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第七届国际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研讨会在江苏南京顺利召开(上)

 张景涛 2023-03-16 发布于辽宁

2023年3月14-15日,第七届国际饲料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研讨会在江苏南京顺利召开。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主办,北京英惠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党委书记陆建中、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平等嘉宾应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薛敏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陆建中书记致辞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张晓平先生致辞

    本届研讨会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为主题,“低碳、负碳”原料、添加剂开发、豆粕减量与多元化日粮、无人工厂等未来智慧农业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汇聚一堂,经世论道,打造行业智慧风暴平台,实现助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本次大会共有23个精彩报告,设立主题为“饲料企业碳中和之路”的饲料生产技术创新论坛。此外,2023年正值“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的成果收获之年,大会特设代表性成果展示及论坛,特邀各课题负责人就项目代表性成果与业界对接分享。

精彩报告

报告嘉宾:中国海洋大学 麦康森院士
报告主题:水产饲料原料供给与应对策略

麦康森院士指出,中国目前粮食供给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实现“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战略目标任重道远,饲料原料的可持续供应至关重要。未来,饲料中的鱼粉必然被其他原料替代,主要有开发非传统蛋白源和提高原料利用率两种途径,接着他对这两种途径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麦康森院士提出”随着全球人口增加,未来一定是循环经济,必须全力开发非传统蛋白源,尤其是利用'无中生有’的颠覆性技术生产的新蛋白源。”同时,鱼粉替代也会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产生影响,包括肝肠健康、肠道微生态、免疫力与抗病能力等。未来应着力研发饲料添加剂,尤其是营养性与功能性添加剂;同时大力研发新的加工技术,如蛋白质浓缩技术,抗营养因子去除技术、酶解技术等。
报告嘉宾: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 黄勇平研究员
报告主题:利用昆虫蛋白的机遇与挑战
“昆虫类生物+”是资源化利用和蛋白生产的新途径,黑水虻幼虫是理想的畜禽水产蛋白来源,养殖过程中利用黑水虻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但目前仍面临如行业认同、稳定的物料供应限制饲料规模和合理的价格区间制定等挑战。黄勇平研究员指出目前黑水虻类昆虫全球有2000种,中国350种,在各种规模化饲养的昆虫中黑水虻拥有多重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我国目前建立了新型的黑水虻分子育种平台,克隆表达了黑水虻抗菌肽基因,解析了黑水虻微生物共同转化体系,研究基础雄厚。黑水虻生物转化有机废弃物, 既可实现对垃圾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目标,也可通过将虫体作为动物饲料,虫粪作为有机肥料等方式产生新的经济价值,真正实现对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的“变废为宝”,在多个方面具有重大社会价值。

报告嘉宾: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项目首席科学家解绶启研究员

报告主题:水产动物多元化日粮配制与精准使用--以棉籽浓缩蛋白为例

水产品是满足粮食安全和国民健康的蓝色食物,未来水产养殖仍将有较大的发展,解绶启研究员以棉籽浓缩蛋白为例,全面剖析了水产动物多元化日粮配置与标准使用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研究思路。目前我国建立了棉籽浓缩蛋白的营养成分及矿物盐数据库,建立了棉籽浓缩蛋白品质提升技术及基于棉籽浓缩蛋白的饲料加工工艺、精准营养管理技术以及水产品品质提升技术。解绶启研究员指出,在未来,为了更好更快的达到水产饲料“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不与畜争饲”的目标,我们应该积极的投入研发新的原料品质提升技术及合理的添加剂及饲料配方工艺,针对不同的养殖品种和养殖目标研发精准饲料营养策略,同时也要积极的与棉花育种专家和水产育种专家合作选育优良的棉花新品种和养殖新品种。

报告嘉宾: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 张晓平先生

报告主题:全球大豆产业减少碳足迹增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巴西和美国大豆在全球生产和出口端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和欧盟饲料蛋白原料消费量中豆粕比例最高。张晓平先生指出,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在雨林保护工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在全球范围内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目前,行业应对挑战提出了多项务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旨在构建从生产到消费端低碳环保的绿色价值链。大豆可持续认证能够帮助改善企业和品牌的形象和价值,促进全球大豆生产更可持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需求。

报告嘉宾: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董利锋副研究员

报告主题:畜牧业碳排放及减排调控措施研究

畜牧业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排放源,产生了全球14.5%的温室气体,其中65%的温室气体来自于奶牛和肉牛养殖。我国碳排放总量居世界首位,农业是重要排放源,因此,为了达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研发降低畜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势在必行。董利锋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目前畜牧业中国际常用的几种碳监测方法、畜牧业碳减排技术措施及饲料原料碳排放数据库。积极推进碳减排和碳中和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具备碳减排关键技术,如提高饲料原料生产效率、促进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与应用、配置低碳排放的动物饲粮和降低全产业链条上的碳排放量。

报告嘉宾: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薛敏研究员
报告主题:加工营养学-颗粒加工物理特性影响鱼类摄食、消化与生长
薛敏研究员首先提出了“加工营养学”的新概念,加工营养学是饲料加工学与动物营养学的交叉学科。她表示,棉籽浓缩蛋白引领非粮蛋白资源开发,并介绍了棉籽浓缩蛋白替代鱼粉、预调质水分和模头温度对浮性膨化饲料物理质量的影响。她总结道,预调质水分和模头温度是调整膨化颗粒物理质量重要的参数;棉籽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将改善膨化饲料生产稳定性,可操作区间更宽,提高生产效率;建议棉籽浓缩蛋白高水平替代鱼粉需适当调整颗粒质量:透芯时间20min,硬度60-90N (相当于6-9kg力)不影响花鲈消化、生长,高硬度饲料短暂降低花鲈摄食;透芯时间过长(>50min)对摄食、消化率没有影响,但延长食糜胃排空,降低饲料转化率。

报告嘉宾:中兰海(深圳)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侯雷先生
报告主题:碳中和背景下预混料与饲料行业新技术的应用
侯雷先生指出,在整个农牧、食品产业链条中,农副产品种养环节是碳排放量最大的阶段。当前,通过增加全球碳汇、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面积来吸收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当前碳中和背景下预混料及饲料企业面临原料消耗难预测,产品质量难追溯和操作人员难识别等多项问题。企业中各个管理部门间应在数据交换、业务协同方面精进,以增加业务透明度,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需要建立WMS系统(仓储管理)、数字化QC/QA体系、追溯工艺过程物料、加工参数是实现生产全过程可追溯的必要条件。

报告嘉宾:丰尚研究总院院长助理 周辉博士
报告主题:饲料加工行业数字化解决新方案
周辉博士表示,数字化能够帮助饲料加工行业节能减排。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饲料厂整体运营情况。他介绍了丰尚农牧在饲料加工环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周辉博士指出,在饲料加工方面我们应该提高关键设备OEE,提高质量合格率,减少二次加工,对生产过程进行管控,减少能源浪费,对能源进行数字化管理,有效进行节流,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对人员经验依赖。在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我们应该着力夯实硬件基础,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拥抱新事物从而促进行业发展。

报告嘉宾: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 彭志东先生
报告主题:饲料企业碳中和之路
在全球高度关注碳排放的大背景下,占全球水产总量近70%的中国水产业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水产养殖的碳排放量远低于其他陆生动物蛋白的生产方式而且其本身还具备捕碳、储碳的独特“碳汇”功能,“碳汇渔业”已被验证是一种典型的负碳经济模式。我国每年通过水产养殖合计从水体移除碳的量达到350万吨,相当于义务造林150万公顷。彭志东先生指出,碳中和大背景下,渔牧业将发生深刻、快速、颠覆性的变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水产养殖业应该以工业化生产的饲料为中心,研究上下游的减排策略,以降低排放为目标,大胆进行技术创新。

报告嘉宾: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Dr. Killian Chary
报告主题:水产养殖中的循环经济
粮食生产是造成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循环经济(CE)源自工业生态学,是保证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的工具,被应用到依赖生物质的系统(食物、能源等)。Dr. Killian Chary介绍了指导生物质使用向循环生物经济发展的5项原则。其中,相较于其他动物源食物,水产食品具有更少非传染性疾病、孕期保健、促进大脑和眼睛的发育等的优势。他指出,要避免非必需品(水产动物)和浪费必需品,以减少影响,即减少昂贵品种的生产/消费,节省有限的资源,在食物系统层面减少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优先考虑生物质流以满足人类基本需求。他提出,存在粮食竞争关系的饲料原料比最有效的动物生产系统的环境足迹更低,可以通过减少水产饲料中食品级原料的用量来降低影响。

报告嘉宾:荷兰 KSE 集团营销总监  Mr. Bas Versluis(右下)
报告主题:从设计到工厂:大数据促进饲料工厂设计创新       
Mr. Bas Versluis指出,当前动物营养产业全球发展趋势中,市场需求以及生产过程要求不断向更高标准的水平发展。对饲料的定义以及概念设计是影响饲料生产的最大因素。他提出,通过流程设计、机械化设计、自动化设计的流程通过大数据实现饲料工厂的设计创新模拟运行,并详细介绍了荷兰KSE集团在工厂设计创新方面的设计和项目。

报告嘉宾:挪威食品、渔业和水产养殖研究所 Prof./Dr. Tor Andreas Samuelsen
报告主题:海鞘粉物化特性对膨化颗粒饲料物理质量及微观结构影响
寻找可以替代鱼粉和植物性成分的新蛋白质资源对于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在从新原料到蛋白质成分的开发过程中,研究其加工特性和营养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两者都决定了其可以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水平。Prof./Dr. T.A. Samuelsen团队围绕海鞘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做了大量研究,他指出,海鞘粉可替代配方中64%的鱼粉而不影响饲料的物理质量。同时,海鞘粉由于其粘度特性,可以提高饲料的颗粒膨胀率和吸油能力。

报告嘉宾:斯派莎克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技术发展经理  马博先生
报告主题:饲料加工过程中蒸汽对饲料品质的影响
马博先生介绍了饲料行业畜禽饲料和水产饲料的生产加工流程,以及蒸汽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他表示,确保蒸汽系统的平稳供应有助于保障饲料加工品质,但同时也要注意低碳、可持续发展。饱和蒸汽具有更大的热量和更高的传热系数,且价格便宜、安全无污染。而过热蒸汽传热系数低、放热不冷凝等特点使其不适用于饲料生产。最后,马博先生介绍了蒸汽管道分配、管道布置、保温、压力控制、管路及设备疏水、疏水阀检测、冷凝水闪蒸气回收、过程节能等方面的内容。

饲料生产技术创新论坛“饲料行业碳中和之路

——成本与低碳如何实现双赢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丰尚农牧装备有限公司马凤德先生主持,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张晓平先生、中国粮油学会饲料分会会长王卫国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董利锋副研究员、广东联鲲集团有限公司彭志东先生、中兰海(深圳)技术有限公司侯雷先生、斯派莎克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西部大区销售经理骆俊勇先生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程宏远研究员担任嘉宾。就如何开启饲料行业碳中和之路以及如何实现成本与低碳的双赢进行了交流讨论。


花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