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时,我们还是青工!

 生活料理坊 2023-03-15 发布于江苏


五十年前,一批批进入东关水泥厂的青年,是如何成为东关水泥厂的中坚力量,创造了三十年前的辉煌?
七十年代初的《安徽日报》,用大量的文字长时间陆续对东关水泥厂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的作者,当时东关水泥厂的青工——我们的老工友钟福林先生。今天重读这些报道,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平静
感谢福林先生为我们保留了这段珍贵的历史,使我们能够回望过去难忘的岁月


东关水泥厂关心青工成长
开展[尊师爱徒]活动

安徽省水电局东关水泥厂在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中,广泛开展了“尊师爱徒”活动,增强新老工人的团结,推动了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

这个厂开展“尊师爱徒”活动是这样开始的。有个青年工人平时不虚心向师傅学习,结果机械发生故障未能及时排除,给国家造成损失。问题发生后,引起了厂党委的重视,专门派人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发现少数青工中存在着 “老工人保守,没啥可说” 的错误思想,老工人中也存在着 “青年人能说会道,难教难带” 的片面认识。针对这种情况,厂党委组织新老工人共同学习毛主席关于 “叫他们向优秀的老工人学习” 和 “要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 的教导,使新工人认识到:老工人中有不少人在解放前都有一段血泪史,他们对党和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在长期的三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积有丰富的斗争经验和生产技术,是学习的榜样。同时,厂党委也鼓励老工人要“敢”字当头,肩负起教育青工的光荣职责。

从这以后,全厂广泛开展起“尊师爱徒”的活动。检修组老工人李兴元和新工人王惠珍经常在一起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著作,钻研技术,小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电焊技术。车工班的师傅们手把手地教技术,学员们进步很快,现在绝大多数青工都能单独工作了,所生产的产品合格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点七。

这个厂通过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青年工人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技术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先后有五十三名青工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两名青工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

                 载于《安徽日报》1972年5月4日二版
  



东关水泥厂党委
热情关怀青年工人的成长
教育青工又红又专发挥青工积极作用

本报讯省水电局东关水泥厂党委十分重视对青年工人进行又红又专的教育,并注意发挥青工的积极作用,推动了全厂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这个厂开始抓青工教育的时候,有些同志以为抓一抓就行了,因而出现了抓抓停停的现象。厂党委负责同志深入到制修、成品车间作了调查研究,发现部分青工对业务技术比较生疏,有的青年工人进厂一年,连简单的操作知识都回答不上来。厂党委在研究青工教育工作的时候,感到必须帮助青工提高路线觉悟,坚持政治挂帅,学好业务技术。他们组织青工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的教导,正确认识红与专的辩证关系。从此,全厂广大青工认真地攻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并且为革命刻苦地钻研技术。成品车间党支部安排了青工定期上技术课,大胆鼓励青工为革命学技术。这个车间在机械操作岗位上的工人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是青年,通过“为革命学技术”的活动,都能单独操作。制修车间担负全厂机械维修和机器安装任务,是个技术复杂、工种繁多的单位。在蹲点的党委负责同志和车间党支部的教育帮助下,这个车间的青年工人迅速地提高了业务技能,基本上能够独立工作。在安装机械化立窑时,青工在老师傅的帮助下,能够按照图纸生产各种部件,为本厂的立窑上马贡献了力量。


厂党委在实践中体会到,青年人最少保守思想,要鼓励他们在斗争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锻炼车间接受试烧产量大、质量好、消耗少的“黑生料”时,有人说:“火头难烧,搞不好就可能报废。”这个车间的青工在厂党委和党支部的支持下,主动抢挑重担。他们虚心地向老工人请教,和老工人一道干,经过反复试烧,获得成功,日产量由一百二十吨提高到一百四十五

                 载于《安徽日报》1973年元月8日二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