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一得道高人,靠10字养生秘诀活了120岁,乾隆皇帝都在跟着学

 百花A彩虹 2023-03-16 发布于江苏

关于'长寿’的争论,似乎从古至今,一直都未见消弭。

时至今日,'长寿村’依然能够吸引各界媒体的关注,而由长寿衍生而来的'养生’也一直颇受大众的喜爱。

明朝就有这么一位老人,靠着养生的秘诀,居然活到了120岁,他的方法值得后世深思,乾隆对此也有着自己的一番考量。

文章图片1

摒除杂念,追寻'养生之道’

王士宁,生于元至正甲辰年,许是身边环境影响,待长到少年时,竟对'养生’颇有尊崇,为此,更是博览书籍,翻阅旧典。

按照书中所言,环境所感,王士宁开始自觉的摒弃喝酒、吃肉等习惯,成日里食素,更甚于,他拒绝娶亲,组建家庭。

儿子为求'长寿如此疯魔之态,自然也引起了王士宁父母的关注,同样采取行动横加干预,望其能够娶妻生子、传宗接代。

文章图片2

而王士宁对此始终拒绝,并且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求访养生之术上,为此,王士宁奔走于各个县市,只希望能够有机会得到所谓的高人指点。

又一次王士宁为寻养生术来到了四川境内,此次的寻访到给王士宁带来了一丝惊喜。

寒风、暴雪阻挡住了王士宁前进的步伐,无奈之下只好在这雪山之中找一座山洞暂时歇歇脚。

而就在进的洞中之后,王士宁就看到了一个身披毡衣的老人躺在那石床上。

说来奇怪,那人头发斑白,大师身长却只有3尺,而且观其形态皆宛若一个孩童,王士宁心中大喜“难道这就是世外高人?”

王士宁加快脚步来到了那老人的面前,行了一礼,“高人,我自是来寻访’养生'之法门,还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教。”

文章图片3

说完之后,却久久等不到老人的回复,王士宁眉头微皱,伸出头去看向老人,却见他依然躺在那里,不发一言。

寻常人见此或许就已经生气的离开了,但是王士宁却没有这样,老人的举止更让他坚定的相信,眼前的这个人一定就是高人。

王士宁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他没有因为老人的不搭不理就此离开,而是厚着脸皮留了下来,始终在老人的身侧观察。

就这么看着,王士宁倒是也发现了老人的生活习惯。

在那石床的一边,放着一个装满了类似于干面的囊袋,老人饿了就会从里面掏点出来充饥,渴了就喝那山涧中的水。

文章图片4

赶路行至这里,王士宁已然饥肠辘辘,见此,便央求道:“高人,您赏赐点吃食给我吧。”

那老人低头看向王士宁,似思索半晌,伸出囊袋,递到了王士宁的面前。

王士宁道谢后,开心地拿过囊袋取食干面,可是入口的口感却让王士宁大为吃惊,并不自觉的眉头紧皱。

心下暗奇道:“真难吃。”

文章图片5

王士宁实在是接受不了这样的味道,便又将囊袋递还给老人,转身去山里找些野果子充饥,就这样,王士宁一呆就是3年的时间。

三年的朝夕相处也让原本冷漠不发一言的老人变的心软:“吾语子术,子识之宜,出山非其人莫授。”

就这样,王士宁带着学到的'养生’秘诀离开了这座雪山,回到济宁,在一处破旧的屋子中安定了下来。

文章图片6

少食少饮,长寿于世

此后,王士宁秉持着在那山洞中同老人学来的'养生之道’,日日实践。

但是这样的做派,在人群百姓中终究是一个另类,于是生活在王士宁身边的邻居们开始窃窃私语。

“这人怎么怪怪的……”

文章图片7

无数的猜测落在王士宁的耳边,他们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住在这样一个破旧漏风的屋子,而且言行怪异,不与人交际。

而这些,王士宁根本也就不在乎,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他,也不在乎自己的行为在别人看来有多么出格。

他只知道,自少年起就一直在追寻的'养生之法’终于找到,此后的60年时间里,王士宁一直住在这里。

很少与周边邻里接触,他完全的将自己置于一个人的世界里,整天就吃些枣子充饥,有时候也会为了改变伙食吃些菜茎之类的,就连水也很少喝。

文章图片8

但是,王士宁的这番举动落在周围人的眼中,那就变了味道,只以为是他家境清寒,这才落得如此缩衣节食的境地。

于是,各家总会收拾些吃食来送给王士宁,每一次在各家送来的吃食面前,王士宁难得的会露出一丝的困扰。

几次严厉拒绝之后,倒是没有人再来'可怜’自己了。

而在这里待的时间一长,慢慢的王士宁的事迹也就传扬了出去,只是彼时并没有确切的了解王士宁的来处。

流传的话术中也大多是,'济宁有个怪老头,少吃少饮,却活的长久。’

文章图片9

一直到济宁指挥王宣的到来,王士宁的来历才被翻出。

那日,王宣本是听得传言,感到好奇,才来到了这座小巷,见到那位老人时,王宣竟显出一丝的乍愣。

“我有个师叔祖也叫您这个名字,早年间因为追求道法,离家出走,倒是很多年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了。”

王士宁一听,这人口中的师叔祖倒是跟自己有着一样的境遇,再看眼前站着的王宣,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

于是,王士宁便将自己离家之前的旧事说了出来,而他口中所说的一些事例都和王宣印象中家人所提及的师叔祖一模一样。

文章图片10

喜不自禁,王宣朝着王士宁拜了个晚辈之礼,“师叔祖。”

王士宁伸手扶起王宣,脸上满是一种见到晚辈的欣慰,之后,祖孙二人又开始就家庭情况、生活状况讨论了起来。

再后来,只要王宣找到时间,就会来拜访这个叔祖父,王士宁长寿的消息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连朝廷也专程派人前来慰问。

成化七年,杨文懿来到王士宁的居所,亲眼见到了这位长寿老人,倘若真的如传言那样,那么少不得得打听些关于长生的奥秘。

文章图片11

王士宁闭眼,恰如一个得道高僧般,缓缓赘述:“静坐寡欲,坐久,瞑目闭息。”

杨文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仅此十个字,就将他长寿的秘诀尽数揭露。

截止到成化癸卯十九年离世之时,王士宁足足120岁,这样的年纪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倒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长寿老人’。

文章图片12

以史为鉴,长寿帝王

平常普通百姓都为求长寿秘诀可以翻典籍、跃高山,不言奔波苦,只欲养生法。

寻常人家都能做到这般地步,又何况是帝王之家呢?

秦始皇嬴政对于'长寿’有多么痴迷,想必是人人皆知,历朝历代,几乎没有哪个帝王会不在乎生死,不忧心养生之法的。

王士宁的长寿秘诀虽然只有短短的10个字,但是要实行起来却是十分困难的,这要求实行者有非常强的自律力。

乾隆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的,在位60年,享年89岁。

王士宁的十字箴言,乾隆深以为然,并且发展衍生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文章图片13

养生第一条:忌酒。

王士宁少年时期,在下定决心追逐所谓养生之道时,首先摒弃的就是饮酒。

康熙帝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少饮酒,'烟酒及槟榔等物,皆属无用’,这么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康熙对于酒的态度如何。

'酒色误人’,乾隆亦深以为然,适而,哪怕后宫藏酒万千,乾隆却很少贪杯多饮。

文章图片14

养生第二条:食素。

观王士宁晚年于济宁时的做派,不难看出,口腹之欲这一块,王士宁放的很低,每天也就是吃些菜茎之类的素食。

诸如乾隆这般的帝王,纵享九五至尊的威严,天下珍馐尽在囊中,飞鸟鱼禽更是唾手可得,而后世流传下来的有关乾隆的膳食却是以素食为主。

以此为引,留下一些往事。

一次,乾隆于热河行宫狩猎,乾隆身边服侍的人知晓其对素菜的钟爱程度,遂而,在膳食之际宫人呈上来一盘蕨菜。

鲜嫩爽滑的蕨菜一经入口,乾隆的眉间就舒展了开来,这与自己往常所吃的菜味道有所不同,于是就唤来了宫人。

文章图片15

“这道菜叫什么名字?”

宫人跪倒在一侧,恭敬道:“回万岁爷,这道菜是为'蕨菜’。”

乾隆一听,点头示意,又夹了一筷子放入口中,细细咀嚼:“'蕨菜’二名颇为俗气,倒是配不上这菜。”

原先跪着的宫人立马回禀:“请万岁爷赐名。”

乾隆思索片刻后,露出一抹笑意:“就叫'如意菜’。”

“万岁爷圣明!”

又是一片的应和之声,乾隆也是喜不自禁。

文章图片16

养生第三条:锻炼。

与王士宁的静坐冥想不同,乾隆始终认为,锻炼是养生的另一门学问。

清朝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江山,自努尔哈赤入关到皇太极登基,几乎所有的皇室中人都颇为熟悉马术、箭术。

乾隆自幼学习骑射,在尚未登基之前,就曾屡屡在皇家举办的射箭比赛中大展身手,而登基之后,受政事所扰,骑射也就成为了一项爱好。

自幼养成的习惯和爱好,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摒除干净的,遑论,作为清朝皇族中人来说,他们以自己的骑射为傲。

即便后来80岁时,乾隆还曾出现在避暑山庄的狩猎场上,纵使不再有少年那般漂亮的身手,却也阻挡不住乾隆脸上恣意的笑容。

文章图片17

养生第四条:旅游。

将'旅游’放在养生第四点,其实并不恰当,或许应当称其保持心情愉悦要更为贴切。

乾隆下江南的故事数不胜数,在乾隆的一生中,曾经6次下江南,五台山去了三次,可以说在中国的众多古迹下都曾有他的造访。

下江南,访民间,是为体察民情,亦为放松身心。

将自己从繁杂的政务中超脱开来,完全的寄身心于大好的山色、水土,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呢?

不断奔波于各个地域之间,以乾隆的脾性来说,少不得策马扬鞭,这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锻炼。

其次,山河美丽的风光,也将因政务所带来的烦闷情绪一并带走,保证了心情愉悦,免得郁结于心。

文章图片18

养生第五条:适时进补

与康熙极力反对补药不同,乾隆十分推崇各种的长寿药酒,并且经常服用,而这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松苓太平春酒,有活血行气健脾安神的效用。

当然,上文有提及,乾隆并不嗜酒,推崇药酒也只因在乎其中所藏药性而已。

'莲子雪蛤粥’以莲子、雪蛤作为食材,有养颜补肺、补肾益精的作用,是历代宫廷的胜品,也是乾隆每天必须吃的东西。

王士宁与乾隆二人选择的养生方式或有相似,却又有不同。

王士宁以静制动,终日少食、静坐,俨然活到了120岁,经历了两个朝代,不论是当初还是现在都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王士宁虽然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养生之道’,身体力行的活到了120岁,但是纵观他的一生未尝不是失去很多呢?

文章图片19

少年时期追寻'养生之道’,毅然决然地离家而去,徒留两鬓斑白的父母孤守等待,最终弥合之际,都没有见到这个所谓'长寿’的儿子。

只此一身,明目闭息,不与旁人交谈,只让自己成为了旁人眼中的一个异物,纵有人慕其长寿,却也无法认同这种方式。

最后,杨文懿前来拜访时,谈及所谓元末明初的事情,这位长寿老人却是一无所知。

真真一个活脱脱的世外得道高人,除己身之外,世俗一切,均不看在眼中。

乾隆虽然没有王士宁活的长久,但是比起历朝历代的皇帝,谁也没有如他这般的享受过七世同堂的境遇。

追寻长寿,恰在本身,'适合’二字方为大道。

文章图片20

参考文献:

《明代笔记小说大观》2022年

《寻味历史系列》2021年

《长寿的钥匙》2006年

《论语》2011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