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在曹操身边工作十余年后,曹操对他的印象非常好,知道他支持曹家建立新王朝,再加上他一直跟魏太子曹丕关系密切,对他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将司马懿升任魏国的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 每次参与重大决策时,司马懿总有奇策,得到了曹丕的信任和重用,与陈群、吴质、朱铄等人并称“四友”。 不久,司马懿改任军司马,他对曹操进言道:'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 司马懿建议曹操屯田解决粮食问题,被曹操采纳,从此驻军也要务农积粮,物产自然充足起来。 司马懿又上奏,指出荆州刺史胡脩残暴不仁,南乡太守傅方骄逸奢侈,都不可在边防为官,但曹操没有查处他们。 同年,蜀汉大将关羽在樊城围困住了曹仁,于禁等七军全部覆没,胡脩、傅方果然投降了关羽,曹仁的情况更加危急。 当时,汉献帝刘协在许昌,距离樊城很近,曹操感觉到了威胁,一度准备迁都到黄河以北。 司马懿不以为然,劝谏曹操道:'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 司马懿认为,于禁等人是关羽放水击败的,并非作战防守失策,对大局也没有损害,迁都不仅示弱,而且还会引发淮河、沔水一带军民的不安情绪,孙权和刘备同床异梦,孙权是不希望关羽取胜的,可以让孙权牵制住关羽的后方,那么樊城的危局自然就解除了。 曹操听从了司马懿的建议,而孙权也早就准备好偷袭荆州的计划,双方一拍即合,随着吕蒙袭取荆州,关羽进退失据,最终被吕蒙所害,曹军的压力荡然无存。 战争结束后,曹操认为荆州遗民和在颖川屯田戍边的军民,太靠近刘备、孙权势力,想把他们全部迁走。 司马懿不同意,他告诉曹操:”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 司马懿认为,荆楚人容易骚动而不好安置,现在关羽刚被击败,很多人都躲藏起来在观望,如果现在把老实人迁走,不仅伤了他们的心,也让逃亡在外的人不敢回去了,曹操听从了这个意见,后来逃亡的人果然都回来了。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去世,这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改变,毕竟要考虑曹家二代接班的问题,还有汉献帝的地位问题,朝野上下都很害怕。 司马懿显得不慌不忙,他一方面主持了曹操的丧事,使得朝廷内外肃然有序,另一方面加紧派人去邺城迎接曹丕来洛阳,继承曹操生前的魏王、丞相等官爵,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曹丕初步控制朝政后,司马懿便亲自奉曹操灵柩回邺城安葬。 司马懿就此得到了曹丕的信任,而接下来的舞台,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