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中国高血压最新数据出炉,专家解读3大热点问题

 成靖 2023-03-12 发布于辽宁

2023-03-09 22:09·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对话王继光教授,中国高血压的最新数据说明了什么?


2023年1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杂志上发表题为“Hypertension in China: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initiatives”的综述。


图1 研究来源 https:///10.1038/s41569-022-00829-z


该综述总结了中国高血压的最新流行病学数据,讨论了中国人群特有的高血压危险因素,以及目前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那么要点具体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高血压患病率



最新中国高血压调查数据显示:


  • 总体来说,在过去30年中,中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上升,目前约有四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


  •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高血压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 与其他年龄组相比,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最为显著。在其他国家也观察到了这一趋势,这可能是由于过去30年中生活方式的变化(如体力活动减少和加工食品消费增加)所致;


  • 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通常高于女性,原因可能是由于男性多肥胖、吸烟和饮酒增加了心血管风险;


  • 我国普通人群中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10mmHg)患病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65岁及以上人群3级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



高血压危险因素



中国人群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钠低钾膳食、缺乏身体活动、心理压力过高、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不足、超重和肥胖等。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中国人群特定的饮食习惯可能在影响中国人群的高血压风险方面发挥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食用豆制品、喝茶、食用辛辣食物可能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



现状与挑战:根据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的数据,受访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6.9%、40.7%和15.3%。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知道自己血压状况的患者正在接受治疗,但高血压意识和控制率仍然很低。


想要观看ACC更多精彩内容?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进入医生站网页版,无需下载APP,可学习更多内容~













精彩资讯等你来




研究小组评估了中国人群中最佳血压控制的障碍,发现一般而言,男性、年轻患者和吸烟者的高血压控制不佳,在接受高血压治疗的患者中,联合治疗的使用不足与较低的控制率相关。


举措:一项针对中国2期或3期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家庭血压监测可改善药物依从性,从而改善血压控制。中国高血压联盟与多个国际、国家和地方组织合作,参与了多项旨在改善中国人群血压控制的举措。


  • 根据“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开展5月测量月活动


  • 推动高血压管理数字平台的开发


  • 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


对话王继光教授



从综述中撷取的重点内容可以看出我国高血压防治道路仍然任重道远,最后,“医学界心血管频道”特邀该综述的通讯作者——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就研究相关问题为广大读者带来精彩解读!


小编


研究发现中青年作为高血压患病率上升最快的人群尤其应引起高度关注,请问王教授对于中青年该如何加强他们的血压管理意识?如何制订适合中青年人群血压监测管理方式?

王继光教授


我国过去几十年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健康问题,最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热量摄入过多而消耗减少引起的代谢紊乱;另一方面是生活压力增大导致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这两个方面最终都导致了高血压患病率的上升,尤其是在中青年人群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减少热量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二是需要尽可能调节情绪,减缓血压升高的进程,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但是不管是代谢紊乱还是交感神经的过度激活,都很难预防、管理和控制。因此更需要在这类人群中尽早发现高血压,及时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减少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主要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定期测量血压(即使是小孩),中青年一般对血压管理的意识不强,但事实上测量血压一般只需要5~10分钟,即便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可以在半个小时以内完成,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规范的血压测量,为了能够使中青年人群更加便捷地进行血压测量,我们要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比如说可以在家里测量血压,如果经常旅行,现在也有很多地方是可以测量血压的,比如说我们在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都投放了自动的血压测量设施,实际上即便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量血压也非常方便,如果有条件每年进行健康体检的话,需要认真测量血压并进行相应评估。


如果测量结果正常,那么一年以后再进行血压测量就可以了,如果血压已经偏高,就需要增加血压测量的次数,比如说每六个月或者是更短的时间里再进行一次血压测量;二是及时管理血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进行降压药物治疗,同时也要尽可能的管理好我们的生活方式。


小编


对于3级高血压该如何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王继光教授


我国仍然有大量的3级高血压患者,对于这类患者通常一开始就需要进行联合降压治疗,也就是需要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降压药。在使用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以后,如果仍然没有把血压控制到目标水平。我们需要检讨一下所使用的降压药物的剂量,可能需要把药物的剂量用到所谓的足剂量,也就是说要通过剂量翻倍达到一个更加有效的治疗剂量。目前,也有多种单片复方降压药物可以用一片药物就可以启动两种药物的联合降压治疗。同时剂量翻倍可以让更多的患者的血压有更加明显的下降。


如果血压还不能够达标的话,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选择利尿剂作为第三种降压药物,但是对于心率较快,有明显的交感神经激活的患者,也可以选择联合β受体阻滞剂来进行降压药物治疗,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增快的心率。


所以对于这类患者总的治疗原则是要尽可能把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用足,尽可能把血压降低到140/90mmmHg以下的目标水平。如果3级高血压患者已经有了非常严重的靶器官损害,那么我们或可考虑把血压降到130/80mmmHg这样一个更加强化的目标水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降压治疗的作用,更有效地逆转已经发生的靶器官损害。


小编


未来数字化疗法除了在血压监测方面,还可以在那些方面助力高血压管理?

王继光教授


数字疗法也可以称之为数字健康手段,数字疗法实际上是基于数字平台,借助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将全面的理论知识汇总于平台之上,并通过疗法形式应用于疾病管理的治疗方式。


众所周知,高血压患者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生活方式干预,不管是戒烟戒酒、加强情绪管理、周期性的体育锻炼还是更加合理的膳食营养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高血压,但是长期以来生活方式干预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手段,效果不好,但是在有了数字健康手段后,我们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例如通过数字手段可以记录每日步数,评估运动量是否足够,在久坐时可提醒我们及时活动,在管理体重、血糖、血脂健康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同时,数字健康手段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的发挥药物治疗的作用。首先可以通过对血压的监测评估了解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使用是否合理;另外,可以通过对患者的提醒,使患者能够及时服用降压药物,


数字手段还可以对靶器官进行更有效的监测,比如说现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可以记录心率、血氧,也可以记录脉搏波的波形,通过波形分析可以发现房颤,尤其是阵发性房颤,房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高血压合并症,而阵发性房颤往往很难及时发现和诊断。


同时数字健康手段可以通过长期记录存储每个个体的数据,未来对在个体水平是进行健康数据的机器学习,有可能实现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心血管事件的预测、预警和预防。



王继光 教授


上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试验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国际高血压学会(ISH)执委,亚洲动脉学会(POA)主席,中国高血压联盟候任主席。主要从事高血压治疗与研究工作,并进行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心血管风险以及诊治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彭建萍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