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一位想实现人生逆袭的朋友,都应读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扫地僧一一 2023-03-17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图片

文 | 希锐

发布 | 陶然纪(ID:taoranji2022) 

你好啊,欢迎来到【陶然纪】。



01

1938年春,陕北延安,夜。

某处不起眼的窑洞内,油灯彻夜不息。

一位脸庞瘦削、双眼布满血丝的中年人,借着昏暗的灯光,正伏案桌前,时而眉头紧锁,遐思半晌,时而眼前一亮,奋笔疾书。

因为太过投入,他常常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创作中。

有一次,火星烧焦了棉鞋,他竟浑然不知,好在警卫员及时发现,才避免了一场火灾。

通宵后,他实在太累,就让警卫员帮忙打盆水,洗洗脸,偶尔去院子里转一转,或坐在躺椅闭目养神一会儿,然后接着写。

他甚至一度虚脱病倒,虽然医生嘱咐要其好好休息,但他吃了几片药后,还是强撑病体,继续写作。

这位坚韧执着的中年人是谁?

为什么要如此忘我、废寝忘食地写作?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

图片

之所以要如此用心地写作,是为了尝试解决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个问题,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就一直弥散在中国人民的头顶,大家普遍陷入了前途焦虑:

面对看起来强大无比、势不可挡的日本帝国主义,中国该往何处去?

或者说,中国最终能取得抗战的胜利么?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仅仅10个月左右的时间,中国不少重要城市、地区、交通线被日寇大举侵占,手无寸铁的民众被无辜地杀害。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我方守军虽奋起顽强抵抗,但奈何装备等差距悬殊,不得不一退再退。

一时间,“日本不可战胜、抵抗必亡”的亡国论甚嚣尘上。

日军依旧不满足,在酝酿着新的攻势。

毛泽东的写作,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紧张的时代大环境下进行的。

……

八天九夜后,毛泽东的书桌上,已经堆了一摞厚厚的文稿。

他写完了。

这摞文稿,曾用于在延安的讲演,之后,毛泽东又对其进行了数度的斟酌修改,并综合参考了其他人的意见,1938年7月1日,在《解放》杂志上正式发表。

这就是著名的《论持久战》。

图片

此文一出,犹如拨云见月,一扫人们普遍存在的疑问焦虑,对中国抗战的走向,对中国命运的前途,进行了全面深入具体的估计预判,后续战争的实际发展,也验证了毛泽东的这些估计预判。

同时,这部著作,在国内外也都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被称为国民党内的“小诸葛”白崇禧说:

“这才是克敌制胜的高韬战略!”

同时,他还将《论持久战》推荐给蒋介石,并在蒋的支持下,将这部著作的精神内核归纳为两句话,即“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在取得周恩来同意后,成为了抗战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时任共产党国际总书记的季米特洛夫说:

“有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样透彻过,《论持久战》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论持久战》英文版发布后,一位外国记者给予了高度评价:

“不管中国人对共产主义的看法怎样,不管他们所代表的是谁,大部分中国人现在都承认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和国际的因素,并且无误地描述了未来的一般轮廓。”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说:

“我很佩服《论持久战》。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

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菲利普·载维达甚至有些夸张地说:

“图书馆里的书架,都被那些称颂毛泽东为卓越的游击战权威的书压弯了。”

而且,《论持久战》和《孙子兵法》一起,被列入了美国西点军校的必读书目。

图片

毛泽东的这部《论持久战》,之所以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获得这么多的赞誉,成为经典著作,在我看来,除了对战争局势做出了准确判断,勾勒了战争的最终走向,体现了高超的战略眼光,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

它具有普适性。

正因为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具有普适性,所以时隔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读起这部伟大的著作,依旧常读常新,能从中获得无穷的启迪。

那,这种普适性体现在哪里呢?

仔细研读《论持久战》后,我认为,这种普适性在于,它揭示了:

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实现逆袭的底层逻辑。

且,实现逆袭的主体,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都适用。

所以,我建议每一位想实现人生逆袭的朋友,都应读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那么,《论持久战》中的这套底层逻辑具体有哪些内容?

又该如何结合我们自身,加以有效应用呢?

想要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

《论持久战》,具体都讲了什么?

图片


02

首先,十分直观的一点,《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为了驳斥当时流行的亡国论、速胜论,科学预测抗战走向,提振中国人民信心的著作。

关于这一点,我们上文已有所提及。

具体来看,这部著作,全文共计5万多字,分为二十几个方面,从“问题的提起”、“问题的根据”开启论述,驳斥亡国论、速胜论,进而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持久战”。

对于“持久战”,毛泽东花了极大的力气、笔墨来进行论述。

包括进行持久战的原因、持久战的3个阶段,并由“持久战”延展开来,将其放置在整个中日抗战的错综复杂的战场上,进行系统的推演,对于此,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犬牙交错的战争”。

在这场“犬牙交错的战争”中,“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轮番登场,看似相互割裂分割,实在共同统一在持久战三个阶段之中,并努力做到“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保证战争中主动权在我,一点点走向胜利。

图片

而且,毛泽东没有停留在单纯的军事层面去论述持久战,他将军事与政治相结合,明确了这场战争的政治目的、根本目的,以及进行政治动员的必要性,同时,下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著名论断,一针见血,只指问题的本质。

最后,综合上述种种分析思考,他明确地得出结论:

“亡国论者看敌人如神物,看自己如草芥,速胜论者看敌人如草芥,看自己如神物,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的意见相反: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以上,就是《论持久战》这部著作的整体结构和大致内容。

在我看来,整部著作的核心与灵魂,就是毛泽东所提出的持久战的3个阶段,而这3个阶段,也是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实现逆袭的底层逻辑。

具体是哪3个阶段呢?

毛泽东在文中说:

“中日战争既然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那末,就可以合理地设想,这种持久战,将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但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

客观现实的行程将是异常丰富和曲折变化的,谁也不能造出一本中日战争的“流年”来;然而给战争趋势描画一个轮廓,却为战略指导所必需。

所以,尽管描画的东西不能尽合将来的事实,而将为事实所校正,但是为着坚定地有目的地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导起见,描画轮廓的事仍然是需要的。”


对于毛主席所提出的3个阶段,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总结来看就是:

“防御-相持-反攻。”

何以见得?

一开始,日军强大,来势汹汹,我方居于劣势,自然要以防守为主,保存实力,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随着局势的发展,日军分散在了面积广大、地势复杂的中国大地,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和攻势,我方与之相互拉扯,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相持;

由于日军长年累月的战争,造成日本国内经济衰退,社会不稳定,这反过来又对日军的给养产生了巨大影响。

加上内外多方势力的推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心所向,日军必然式微,我方终将在这股时代的浪潮趋势中国,获得最终的胜利。

图片


03

放到我们的人生上,这套逻辑不也同样适用吗?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生于人世间,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种种磨难,诸如日常生活、升学考试、工作创业、婚丧嫁娶,如此种种,逃不开也抹不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活着本身,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实就是在经历一场场战争。

在这一场场战争中,有的人选择佛系躺平,虚度年华,有的人选择焦虑抱怨,畏葸不前,还有的人为了实现所谓的出人头地,走了歪路,最终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这些人,与抗日战争中,那些无病呻吟的人,那些消极颓丧的人,那些缴械投降当汉奸的人,有什么区别吗?

在我看来,并不半点区别。

面对肆意奔涌而来的种种困难,会产生逃避恐惧的心理,是人性所致,因而上述种种,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并不奇怪。

但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告诉我们,其实,我们的人生,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

而这种选择,就是上文所说的“防御-相持-反攻。”

首先,是防御阶段。

面对困难,不要慌。虽然一开始自身的实力不够,被现实打得鼻青脸肿,但这并不能成为你自暴自弃、消极逃避的理由,我们要做的,是承认现实,并最大程度地保存自己当前的实力,冷静下来,分析自己与现实的差距,制定相应的计划,默默踏实地努力。

其次,是相持阶段。

因为你的坚持努力,你在一点点变强,实力有所增长,但困境依旧存在,并未得到根本的消除。在于困难的博弈之间,或许,你的耐心正在被一点点消耗,因为你觉得做得再多,也是徒劳无功。

其实,这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唯有突破这个临界点,人才会进入到一种全新的状态之中,整个局面才会豁然开朗。

最后,是反攻阶段。

在正确的方向上,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不懈努力奋斗,终于,你的实力大增,面对相应的困境,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而是能从容应对,最终破局而出,实现人生逆袭。

须知,放弃很容易,但坚持更酷。

每当你感到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不妨读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透过内容本身,结合自身所遇到的问题去读,相信它会成为你人生路上重要的指南针、强心剂。

另外,陶叔曾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对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做出过解读,并基于持久战的框架,来看待和尝试预测俄乌战争,观点到位,分析准确,我读后很有启发,大家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原文:

通过《论持久战》,毛泽东要教给我们什么?

图片

化用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的一句话,以此作结:

我们也不是不喜欢速胜,谁也赞成明天一个早上就把“困难”(原话为“鬼子”)赶出去。

但是我们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

因此,我们客观地并全面地估计到一切敌我情况,指出只有战略的持久战才是争取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而排斥毫无根据的速胜论。

我们主张为着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条件多具备一分,胜利的时间就早一日。

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缩短突围(原话为“战争”)的过程,而排斥贪便宜尚空谈的速胜论。”


简单来说就是:

面对困难,不要怕,也不要急,不要逃,也不要气,先冷静,慢慢来,一点点解决,局面终会逐渐打开的。

共勉。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