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院创新  儿科联合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肠菌移植,“心”肠同治

 长庆wcqjs 2023-03-17 发布于上海

【编者按】

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以高水平医疗服务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特开辟“十院创新”专栏,集中展示医院在临床诊疗病种、项目上的创新与突破,以弘扬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改革创新的医院发展正能量。

近年来随着公共卫生建设水平的提升,儿科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头疼脑热、上感腹泻”占据主导。为积极应对这一趋势,不断拓展学科诊疗内涵,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与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展开了深度合作,以医院极具优势的“肠菌移植”诊疗手段为支撑,“心”肠同治,倾力打造“儿童孤独症谱系”与“儿童肠道功能障碍”两大特色诊疗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

图片

精神心理与胃肠消化看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系统,实则通过“肠道微生态”这一环节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发育异常、失调,不仅会导致消化、吸收等功能的障碍,引发腹泻、便秘、食物不耐受、营养素缺乏等一系列消化相关问题,更会通过菌群代谢产物作用于神经系统,从而影响心理与情绪。13岁小患者毛毛(化名)治疗自闭症的经历就颇具代表性。

毛毛3岁时就诊断为自闭症,十年来父母一直坚持带他去康复机构干预,虽然可以简单交流,能遵守课堂纪律,但毛毛容易情绪激动,社交能力比正常儿童差,常说一些缺乏意义的话,运动看起来略笨拙,缺乏协调性,还经常有稀便、挑食。去年9月,父母带毛毛志愿参加了上海十院的粪菌移植治疗临床研究项目。第一疗程,毛毛很快学会了吞服胶囊,情绪越来越稳定,生气时不容易激动,大便也成形了,见到陌生人会做反应,在学校做早操也能跟上节奏了;第二疗程,毛毛说话时逻辑性明显改善;第三个疗程,毛毛愿意睡午觉了,每周可以午睡1到2次;第四个疗程,毛毛来复诊时主动给医生送上自己写的祝福卡:“鲜花和绿叶结伴,愿您永远快乐!”

儿科杨蓉主任指出,临床发现自闭症儿童多伴有胃肠道症状如便秘和腹泻、食物过敏和不耐受、菌群失衡、某些营养元素缺乏、饮食结构单一等,这些都提示自闭症的发生可能和肠道功能障碍有关。另外自闭症儿童在1岁以前开始出现症状,大多数发病都在3岁以内,与婴儿肠道菌群的发育进程相重合,提示肠道微生物能否正常发育成熟并保持稳定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通过和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基础研究团队合作,对参与临床研究项目的自闭症患儿的粪便进行了菌群测序,发现菌群结构不同于正常儿童,而给小鼠喂食自闭症患儿的粪便,可以发现其逐渐出现自闭症的相关表现(如迷宫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导致自闭症发生的原因。

目前,儿科和肠道微生态诊治中心共同合作,前期已对100余例自闭症患儿进行了儿童粪菌移植和小肠液移植,也是上海目前完成粪菌移植治疗自闭症例数最多的医疗中心。通过对患儿进行饮食调整,同时进行粪菌移植,接受四个疗程(每个疗程一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疗效,初步统计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患儿有效率可达60%左右,而联合小肠液移植的有效率可以提升至70%以上。根据家长反馈,其中明显改善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睡眠质量改善、排便情况恢复正常、行为语言获得改善。

除了自闭症、孤独症等儿童精神心理疾患,受困于肠道功能障碍的患儿近年来也日益增多,轻则持续性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重则因长期营养不良而影响生长发育,入院时身高仅105厘米、体重仅13公斤的6岁患儿小雨(化名)的治疗过程可谓惊心动魄。

图片

小雨因神经系统肿瘤赴境外手术,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穿孔,两周内接受了三次开腹手术,术后反复腹胀腹痛、粘液便、发热,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又导致肠道难辨梭菌感染……境外医院束手无策,家长带他回国治疗,慕名找到我院小儿结直肠微生态诊疗团队的陈启仪与杨蓉教授。

入院时小雨精神状态极差、腹痛症状明显(进食后加剧)同时伴严重营养不良,肠道菌群检测提示菌群失调伴难辨梭菌感染,病情复杂,多种致病因素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在李宁教授指导下,迅速成立了由儿科、结直肠病专科/肠道微生态治疗中心、营养科、麻醉科及检验科等专家组成的多学科治疗团队。团队制订了初步治疗方案——首先在麻醉科协助下完成深静脉置管,建立生命通道,由营养科专家予以营养支持,通过全肠外静脉营养,稳定内稳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使用生长抑素控制腹泻次数,让肠道休养生息。三天后,患儿不适症状初步缓解。但因腹部多次手术,肠道水肿粘连,少量进食后即有明显腹痛腹胀。如何由静脉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成为接下来治疗的重点。由于存在多个手术吻合口,结直肠病专科陈启仪主任在DSA引导下放置儿童专用型鼻空肠营养管于小肠远端予以肠内营养,不断调整合适的营养液剂型及滴速,稳步提高肠内营养量。与此同时,针对患儿紊乱的肠道菌群及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迅速制备了小儿专用型肠道菌群制剂,中心田宏亮医师为小雨量身定制了个性化肠菌移植方案,通过一个疗程的移植,排便渐渐恢复正常,粘液便逐步减少,每天自主规律排便,小雨消瘦的脸庞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通过两周左右治疗,由全静脉营养过渡到静脉营养联合肠内营养,最后实现全肠内营养。由于前期重度营养不良,遂保留了鼻肠管,出院后继续实施一个月的家庭肠内营养。

今年年初,小雨再次入院接受第二次肠道微生态治疗,此时的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恢复了小朋友的活泼、烂漫,小脸上常常挂着笑容。检查提示各项指标都趋于正常,住院期间也顺利过渡到完全口服进食,拔掉了鼻肠管。经历了诸多磨难的他渡过了一个愉快的元旦和春节,体重也增加了1.5公斤,彻底康复指日可待。

肠菌移植(FMT)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前沿疗法,我院儿科与结直肠病专科/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深度合作,开展儿童孤独症、发育迟缓、多动症、艰难梭菌感染、肠易激惹综合征、慢性便秘、炎症性肠病、营养不良等疾病肠道微生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目前,医院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上海市人体肠道菌群开发与研究技术工程中心约1000m2,包括生物样本库、菌群移植中心、菌群菌液和胶囊制备GMP车间、新型功能菌株研发中心、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检测与生物信息分析中心和大数据储存与分析中心,并组建了包括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团队及菌群与代谢物检验检测与分析团队,与全球同行开展广泛交流和合作。作为全国菌群移植提供产学研的示范应用中心,对菌群移植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