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道佛三家中, 儒家解决的是人与人的矛盾,用“五伦十义”“三纲五

 新用户98712821 2023-03-15 发布于江苏
儒道佛三家中, 儒家解决的是人与人的矛盾,用“五伦十义”“三纲五常”来规范和调整人际关系;道家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知是大知,无用是大用,要用心若镜,与物为春。佛家解决的是人与心的矛盾。法无四乘,人心有等;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心要做六根的主人,不要成为六根的奴隶。儒家说“担起”,教给你的是责任和担当;道家说“看开”,教给你的是自在和逍遥;佛家说“放下”,教给你的是清净和解脱。“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儒家的“自强不息”是奋斗;“致虚极,守静笃”,道家的“顺其自然”是生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佛家的“缘起性空”是归宿。
人心是无限的,“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人身是有限的,“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有限的装不下无限的,所以人的心需要到现实世界之外去寻找安顿之所,即出世。出世安顿好心灵,再入世来实现价值。儒家的“仕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道家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佛家的“佛法在世间,应在世间觉”,说的都是要将出世与入世统一起来。
儒为表、道为骨、佛为心, 儒道佛就是出世理想与入世精神的大一统,共同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人心在自强、自由、清净中的不断转换,就是生命状态的往复升华。社会须以自强为前提才能生生不息,族群的生存都无法保证,其它的无从谈起,所以儒家才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有了清净心天地心,也不应放下道德心,所以佛道也讲善也讲孝,也都接受了儒家的核心价值“仁”。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泛爱众物,佛家的普渡众生,都是“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体现。
儒道眼中的世界是“生生不息”,佛家眼中的世界是无自性无常性。 你看到的是“无常”,还是“生生”?决定了你的人生。 看到了“生生”,就必然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肉体之身无法再生,义理之身却可不断重生。又或者“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看到了“无常”,则“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对于生死,儒家是:“未知生,焉知死!”,不讨论;道家追求的是长生久视,羽化登仙;只有佛家的般若智是领会虚无,也就是领会生死的智慧。
对于中国社会,如果缺少了儒家,道家会走向奸滑,佛家会走向虚无;而没有了佛道的儒家,会让中国人活的很累。 对于中国人的心灵,儒家思想是粮食,一日三餐必不可少,否则人的脊梁挺不直;道家思想是阳光,时常走出去晒晒太阳,可以驱散心头的阴霾;佛家思想是药石,精神上有了困苦,如同身体生了病,服药才能早日康复,而佛家会给你一剂良药。
儒道佛内化于心必外显于形,不同的文化修养会生成不同的精神气质。“形神兼备”的儒家,精神气质是文质彬彬;“形神相守”的道家,精神气质是道骨仙风;“形神相分”的佛家,精神气质是慈眉善目。
中国人, 年轻时应以儒家为主,积极有为、努力奋斗;中年时应以道家为主,尊重客观、顺势而为;老年时应以佛家为主,物我两忘、回归内心。儒道佛对中国人来说既是信仰又是生活,不同的信仰塑造着不同的灵魂,不同的智慧解决着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思想指导着不同的人生。
儒道佛体现的正是中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为用、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既是一个知识体系,同时又是一个功夫体系。道理不等于道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理明白了,还得按道理去做,不断地磨砺自己的心境,增长自己的道行。道行是日行功夫的结果,功夫深了自然就会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有更高的觉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