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瓜瓞绵绵’---邢少兰中国画作品 张立行

 与春天同行 2023-03-15 发布于青海

当代娄东大家邢少兰先生选择2021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在上海朱屺瞻艺术馆举办“'瓜瓞绵绵’---邢少兰中国画作品及文献展”,可谓意味深长。

邢少兰先生曾师从海派大师朱屺瞻,与朱屺瞻有深厚的师生之谊。在朱屺瞻艺术馆办展,既是邢少兰先生对屺瞻师当年授业的感恩,也是向朱屺瞻先生诞辰130周年致敬。

文章图片1

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作为有理想、有抱负、有使命感的当代优秀艺术家,邢少兰先生怀着对生活的激情、真情,继承了朱屺瞻、宋文治等前辈的“精艺报国”的精神,展现了他历年来真切感受时代变化的精彩纷呈的代表性作品,为党的生日奉献了一份厚礼。这些散发出邢少兰先生真挚的创作激情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佳作,既让观者触摸到时代的气息,也可感受到他从文化观念、笔墨语言乃至艺术主体创作心态、创作方法等各个维度的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审美转换脉络。邢少兰先生以丰厚的学养、深湛的功力和对艺术创新从不满足的探索精神来回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他的创作来自生活,但没有排斥与传统的联系,相反却是依靠这样的关系在新与旧之间架构了能够沟通的桥梁,将对现实的感受和传统的笔墨结合起来,以呈现出“新”的社会意义,始终不渝、殚精竭虑地寻觅传统中国画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途,“自成面目”。邢少兰先生的艺术创作轨迹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联。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在当下长三角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瓜瓞绵绵’---邢少兰中国画作品及文献展”这次能够在上海推出,也彰显了沪太两地在文化上的渊源和关联。上海、太仓、太仓浏河地属江南。在江南的文化版图中,浏河、太仓和其所隶属的苏州曾经一枝独秀,至明清达于顶峰,精致而优雅,而上海则处于“慕苏、扬余风”的边缘地带。直至19世纪中叶开埠以后,时局大变,上海在江南的城市地位才逐渐上升,并一跃而为江南乃至中国的中心城市。经济的外向性开放性国际化,优秀移民的大量导入,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空前的相遇融合,文化市场的勃兴,这一切无不显示出上海这一新崛起的现代江南大都市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和吸引力。不过,苏州、太仓和上海的角色在近现代的转换并没有造成彼此的割裂,反而让它们更为亲近。古城苏州、太仓从未心生“妒意”,新兴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从苏州、太仓汲取诗性的养份,成为传播江南文化的最佳平台。古典的苏州、太仓和现代的上海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从书画创作的传承看,我国近现代最重要的美术流派——海派,也曾受吴地的吴门、虞山、娄东、松江等画风的影响。其后新兴的海派才借助更为开阔的中西文化视野,“艺术家自由职业的进程,以及由艺术社团、艺术传媒、艺术市场、艺术教育组构而成的庞大运作网络,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型”。作为发源于浏河的娄东画派的传人邢少兰先生,既善于在古典绘画中吸取养分,又不断从海派艺术里获得灵感,其艺术为当下的江南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生命力,为江南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瓜瓞绵绵’---邢少兰中国画作品及文献展”不仅仅简单呈现了邢少兰先生的中国画作品,也希望以与邢少兰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文献资料挖掘反映邢少兰先生与浏河的历史、现状、未来的联系,其意义自然也就远远超越了一个单纯的艺术展。浏河钟灵毓秀,是邢少兰先生长期生活和创作的“根据地”,他今天的艺术成就可以说与浏河息息相关。通过本次展览所展出的邢少兰先生的代表性作品和与其相关的文献资料,也可让观众从一个侧面了解浏河人文荟萃的深厚的文化积淀,领略近几十年来的浏河巨变,人间沧桑,从而坚定浏河未来美好发展的文化自信。这,也许是本次展览更为深远的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