小波作为一个作家,他虽然写出了无数优秀的作品,却依然是个无名小卒,更不为同行所折服。

这种匿名导致了《黄金时代》第一版印刷时,专辑数量不超过一万张;更可悲的是,令人拍案叫绝的《黄金时代》也被很多不了解它的人诟病。

那时候的王小波应该是孤独而抑郁的,无法被自己和作品理解。同时,这种艰难的写作生活在王小波45岁时画上了句号。那年他因病去世,死前的惨叫令人动容。

在王小波的葬礼上,没有一个同事前来吊唁。这位伟大的作家生前被人忽视,死后被人追捧,直至被神化。他的小说《黄金时代》更是引发热议。

《黄金时代》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王二和女医生陈清扬在云南农村插队期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特殊时期知识青年对自由的追求。

因此,王小波被誉为“真正的大器晚成的白话文大师”。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一个令人嫉妒的人才。

他的小说很有节奏感,每句话都尽量押韵,尤其是《黄金时代》,语言简洁全面,每句话都有诗意。

在《黄金时代》中,王小波似乎刻意增加了对欲望的描写和揭露。当然,王小波对欲望的描写是非常艺术的,甚至是浪漫的。

比如《黄金时代》里,王二对陈清扬的描写,就是他们对当时人对“坏女人”的误解和偏见造成的。为了纠正这种偏见,王特意把小说写得趣味盎然,把他们对欲望的理解和共鸣也隐晦地写成了大义,既有趣又富有哲理,也道出了当时人们对欲望的无知,以及内心深处对欲望的真诚渴望,却又不敢表达出来,也正是如此《黄金时代》才让人爱不释手。

王小波曾明确表示,《黄金时代》是他最好的作品。

就连作家冯唐在厕所里看到《黄金时代》时,也要一口气把书看完,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收藏在自己的文集里。

冯唐认为王小波的写作是一个奇迹,也是衡量文学作品好坏的一根金线。

这部小说从写作到完成花了王小波十几年的时间。在完成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他反复修改,不断调整,直到小说的内容达到他想要表达的意思。

可见,王小波的作品也是时代的解药,唤醒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引领了一条曲径通幽之路,领悟了人性。

如果你也想追求清醒、刺激、自由,不妨看看王小波的作品。每一次,你总会发现不一样的感觉。试试看这个黄金时代,遇见一个有趣的灵魂,感受不一样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