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出“带感”的记叙文

 宝妞 2023-03-19 发布于河南

感觉自己文章写得挺好的,怎么老师看完偏说“平平淡淡”?别人的文章仿佛天然带着魔力,尤其是一些小说,总能轻而易举让人欲罢不能,差距到底在哪儿呢?

毕淑敏《我的五样》是一篇关于“课堂心理游戏”的短文,篇幅不大、内容平常,却让人读得惊心动魄、深受感动。

个中奥秘在于——

一、让读者跟一起疑惑

这个法宝也叫“学会用问号”。

在《我的五样》里,就有很多这样关键性的问句,正是这些直戳人心的问话,营造了层层递进的悬念,调动了我们的共鸣

文章的前半部分,作者跟随老师的指示,深思熟虑挑选了五样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物。谁知,老师竟开始“辣手摧花”,要同学们将好不容易做好的选择一样一样丢弃!

当作者把几样东西一件一件狠心划去时,她这样写——

老师说,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

请将剩下的四样当中,再划去一样,仅剩三样。

……

老师说,继续划去一项,只剩两样。这时教室内变得很寂静,好似荒凉的墓冢。每个人都在冥思苦想举棋不定。我已顾不得探察别人的答案,面对着自己人生的白纸,愁肠百结。

笔、阳光、空气……何去何从?

试想,若读到此处被打断,心情该多么郁闷、多么烦躁啊!笔、阳光、空气,到底该舍弃哪样?作者会如何抉择?舍弃之后,作者又会遭遇什么?

瞧,我也连问三句,是不是越问,越想知道答案;越问,越急着想往下看。

随着残酷的“减法”不断推进,作者心里的答案慢慢清晰了,终点在望,可“问号”又来了——

笔和阳光。它们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深的两难。

留下阳光吧——心灵深处在反复呼唤……

只是,我在哪里?在干什么?我扬起头来问天。

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

那生命的存在,于我还有怎样的意义?

这几个反问,使全文的悬念达到了最高潮,作者将如何回答内心?如何做出最终的抉择?

这就是通过“问号”来营造悬念的方法。

为什么一个简单的“问号”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为疑问需要解答,问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一定有个谜底等待解开!所以,“问号”的本质,就是“说话说一半”“不把话说完”。你问了,却不答,吊住了读者的胃口,读者不上瘾才怪呢!

掌握了这一法宝,我们可以在写作中多用一些“反问”“疑问”,甚至“明知故问”,在设置悬念的同时,还能调动你行文的语气,让文章的可读性大大增加!

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我们都写过“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如果以“我印象最深的人,是一个警察叔叔……”就稍显平淡了。一旦用上问号:

我印象最深的人,是爸爸吗?他天天接我上下学。是妈妈吗?我每天吃她做的饭。还是我的同桌?我的老师?还是……其实都不是,那到底是谁呢?他就是……

是不是比原来带感多了?

跟着感觉走

所以,要提升文章的悬念感、增强阅读的吸引力,记住,把文章中的关键句(总起句、过渡句、收尾句),改写成合理的“疑问句”——那些被“句号”掩埋的情绪,将瞬间破土而出!

二、让读者跟你一起犹豫

这个法宝也叫“给足选项”。

什么意思呢?请看《我的五样》——

当生命中最重要的前四样“水、空气、阳光、鲜花”已经确定,最后一个位置,该留给谁呢?作者笔锋一转:

我偷着觑了一眼同学们的答案,不禁有些惶然。

她为什么惶然?原来,身边的答案五花八门,看起来都好有道理!

有的人写的是:“父母”。我顿时感到自己的不孝,是啊,对于我的生命来说,父母难道不是极为宝贵的因素吗?……

有的人写的是“孩子”。一看之下,我忐忑不安,甚至觉得自己负罪在身。那个幼小的生命,与我血脉相承,我怎能在关键的时刻,将他遗漏?

有的人写的是“爱人”。我便更惭愧了……彼此已商定不是生命的必需,排名在外,也有几分理由吧?

有人写“父母”,有人写“孩子”,还有人写“爱人”——是啊,有谁是不重要的呢?

于是,悬念又产生了。选择纷繁复杂,位置只剩一个,该留给谁呢?

因此,给足选项,不仅可以营造文章的悬念,还可以体现你的积累。你的选项越独特、越难选,你的才华就越彰显。

顺便你也会发现,每一个选项的结尾,作者依然在用我们的“法宝一”,问号。每一个问号,展现了选择的摇摆,营造了越来越多的悬念。

这里要强调的是,“给足选项”的关键是,要保持各个选项的重要性是相当的。可别让人一看,A明显好于B,选择起来没什么难度,那也就没什么悬念了。一定是每个选项都很诱人,最终却只能选一个,这样悬念才出得来!

你可能要苦恼了,每天生活三点一线,真的没那么多积累啊!别急,悬念的紧张度,并不简单地取决于选项的多少——当你看到老奶奶摔倒,你的选项只有两个:扶,还是不扶?

扶,是助人为乐,可上学会迟到,甚至还会被讹;不扶,没有风险,但老人在呻吟,你的良知在呐喊……

所以,扶,还是不扶?

瞧,虽然只有两个选项,但只要旗鼓相当、难以抉择,悬念也能油然而生。

所以,写文章时别一个劲儿想着快点儿结尾,要来点儿“闲笔”——我希望A,可突然发现B也不错,甚至C也很好!接着,把A、B、C各自的优势娓娓道来——说穿了,把自己想成“商场导购员”,给出一堆“产品”,读者大人,请您帮忙挑一挑吧!

作为读者,能不立刻低头、陷入其中吗!

三、让读者陷入你的节奏

最后这个法宝,看似简单,却最能体现你写作的成熟度。

学会分段、善用短句,就能建立文章的节奏,形成一种随时冒出悬念的阅读快感。

《我的五样》里是这样写的——

我已经约略猜到了老师的程序,便有隐隐的痛楚弥漫开来……

果然,老师说,继续划去一项,只剩两样……

作者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上面两大段中,她对痛苦的描绘是非常形象、具体的,痛苦如“乌云大兵压境”“似一条苦难巷道,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写得无比耐心、细致,可到真正选择的时候,语言却忽然变得十分简洁、爽利——

笔、阳光、空气……何去何从?

闭起眼睛一跺脚,我把“空气”划去了。

这两句,作者是分成两段写的。

短短两句,为什么不合成一段?

分段,意味着阅读上的停顿,仿佛下定决心、一鼓作气、长痛不如短痛也好像用尽力气,不得不稍事休整,才有力气继续往下说……

悬念感、紧张感,不知不觉就产生了。

当你试图在文章中说出一个答案时,试着切切节奏、换换行——

想象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我一转身,发现桌上竟然放着妈妈给我温的牛奶,可刚刚我们明明大吵了一架啊!

可以写成:

我一转身——

桌上竟然放着妈妈给我温的牛奶!

我们明明大吵了一架啊!

原句虽然也能抒情表意,可一分段,节奏感就立刻出来了。因为每个分段,都暗含着你情绪上的停顿、震惊,不仅可以省略一些连接词,还能营造出了一个接一个的小悬念——

转身看到了什么?

妈妈怎么还愿意为我温牛奶?

无声的母爱,在悬念中丝丝展露。

所以,在文章的关键处,当你写出一个饱含情感(无论是悲伤、激动、快乐还是震惊)的长句子时,试着将它分成几行。节奏感、悬念感,立刻被你信手拈来了!

营造悬念真的不难,而且真的管用,试着用好以上三个悬念技巧,“波澜不惊”的文章也会立刻“汹涌澎湃”。

当然,悬念虽好,不要“贪杯”哦!毕竟,好文章背后那万古不变的真理,永远是你那真挚、深厚的感情。

摘自《中学生博览·文艺憩》2022年第2期,作者莫笑君。

我的五样

毕淑敏

老师出了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我拿着笔,面对一张白纸,周围一下静寂无声。万物好似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平铺直叙摆在那里,等待你的手挑选。货筐是那样小而致密,世上的林林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也许是当过医生的缘故,在片刻的斟酌之后,我本能地挥笔写下:空气、水、太阳……

这当然是不错的。你不可能设想在一个没有空气和水的星球上,滋长出如此斑斓多彩的生命。但我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如果继续按照医学的逻辑推下去,马上就该写下心脏和气管,它们对于生命之泵也是绝不可缺的零件。结果呢,我的小筐子立马就装满了,五项指标支出一净。想想那答案的雏形将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空气、水、阳光、气管、心脏……哈!充满了严谨的科学意味,飘着药品的味道。

可这样写下去,毛病大啦。测验的功能,是辅导我们分辨出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因子,以致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和丧失时,会比较镇定从容,妥帖地排出轻重缓急。而我的答案,抽象粗放大而化之,缺乏甄别和实用性。

于是我决定在水、空气、阳光三种生命要素之后,写下对我个人更为独特和生死攸关的症结。

第四样,我写下了——鲜花。

真有些不好意思啊。挂着露滴的鲜花,是那样娇弱纤巧,我似乎和庄严的题目开了一个玩笑。但我真是如此地挚爱它们,觉得它们不可或缺。绚烂的有刺的鲜花,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短暂的艰难,我愿有一束美丽的玫瑰,陪伴我到天涯。

我偷着觑了一眼同学们的答案,不禁有些惶然。

有的人写的是:“父母”。我顿时感到自己的不孝,是啊,对于我的生命来说,父母难道不是极为宝贵的因素吗?且不说没有他们哪来的我,就是一想到他们可能先我而去,等待我们的是生离死别,永无相见,心就极快地冰冷成坨。

有的人写的是“孩子”。一看之下,我忐忑不安,甚至觉得自己负罪在身。那个幼小的生命,与我血脉相承,我怎能在关键的时刻,将他遗漏?

有的人写的是“爱人”。我便更惭愧了。说真的,在刚才的抉择过程中,我几乎将他忘了。或许在潜意识里,认为在未曾识得他之前,我的生命就已经存在许久。我们也曾有约,无论谁先走,剩下的那人都要一如既往地好好活着。既然当初不是同月同日生,将来也难得同月同日死,彼此已商定不是生命的必需,排名在外,也有几分理由吧?

正不知将手中的孤球,抛向何处,老师一句话救了我。她说,这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不必从逻辑上思索推敲是否成立,只要是你赞成的事物即可。于是我想到电脑。电脑在此处,并不只是单纯的工具,而是一种象征,代表我挚爱的劳动和神圣的职责。很快联想到电脑所受制约较多,比如停电或是病毒入侵,都会让我无所依傍。唯有朴素的笔,虽原始简陋,却可朝夕相伴风雨兼程。

于是在洁白的纸上,留下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水、阳光、空气、鲜花和笔(未按笔画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同学们嘻嘻笑着,彼此交换答案。一看之后,却都不做声了。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的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比如某男士的“足球”,某女士的“巧克力”,在我就大不以为然。但老师再三提示,不要以自己的观点去衡量他人,于是不露声色。

接下来,老师说,好吧,每个人在你写下的五样当中,划去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一样,只剩下四样。

权衡之后,我在五样中的“鲜花”一栏旁边,打了个小小的“×”字,表示在无奈地选择当中,将最先放弃清丽绝伦的花朵。

老师走过来看到了,说,不能只是在一旁做个小记号,放弃就意味着彻底的割舍,你必须要用笔把它全部删除。

依法办了,将笔尖重重刺下。当鲜花被墨笔腰斩的那一刻,顿觉四周惨失颜色,犹如本世纪初叶的黑白默片。我拢拢头发咬咬牙,对自己说,与剩下的四样相比,带有奢侈和浪漫情调的鲜花,在重要性上毕竟逊了一筹,舍就舍了吧。虽然花香不再,所幸生命大致完整。

请将剩下的四样当中,再划去一样,仅剩三样。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商榷的断然压力。

我面对自己的纸,犯了难。阳光、水、空气和笔……删掉哪一样是好?思忖片刻,我提笔把“水”划去了。从医学知识上讲,没有了空气,人只能苟延残喘几分钟,没有了水,在若干小时尚可坚持。两害相权取其轻吧。

也许女人真是水做的骨肉,“水”一被勾销,立觉喉咙苦涩,舌头肿痛,心也随之焦枯成灰,人好似成了金字塔里风干的法老。

我已经约略猜到了老师的程序,便有隐隐的痛楚弥漫开来。不断丧失的恐惧,化作乌云大兵压境。痛苦的抉择似一条苦难巷道,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果然,老师说,继续划去一项,只剩两样。这时教室内变得很寂静,好似荒凉的墓冢。每个人都在冥思苦想举棋不定。我已顾不得探察别人的答案,面对着自己人生的白纸,愁肠百结。

笔、阳光、空气……何去何从?

闭起眼睛一跺脚,我把“空气”划去了。

刹那间好像有一双阴冷的鹰爪,丝丝入扣地扼住我的咽喉,顿觉手指发麻眼冒金星,心擂如鼓气息屏窒……

我曾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冰山上攀援绝壁,被缺氧的滋味吓破了胆。隔绝了空气,生命便飘然而逝,成为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讨论。

好了,现在再划去一样,只剩下最后一样。老师的音调很温和,但执着坚定充满决绝。对已是万般无奈之中的我们,此语不啻惊雷。

教室内已经有轻轻的哭泣声。人啊,面临丧失,多么软弱苦楚。即使只是一种模拟,已使人肝肠寸断。

笔和阳光。它们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深的两难。

留下阳光吧——心灵深处在反复呼唤。妩媚温暖明亮洁净,天地一片光明。玫瑰花会重新开放,空气和水将濡养而出,百禽鸣唱,欢歌笑语。曾经失去的一切,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归来。纵使除了阳光什么也没有,也可以在沙滩上直直地晒太阳哇。

想到这里,心的每一个犄角,都金光灿烂起来。

只是,我在哪里?在干什么?我扬起头来问天。

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

那生命的存在,于我还有怎样的意义?

自问至此,水落石出。我慢而稳定地拿起笔,将纸上的“太阳”划掉了。

偌大一张纸,在反复勾勒的斑驳墨迹中,只残存下来一个字——“笔”。

这种充满痛苦和抉择的测验,像一个逐渐缩窄的闸孔,将激越的水流凝聚成最后的能量,冲刷着我们的纷繁的取向。当那通道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时,生命的重中之重,就简洁而挺拔地凸现了。

感谢这一过程,让我清晰地得知什么是我生命中的真爱——就是我手中的这支笔啊。它噗噗跳动着,击打着我的掌心,犹如我的另一颗心脏,推动我的四肢百骸。

我安静下来,突然发现周围此时也很安静。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般,单纯而明朗了。

我细心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桨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