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2年,陈忠实的妻子听到隔壁房间一声凄厉的叫声,连忙冲了出去

 古稀老人赵 2023-03-15 发布于北京
看到陈忠实坐在地上一动不动,妻子以为他犯了心梗,第一时间想去呼叫救护车。等陈忠实晃过神来,他悠悠说了一句:“咱们不用养鸡了!”
 
高考那年,陈忠实碰到名额缩减的“寒冬”,无法再继续自己的学业。他悻悻地到乡里,谋了一份教师的活儿,收入勉强糊口。
 
几年后,陈忠实不愿意再过这种一眼看到头的人生,决定在工作之余,沉下心来好好写作。
 
一开始,他试着撰写一些短篇小说,然后投稿期刊杂志。很可惜的是,大多数时候“坏消息”居多,即便有幸过稿,陈忠实能拿到的稿费也非常微薄。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覆盖家里大部分开支的创收者,是勤劳善良的妻子。等到孩子快上学的年纪,夫妻俩还在为学费的事情发愁。
 
这个时候,陈忠实做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我要回老家,专心完成一部伟大的作品。
 
于是,他收拾行囊,“抛妻弃子”6年,完成了《白鹿原》的创作。妻子看了他的初稿,啧啧赞叹,但也忍不住担忧:“如果这部小说无法出版,该怎么办?”
 
陈忠实想了想,说:“那咱们就养鸡赚钱。”次年,陈忠实投出了自己的稿件,安安分分地等待出版社审稿。一般来说,一部小说的审批大概需要两个月,但是陈忠实在第20天的时候,就收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回复。
 
他的作品,通过了!
 
看到信件的那一刻,陈忠实把憋了6年的一口气,化成一声激动的吼叫。隔壁正在做饭的妻子听到后,忧心忡忡地冲了进来。
 
良久,陈忠实恳切地告诉妻子:“我们不用养鸡了。”
 
当时,出版社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看完了陈忠实的整部作品。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开天辟地之作。事实证明,他们的眼光非常独到。因为6年后,《白鹿原》就斩获了第四届中国茅盾文学奖。
 
这部作品是陈忠实的呕心沥血之作,当年他回老家创作,不只是图个清净,而是为了走访乡镇县里,翻阅地方县志,还原三秦大地上的芸芸众生。
 
在书里,有很多过着悲苦却又一直在努力反抗、努力生活的人物。尤其是田小娥,作为时代的牺牲品,她根本无法对抗自己悲惨的命运,但她一直怀揣着希望,拼命地想要活下去。
 
值得让人反复品味的是,陈忠实在书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他笔下的人物,好人也会犯错,坏人也有向善的时刻。并且,在长达数十年的群相描述中,每个人都一直在变化成长。这也是现实中的人们,最真实的写照。
 
不过,这部作品在某段时期内,一直以阉割的版本示众,原著被足足砍去了5万字。原因很简单,陈忠实的描述尺度过大。
 
作者本人对此也感到非常遗憾,他认为那些被砍掉的文字才是最真实的,剔除了那些内容,《白鹿原》只能勉强拿个及格分。
 
在书中,陈忠实写尽了人的欲望,也道透了人的悲哀。没有那一笔一墨对肉体上的鞭笞,也就成就不了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
 
如今,未删减版的著作重新问世。作为读者,我们终于可以大饱眼福,阅读一部完整、狠辣的《白鹿原》了。看完这部小说,读者相当于阅读完半部近代史,我们可以在不同的人物身上看到人性中的贪嗔痴,从而反思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选择。
 
如果你想看原汁原味的《白鹿原》,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