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德战场】莫斯科保卫战:零下40度的反击

 张洪清 2023-03-13 发布于北京

     莫斯科,苏联首都,苏联最大的城市,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莫斯科在水路交通上占有重要地位,自伏尔加河至顿河之间的列宁运河建成后,莫斯科成为五海(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通航的港口。在经济方面,莫斯科地区是苏联最大的工业区,占全国工业产值的15%,几乎每种制造业都有,尤其以生产复杂和精密机器著称。

         图片

     战争爆发后,在莫斯科市委书记谢尔巴科夫的组织下,莫斯科地区的工厂转为战时体制,很多以前生产民用产品的工厂转而生产迫击炮、自动步枪、炮弹和炸弹,汽车制造厂则大力生产越野汽车、救护车、火炮部件以及雷管,一百多家企业开始生产PPSH-41冲锋枪,这些冲锋枪后来在战场上被称为“波波沙冲锋枪”。

至9月底,苏联共计动员了530万预备役兵员,仅莫斯科地区就有数十万青年征召入伍,670个企业中654个企业转入生产战争物资。

     德军南方集群在得到中央集群第2装甲集群加强后,将苏军基辅地区重兵集团歼灭。随后继续进逼哈尔科夫、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德军北方集群包围了列宁格勒;中部战线仅距莫斯科300~400公里,战略态势对德军十分有利时。希特勒才认为,向莫斯科发起进攻、给苏军最后一击的时机已到。

     为准备发起莫斯科会战,希特勒早在1941年9月6日下达的第35号指令就要求:“必须在冬季气候到来之前的有限时间内,给苏军西方面军以毁灭性打击。为此应集中使用翼侧不需要的和能及时前调的所有陆军和空军部队。”

     该指令对原属中央集群临时转向南北的部队做了具体要求:“除第2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群应在完成基辅方向作战任务后,归还中央集团军群建制;第3装甲集群和第4装甲集群在完成列宁格勒方向作战后,全部划归中央集群(因德军在列宁格勒方向的战役企图失败,第3装甲集群第39装甲军没有调回,继续在列宁格勒方向作战-笔者注)。”德军统帅部将拟定的对莫斯科方向进攻的代号定为“台风”。

图片

     9月19日,根据第35号指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开始集结兵力,准备进攻。9月26日,正值基辅战役结束之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向所属部队下达了向莫斯科方向进攻的预令。企图以第2、第4、第9集团军和第2、第3、第4装甲集群,共76个师又3个旅(含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又2个摩托化旅),约180万人,1700辆坦克,1.4万余门火炮,在第2航空队1390架飞机支援下,首先围歼苏军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两个重兵集团,尔后向莫斯科方向发展进攻。

     具体进攻部署是:“在北线,以第9集团军主力配属第3装甲集群为左翼,第4集团军主力配属第4装甲集群为右翼,向维亚济马方向实施钳形突击。在南线,第2集团军主力和第2装甲集群为左右两翼,向布良斯克方向实施钳形突击。”

此外,在中路以第9、第4和第2集团军各一部担任正面佯攻和翼侧掩护。与此同时,为保障中央集团军群的翼侧安全,德国陆军总司令部还以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16集团军警戒伊尔门湖至谢利格尔湖以北一线,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6集团军继续向哈尔科夫以北前进。

     苏军最高统帅部利用德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域停留2个多月的时间,在莫斯科以西宽达750公里正面、300余公里的纵深内,构筑了3道防线和9道防御地带,形成大纵深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苏军总的企图是:“依托预先构筑的防御阵地和军队的纵深配置,把主要力量集中在最重要的维亚济马、尤赫诺夫和布良斯克等方向上。阻止德军突破防御,尽可能多地杀伤和消耗德军,争取时间集中预备队,为反攻创造条件。”

为此,苏军集结15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共125万人,坦克990辆,火炮7600门,飞机677架,这些兵力占红军当时全部作战兵力的40%以上。其中,科涅夫的西方面军6个集团军集中在维亚济马方向;布琼尼的预备队方面军以2个集团军集中在罗斯拉夫尔方向,并另以4个集团军置于西方面军后方;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的3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战斗集群负责布良斯克方向。

     在对空防御上,在莫斯科组建防空第1军和空军第6军。到1941年7月21日,德军对莫斯科首次空袭时,莫斯科的防空部队已经完成组建探照灯照射区16个,并配备苏联最新式的飞机602架,中小口径高射炮1044门,四联装高射炮336挺。

图片

     在北线,德军于10月1日在维亚济马地区恢复进攻,第3、第4装甲集群分别从罗斯拉夫尔和杜霍夫希纳突破苏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当天推进15至20公里。

10月2日起,在苏军第19集团军和第30集团军结合部,担任左翼突击的德军第3装甲群和第9集团军集中12个师,以5倍兵力、10倍坦克兵力和9倍的炮火和航空兵优势,压迫在苏军2个师的正面,很快就打开了一个30公里宽的缺口,随后从西北向维亚济马方向迂回。

与此同时,在右翼突击的德军第4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群也突破苏军第43集团军防御,从东南向维亚济马方向迂回。至10月5日德军将维亚济马地区的苏军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各2个集团军包围,苏军除一部突围成功外,大部分被围苏军于10月13日停止抵抗。

在这一地段,仅有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在亚尔采沃有出色发挥,该集团军在德军发起进攻前,以炮兵和喀秋莎火箭炮向德军进攻集结地发起炮火反突击,致使当面德军进攻瘫痪,此后都没有从这个地段投入进攻。

     在南线布良斯克地区,由德军第2装甲集群(该部于10月6日改称第2装甲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于9月30日向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发起两翼突击。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向东突破苏军第13和第50集团军防线,然后第47装甲军北上,第24装甲军则挥师向东,突入莫斯科以南。10月3日,第24装甲军攻占奥廖尔,然后沿奥廖尔至图拉铁路线继续推进。苏军近卫第1步兵军在空军的支援下,向德军第24装甲军反击,遏制了该路德军的进攻。第47装甲军则于10月6日攻占布良斯克,然后与左翼的德军第2集团军会合,将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合围。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在战斗中负伤,后被送至莫斯科医治。至10月23日,被围苏军大部被歼灭。

     至此,莫斯科会战第一阶段结束。苏军在两个方向上均损失大量有生力量,共计67.3万人被俘,损失坦克1242辆、火炮5412门。

图片

     10月7日,在德军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对苏军两个重兵集团完成包围之后,希特勒认为在莫斯科已经胜券在握,他命令中央集群总司令冯·博克不许接受莫斯科方面的投降。德军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则进一步命令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继续向莫斯科南部的图拉突进;第4集团军向莫斯科西南的卡卢加推进;霍普纳的第4装甲集群向莫斯科以西的莫扎伊斯克推进;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和第9集团军从西北方面向加里宁格勒、勒热夫方向推进。

在苏军被围期间,苏联以其强大的战争潜力,又从后方抽调大量兵力抵达莫斯科,在莫斯科以西130公里处从北至南的加里宁格勒、莫扎伊斯克、卡卢加、姆特森斯克一线构筑了一条新的防线。

     同样在10月7日,斯大林将朱可夫从列宁格勒召回,并任命他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原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剩余部队合并为西方面军,原西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担任方面军副司令员。苏军统帅部从预备队抽调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多个炮兵团转入西方面军。

在加里宁格勒方向,由方面军副司令员科涅夫统一指挥4个集团军负责防御,朱可夫则主要负责指挥莫斯科以西地区的防御(10月17日,科涅夫指挥的部队改称加里宁方面军);在莫扎伊斯克,由新组建的第5集团军负责防御,司令员列柳申科。该集团军在组建之初只有5个坦克旅、10个炮兵团和5个机枪营。虽然兵器装备较优良,但严重缺乏步兵兵力;在卡卢加和小雅罗斯拉维茨由第33、第44集团军防御。

     10月10日,德军不等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围歼战结束,便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

     在西北方向的加里宁格勒和勒热夫,德军第9集团军尾随追击苏军,并于10月14日夺取加里宁格勒。此后,科涅夫不断向德军实施反突击,致使德军第9集团军和第3装甲集群转入防御。

     在西南方向,德军第2集团军在围歼布良斯克被围苏军后,于10月24日转入进攻。在进至图拉附近后,再次遭到鲍尔金指挥的第50集团军的顽强阻击,进攻陷入停顿。

     在莫斯科以西,10月18日,德军第4装甲集群与苏军列柳申科指挥的第5集团军激战5天后,夺取莫斯科120公里处的博罗季诺。1812年拿破仑就是从这里进入莫斯科,希特勒也迫切希望能够复制当年的奇迹。但列柳申科的部队在得到2个步兵师的补充后,将德军的攻势遏制。

在沃洛科拉姆斯克,第16集团军正面是德军第4装甲集群的4个师和200辆坦克,自9月初,第16集团军连续作战,部队损失已经极大。朱可夫命令航空兵部队210架歼击机和200架轰炸机集中使用在这一地段,支援第16集团军作战,至10月27日,该地段德军的进攻被遏制。在卡卢加,朱可夫被迫于10月13日放弃该城,尔后在通往莫斯科所有的道路上迟滞德军的推进。10月18日,德军攻占小雅罗斯拉维茨。随后,苏军抽调4个师堵住了德军进攻的箭头,至24日,德军在该地段的进攻被遏制。

     至此,德军在莫斯科方向发动的第二轮进攻被全线遏制,但莫斯科的防御空间进一步被压缩,莫斯科的局势越来越危险。

图片

10月15日,苏联政府开始将党政机关和外交使团机构迁往古比雪夫,学校、企业以及100多万居民从莫斯科撤出,迁往东部地区。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共中·央、国防委员会、总参谋部和最高统帅部继续留在莫斯科。10月19日,国防委员会宣布莫斯科于次日起实施戒严。

     此时,苏德双方均损失严重,自9月30日起,苏军后撤230至250公里,德军距离莫斯科仅有100公里。德军虽然已经抵近莫斯科,并在战役前期歼灭了苏军两个重兵集团,但自身元气大伤,所有步兵师战斗部队都减员2500人以上,装甲部队的坦克损失50%,战斗降至35%。但德军统帅部认为,莫斯科近在咫尺,只要年底前全力以赴进攻,就可以解决战斗。

     11月7日,德军制定了在莫斯科以西进行牵制,在莫斯科西北和西南实施主攻的新计划。德军新的企图是:“位于莫斯科以西的第4集团军牵制正面防守莫斯科的苏军;第4、第3装甲集群和第9集团军向东北方向进攻,在北面包围莫斯科;在莫斯科西南,第2装甲集团军将在攻占图拉后,向东北方向的卡希拉、科洛姆纳和莫斯科以东进攻;第2集团军担负掩护第2装甲集团军南翼的任务。在南北两翼吸引住苏军主力后,中路第4集团军发动新一轮攻势,攻取莫斯科。”

为了取得此次进攻的胜利,德军统帅部增调了新的部队,截至11月15日,在苏军西方面军正面集中了51个齐装满员师,包括31个步兵师、13个装甲师和7个摩托化师。

图片

     红场,原名“托尔格”,意为集市,长700米、宽只有130米,正面是克里姆林宫墙,对面是百货商店“古姆”,北面是历史博物馆,南面是波克罗夫大教堂,在宫墙外,用黑色花岗石砌起来的是列宁墓。从16世纪起,这里成为举行隆重集会的场所,1662年命名为红场。

1941年11月7日清晨,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举行隆重的阅兵式。此时,德军已经兵临城下,受阅部队中,许多部队直接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

与此同时,苏军在受威胁的地段构筑了纵深梯次配置的坦克防御阵地、防坦克支撑点和防坦克地域。军队补充了人员、武器弹药、通讯工具、工程器材和其他物资技术器材。仅11月上半月,西方面军就补充了10万名官兵、300辆坦克和2000门火炮。截至11月中旬,西方面军编成内共有53个师14个旅,包括35个步兵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3个坦克师、12个骑兵师、14个坦克旅。并增调了反坦克炮兵和火箭炮部队。为了夺取制空权,苏军最高统帅部集中了约1000架飞机,对德军的47个机场实施了突击。

     为统一组织莫斯科西部和西南方向的防御,11月1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撤销布良斯克方面军,将其所属第50集团军转隶西方面军。11月17日,原属加里宁方面军的第30集团军也转隶西方面军。

     然而此时,苏军统帅部和前线将领之间对下一步行动产生分歧,朱可夫准确判断出德军会从两翼发起新的攻势,以重演曾经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等地的合围。所以,他建议统帅部继续加强莫斯科南北两翼的防御力量。

而斯大林认为,在苏军得到加强的情况下,应以强大的反突击摧毁德军的新攻势。为此,他决定动用西方面军手上不多的预备队,向德军第4集团军发起反突击。无奈之下,朱可夫命令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和别洛夫的第49集团军对德军反击。此后,苏军无力的反击草草收场,没有取得战果,反而影响了整体防御布局。

图片

     11月中旬,莫斯科地区已经进入初冬时节,地面开始结冻。苏军前线士兵已经更换冬装:短大衣、毡靴、厚棉衣和有耳套的帽子,德军则没有来得及准备部队过冬服装。

11月15日清晨,德军发起第三轮攻势。

在北线加里宁方向,集中了第3、第4装甲集群的德军具有明显的坦克优势。11月19日,德军突破苏军第30集团军防线。

负责克林地区防御的罗科索夫斯基第16集团军考虑到集团军的位置过于危险,而且部队已经非常疲惫,遂向方面军司令员提议将部队撤往伊斯特拉水库。朱可夫在权衡方面军全局所处的处境后,拒绝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建议,因为第16集团军一旦后撤,其友邻第5集团军的右翼将完全暴露,而且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也将失去保护。

此后,罗科索夫斯基出于对第16集团军实际情况的担忧,越过方面军司令部,直接向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要求部队撤退,并得到了后者的同意。当天下午,罗科索夫命令部队马上着手准备,计划当晚撤往伊斯特拉防线。

不久,他收到了朱可夫的电报:“方面军的部队由我指挥,我撤销关于部队后撤到伊斯特拉水库对岸的命令,我命令在已占领的防线上进行防御,不得后撤,一步也不得后撤。”

     在随后的几天里,第16集团军遭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11月23日,朱可夫命令第16集团军撤退,德军随即夺取克林、索尔聂奇诺戈尔斯克,12月2日,德军夺取亚赫罗马,距离莫斯科仅剩40公里。当天,德国柏林的报纸已经给攻取莫斯科的消息留下了头版版面。

     在南线,德军第2装甲集群突破苏军第50集团军防线。至12月2日,迂回至图拉东面的德军切断图拉至莫斯科的铁路和公路。至此,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收紧了对莫斯科的合围。

图片

     在莫斯科西面,得到极大加强的德军第4集团军于11月30日开始进攻。然而,随着天气转冷,德军的战斗力被连续的作战和寒冷的天气折磨得疲惫不堪。德军每推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进攻能力逐渐减弱。更让德军将领们不安的是,由于气温骤降,德军缺少严寒天气下维护武器装备所需的器材用品,坦克的光学瞄准镜开始失灵,发动机也必须经过预加热才能发动,致使德军的突击能力骤降。

中央集群司令冯·博克请求暂缓进攻,撤退到一条较短的、容易防守的战线,在获得补给和做好充分准备后,再次发起进攻。这个建议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

     11月28日,德军攻占伊斯特拉,这里距离莫斯科还剩24公里。冯博克在望远镜中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的顶尖。他命令调集200毫米的远程火炮向莫斯科市区轰击,并命令各部从各个方向加速向莫斯科推进,此时德军在其他几个地段距离莫斯科也仅有30多公里。然而,德军的各师已经消耗过半,每个连队仅剩下五六十人,面对苏军持续的、不减弱的阻击能力,已经毫无办法。

     12月初,苏军西方面军得到了第1突击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的加强,同时第16和第30集团军也得到了兵员和装备的补充。12月3日,上述部队对德军第4集团军实施反突击。德军被迫后撤。12月5日,同样失去进攻能力的第3、第4装甲集群奉命与苏军脱离接触。同日,在南线的苏军击退了图拉-莫斯科之间的德军,恢复了两地的联系。至此,德军的第三轮进攻全部停止。

仅仅是11月16日至12月3日的进攻,德军就伤亡15.5万人,损失坦克800辆,火炮300门,飞机1500架。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11月30日的日记中写道:“东线陆军损失共计743112人(不含病号),占东线总兵力320万的23.12%。东线步兵缺编34万,相当于步兵战斗力的一半。连队战斗兵员为50~60人……国内只有3.3万人的预备队,汽车最多有50%可以运转。”

图片

     在德军进攻停顿、后援不济的情况下,莫斯科方向的苏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并在11月30日就已经决定对德军发起反击。在发起反击的前一天,德军在加里宁方向又恢复了进攻,并取得一些进展,进一步迫近莫斯科。

当晚,斯大林给在前线的朱可夫打电话询问朱可夫:“你坚信我们能守住莫斯科吗?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党员诚实地回答我。”电话另一端的朱可夫则以斩钉截铁的口气对斯大林说:“毫无疑问,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斯大林同志。”

显然,一向沉着冷静的斯大林,此时也已经被折磨得失去理性判断的能力。在2天前,双方反复争夺杰多夫斯克的时候,斯大林误以为该地已经丢失,他居然打电话要求朱可夫前往该地,具体指挥近卫第9步兵师夺回杰多夫斯克,斯大林似乎已经忘记,朱可夫可是100多个师的指挥员。事后查明,斯大林误将杰多沃村听成了杰多夫斯卡.......

放下电话后,斯大林从恍惚的情绪中有所恢复,他将手中的3个新组建的集团军调给了朱可夫。

     苏军参加反攻的有3个方面军的15个集团军,共105个师44个旅总共1021700人,作战飞机1200架,而德军可用的飞机只有不到700架。苏军的兵力总数虽然不及德军,但德军的部队分散在长达1000公里的弯曲绵延战线上,而苏军则可以将反击力量集中在几个重要位置。

     12月5日,莫斯科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率先发起反攻。其中,第31集团军进展神速,第29集团军的反攻也取得进展。12月9日,苏军对加里宁城的德军形成合围之势,德军第9集团军被迫开始后撤。随后,由于苏军的尾随追击,德军的撤退很快演变成逃窜。

12月16日,苏军解放加里宁格勒。统帅部为扩大该方向的反击战果,将预备队第39集团军交给科涅夫,该集团军随同第22、第29集团军向勒热夫方向突击。至1942年1月6日,加里宁方面军抵近伏尔加河,并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包围了勒热夫,这里成为双方在1942年的另一个主战场。

     12月6日,朱可夫的西方面军右翼开发反攻,苏军初期的反攻遭遇了德军第4集团军的顽强抵抗,加上苏军对进攻作战陌生,担心在突进的过程中遭遇德军的包围,行动不够果断。为此,朱可夫命令反击部队不要正面攻击敌人坚固的堡垒,而是绕过这些工事继续向纵深猛冲,把敌人的坚固工事留给第二梯队的进攻部队解决。12月12日,苏军第30集团军建立快速集群,以加快部队的进攻速度。15日,苏军解放克林,将城内德军1.8万人歼灭。

     罗科索夫斯基的第16集团军突入伊斯特拉。随后,该集团军组建2个快速集群,从南、北两个方向推进。12月20日,该集团军推进至一个月前的战线。

图片

     在莫斯科东南方向,苏军西方面军3个集团军和近卫第1骑兵军于12月6日发起反攻。近卫第1骑兵军和第50集团军的两翼夹击,让古德里安的部队仓皇后撤。至12月17日,该方向苏军虽然没有达成反攻的预期计划,但也迫使德军后撤130公里。

     12月18日,朱可夫命令西方面军继续向德军追击。此后,苏军解放卡卢加,并强度奥卡河,将处于德军南线的第2装甲集团军不断击退。至此,苏军从南面对德军中央集群完成包围。至12月下旬,莫斯科的威胁已经彻底解除。12月15日,苏联政府机关陆续从古比雪夫返回莫斯科。

     12月17日,希特勒解除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的职务,改由自己亲自担任。几天后,德军中央集群总司令冯·博克接到长期休养的通知,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被解职。

在他被解职前,希特勒召见了自己昔日的爱将,他愤怒地对古德里安说:“作为元首,我有权利要去德国官兵作出自我牺牲。”古德里安随即回答道:“只有在值得作出牺牲的时候,才可以要求作出牺牲。”此后,古德里安长期没有得到重用,直到2年多后的1944年7月接替蔡茨勒担任陆军总参谋长。

     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苏军阵亡514338人,伤143941人,平均每天伤亡9825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