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天津租界住着几百下野军阀政客,只有他是人文领域公认的大神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3-16 发布于天津

▲ 朱启钤

在北洋时代的军阀政客中,朱启钤是最特立独行的一位。这个群体文人出身的并不少,举人秀才比比皆是,但真正以文化为终身追求,在文化人群体中备受尊重的,只有朱启钤一人。

当官,他最高做到了北洋政府代理国务总理;搞城市规划,他主持改建北京正阳门,打通东西长安街;在城内道路两旁种上槐树,沿护城河栽上杨柳;修建了北京第一个博物馆“文物陈列所”、第一座公园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开辟了北戴河海滨疗养区。做生意,他先后经办中兴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并任董事长。

在人文领域,他是中国缂丝收藏第一人;将珍藏的明岐阳王世家名贵文物56件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有藏书楼曰“存素堂”,尽捐北京图书馆;创立了营造学社,成为研究、保护古建筑的先驱。收藏大家王世襄曾受朱启钤之托,注释中国唯一漆工著作《髹漆录》,王世襄后来说:“可惜现在的人对朱知道的太少,不能理解他的重要性,从学术来说他是中国很多学科的奠基人。”做人做事做到这个份上,今天绝对无人能及。

▲ 最右朱启钤

朱启钤(1872—1964),生于河南信阳,祖籍贵州紫江县(今开阳),字桂辛,晚年号蠖公,人们尊称他桂老。朱启钤曾是光绪年间举人,清末做过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民国后任交通总长、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他在官场混得不错。用曹聚仁的话说,朱启钤会做官,从晚清到北洋、民国,都没耽误。

朱启钤跟袁世凯的关系非常好。袁世凯是新派人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时,就在天津修建过火车新站,兴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国资独立建设的、非租界新城——天津河北新区(今河北区)。所以他当了大总统后,便开始对北京城做了一些现代城市的改造。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就是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朱启钤。

1913 年,朱启钤走访故宫外荒废的社稷坛,决定将这里改造为对市民开放的中央公园。他发起成立公园董事会,自任董事长。这是北京第一个对普通市民开放的公园。朱启钤又出面交涉,在公园与故宫之间开了一道门,把西华门内的武英殿辟为展室,展出皇家珍宝。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前身。

▲ 今日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公园建成后,园内开设了茶座和华星餐厅餐馆,朱启钤将其定名为“来今雨轩”。这个名字取自杜甫《秋述》序:“秋,杜子美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徐世昌题写了“来今雨轩”匾额。

后来这里又开了公记西餐馆兼营茶座,成为社会名流聚会的场所。蒙文通、钱穆、汤用彤三人常坐在一桌;诗人林庚白和画家林风眠在这儿赏雪斗诗;程砚秋和新艳秋在“柏斯馨”旁排演《聂隐娘》;柳亚子组织的“南社”也在这里聚会。张恨水的《啼笑因缘》诞生在来今雨轩。那时他常在公园内散步,坐在来今雨轩里构思小说。鲁迅曾27次到来今雨轩就餐、饮茗、交谈、阅报、翻译小说,他在这里翻译了《小约翰》。陈垣、陈寅恪、萧乾、蔡锷、冰心、叶圣陶、李苦禅等人也各有到来今雨轩就餐的记录。

▲ 章宗祥、陆徵祥、周自齐、朱启钤、曹汝霖(自左至右)在北京中央公园

正阳门,就是前门。当时老百姓通过正阳门非常麻烦。正阳门箭楼下的正门,只有皇帝经过时才开启。平时车马行人只能从瓮城两侧的闸门进出,闸门每天傍晚关闭,这一地区的交通也很拥堵。据记载,1915年住在外城的人去故宫边的中央公园,通过前门城楼得花一个小时。

朱启钤对正阳门的改造一共提出了六点意见,包括拆除瓮城、修饰箭楼、解决雨季积水问题、拆迁房屋、征收土地以及疏浚河道。最重要的是,保留了正阳门的全貌,聘请德国人罗斯凯格尔为总建筑师改造正阳门箭楼。今天前门楼的格局,就是朱启钤改造的。他的方式,虽然在当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现在看来,如果在后来北京城的改造中效仿了朱启钤,今天的北京城会保留更多古韵。

▲ 正阳门改造

袁世凯特制了一把银镐,上刻“内务部朱总长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朱总长爰于一千九百十五年六月十六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砖,俾交通永便”。后来朱一直珍藏着这把银镐,朱去世后由他的儿子朱海北将此镐赠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徐世昌对朱启钤也非常信任,评价他“事必果干”,1912年法国巴黎大学授予大总统徐世昌文学博士学位,徐特派朱启钤为专使,赴法代徐接受学位。1916年袁世凯称帝,朱启钤任大典筹备处长,袁称帝失败,他引咎去职,避居天津,经营实业,先后经办中兴煤矿、中兴轮船公司等企业并任董事长,入股新洋灰公司、开滦矿务局。

▲ 今日正阳门

朱启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功不可没。他发起成立的营造学社,是一个泛人文领域的团体,“凡彩绘、雕塑、染织、檬漆、铸冶、传值、一切考工之事,皆本社所有之事。凡信仰传说仪文乐歌,一切无形之思想背景,属于民俗学家之事,亦皆本社所应旁搜远绍者”。

梁思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时,收到父亲梁启超寄来北宋匠人李诫的著作《营造法式》,随书寄来的信中写道:“此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己朱桂辛(朱启钤)校印莆竣赠我,此本遂以寄思成徽因俾永宝之。”梁思成由此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之路,回国后便加入了营造学社。

有一年天津闹水灾,营造学社存在银行库房里的全部调查测绘资料都被水浸泡了,朱启钤自己带着人把它们晾干,裱在坐标纸上。底片已毁,又把过去洗印的照片重新进行翻拍、加印。梁思成能写成《中国建筑史》,这些史料是重要依据。后来朱启钤家资散尽,收藏的册页、古玩、书画也卖得不剩下什么,营造学社只能告一段落。

▲ 朱启钤天津故居

天津五大道马场道164 号,儿童医院对面,有一个大门常年紧闭的院子。院子的围墙很高,只能从外面隐隐约约看见院内一幢小洋楼。门口挂着牌子,这里曾是“朱启钤故居”。1916年,朱启钤退居天津,先住进南市杏花村一处公寓,后来搬到了马场道的这所别墅里。

过去有文章说朱启钤爱吃西餐,说朱家的宴会多么讲究,又说他因为祖籍所以爱吃贵州菜,这些都是不对的。在天津生活的几年里,朱启钤要经营实业,更要潜心文物收藏与研究,闭门读书。朱启钤的书房叫“一息斋”,来自朱熹的话“一息尚存,不容稍懈”。这样一位文人,哪有时间专门研究吃吃喝喝?

▲ 朱启钤手迹

朱家的西洋生活方式不假。朱启钤17岁时与陈光玑结婚,陈自幼丧母,生父将其过继给驻欧洲外交官的堂兄弟陈远济,早年随嗣父旅居欧洲。所以朱启钤也跟随妻子养成了西式生活的习惯。朱家喜欢吃西餐,但是和其他寓公不同,朱家甚至没有厨师,都是两位儿媳做饭。平时朱家的菜很朴素,荤素搭配,简简单单的时令菜。香椿下来了,就吃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冬天就吃大白菜。他最爱吃天津的大白菜,离开天津搬到北京后,儿孙们到冬天总要挑天津的青麻叶大白菜给他带到北京。(文:何玉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