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满时节说“小满”

 生活料理坊 2023-03-15 发布于江苏


小满,这个24节气中第八节气,我们在小学课本中就知道的节气,伴随着我们一年一年地被提起无数次。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它有什么含义?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思考着,探索着。
       
每年5月21日前后是小满的交节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正式进入夏季。上一年冬天种植的作物经过冬天的孕育、春季的生长,此时正值成熟或即将收割的季节。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冷暖空气的锋面处于长江中下游(或华南)一带。我国南方降雨开始增多,而且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常常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江河、湖泊水位上升,田间地头沟、塘、坎、坝的积水处于待满不满的状态,因此这时的节气称作“小满”。此时南方的夏收作物,如油菜等正处于收割时节。农民抓住间歇晴朗的天气抢收抢种。割完了油菜,立即泡田、犁田、耙田、栽秧。与时间赛跑,赶在更大的雨水来临之前完成水稻插秧任务。这个更大的雨水就是梅雨。当梅雨正式开始时,已过了小满,进入芒种、夏至等节气了。显然“小满”这个词语表示了我国南方此时的气象特点:雨水待满不满,满而不淫,恰到好处,正好便于农事安排。这倒不是老天对农民的照顾,而是反映了我国几千年来农业劳动者利用气象规律安排农事的智慧。
       
而在我国的北方“小满”则包含另外的含义。此时的雨带正处于南方。北方气象因素单一,天气晴热少雨,日照强烈,小麦正处于灌浆结穗时期,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所以“小满”在我国北方表示的是麦子快成熟(籽粒将满不满)的意思。这时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虽然日光充足对小麦的成熟有促进作用,但气温过高会产生蒸发量过大,让小麦缺水,使籽粒反而不饱满。雨水调匀、光照充足是北方小麦高产稳产的双全条件。这就要看南方的雨带了。如果南方的雨带(梅雨)不是长时间停留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适时进入黄淮一带,或雨带在南北方来回徘徊一定的次数,让北方的土壤得到及时的补水,那么北方小表的生长、灌浆、成熟就得到保障;如果南方的梅雨过多,雨带过长时间停留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北方产麦区就只有通过人工补水才能保证小麦正常灌浆结籽。

       
梅雨的迟早、推进、大小对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影响甚大。正常年份的小满正好处在梅雨的前端,是夏季收割播种极难得的窗口,农作物需要的水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小满正好,大满则涝。在24节气中有“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唯独没 “大满”,确实意味深长。在人们的思想里,“小满”是吉详的,在人的处事观中,“小满”是“恰到好处”的标准。

       
老家有句谚语:“立夏栽秧家不家,小满栽秧满天下。”栽完秧就不再是“小满”,而进入梅雨季节了。再百度了一下有关小满节气有关的谚语,如:“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至,打满屋。”“小满不下,黄梅雨少。”句句言简意赅。小满是24节气中最有智慧的节气。它告诉我们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 “物极必反”,“适得其反”。“谦受益,满招损。” “适可而止”,“贪多必失”。“小得盈满,便有了知足”,“知足常乐。” 有一幅对联,不知是谁写的:“花半开,始芳香,怒放则凋零。酒微醺,方惬意,大醉则伤身。” 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小满” 引导着人们遵循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庸之道。

2022年5月2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