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课堂:《周颂·思文》/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2027期)

 ljian21 2023-03-19 发布于陕西


天语说

《国语·周语上》载芮良夫所说的一段话中,原文是:“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并未言是周公所作。

周颂中祭祀先王之作,大都篇幅简短。《思文》篇幅之简短,恰恰反映当时政治之清明,国势之强盛,这与鲁颂中冗长不堪且有媚上之讥的《閟宫》的可悲创作背景适成强烈对照。

赏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国语·周语上》载芮良夫所说的一段话中,原文是:“故颂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尔极。’”并未言是周公所作。
周颂中祭祀先王之作,大都篇幅简短。《思文》篇幅之简短,恰恰反映当时政治之清明,国势之强盛,这与鲁颂中冗长不堪且有媚上之讥的《閟宫》的可悲创作背景适成强烈对照。
当年周武王以“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在牧野伐灭“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的纣王,建立起西周王朝,救万民于水火。周武王灭商以后,攻下了商国都城朝歌,纣王被迫自焚而亡。因为商的贵族仍保存很强的实力,为了加强巩固统治,加强控制,周武王仍然让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继承王位,统治殷商的国都。但武王又不放心,怕这是放虎归山,于是安排了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商国都周围的三国,监视武庚的一举一动,史称“三监”。不久后,周武王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姬诵继位,也就是周成王。由于成王还很小,不能处理军国大事,而且天下刚平定,各种势力都在盯着周政权,出于大局考虑,将国家的大事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姬旦,周公姬旦代替周成王行使军政大权。却没有想到,管叔、蔡叔、霍叔知道了,三人因为猜忌和嫉妒,想一起造反,可他们三个实力又不够,于是三监拉拢武庚和他们一起造反。而武庚早就等着这样的机会,虽说武庚在表面上表现出臣服,但心里恨透了周王,所以听到这事,觉得自己也许会翻身,就跟着“三监”一起出兵。他们还串通了淮夷、徐夷、奄人等部落在成王元年起兵反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监之乱” 。于是周公决定亲征,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东征军很快就平定了叛军。武庚和管叔被杀,蔡叔辈流放,霍叔被削职贬为庶人。另一边姜太公吕尚也解决了淮夷、徐夷、奄人等部落。周公东征胜利后周公在朝歌东面建了一座新城,叫洛邑,把商贵族作为俘虏,把他们迁了过去,并派兵严加看管。周公旦的东征不仅扫清了商朝的反动势力,还让周朝的领土在东方得到扩大。 
周公率军胜利归来,成王与太公等朝中大臣,亲迎到镐京的南郊外。为了感谢祖先的保佑,周成王率领周氏宗族所有人员及文武百官在宗庙进行祭祀。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盛装出席,天子的服饰在《周礼》中也有明确的规定: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中央为璧,谓用一大玉,琢出中央,为璧形,亦肉倍好为之。四面琢,各出一圭。为了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四方百姓都能够有好的收成,周人便在玉璧的四周都附上玉圭,以求上帝庇佑四方。
在周代的祭祀活动中,会有焚烧玉器生烟来和上帝沟通的仪式。
仪式的第一个步骤为燔柴升烟,即点燃木柴制造烟雾来和神灵取得联系。为了表达对于神灵的尊敬,周人在春郊祈谷仪式上还会在柴堆中加入部分玉器。之后便是杀牲和荐血腥,这个仪式需要周天子来完成,他要牵着事先选中的公牛,在士大夫的指引下走上祭坛,之后用玉璧礼神。君向代表祖先的“尸”五次献酒之后,君再赐玉爵于卿;君向“尸”七次献酒后,君再赐瑶爵于大夫;九次献酒之后,赐散爵于士。代表“祖先”的“尸”先饮酒之后,君才赐爵于臣。代表祖先神的“尸"饮酒之后,君再以不同质地的爵赐给不同身份的臣下酒,“赐爵”的背后其实有“施惠”的意味。在射杀牛之后,人们并不会在第一时间将其肢解,而是取鲜血来祭祀众神。在祭祀完成后,才会有专人将牛肢解,然后取出其身体中最精华的七个部分,来献给神明,然后将其放到柴堆上,与其他玉器一起焚烧。在祭祀仪式举行的过程中,这时舞者开始进行伴表演,乐师开始演唱:“思念追思先祖后稷的治理国家的功德,能够配享与上天一同受祭祀。让天下黎民百姓丰衣足食,民生好转全是你的无上功德.......在燃烧殆尽后,祭祀仪式也就告一段落了。王室为光宗耀祖,百姓为感激解放,这就造成了对新政权、自然也包括对新政权先王们热情讴歌的盛况。于是乎这歌声在空中飘荡,飘到天地间的角角落落,就有了今天的 周颂·思文
原文:
周颂·思文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注释:
⑴思:思念、追思。文:文德,即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功德。 
⑵后稷:周人始祖,姓姬氏,名弃,号后稷。舜时为农官。克:能够。
⑶配:配享,指一同受祭祀。彼:那个。立:通“粒”,米食。养育的意思。
⑷烝民:众民。极:极至,此指无量功德。  
⑸贻:遗留,给予。来:小麦的全称。牟:大麦的古称。  
⑹帝:帝舜,一说上天。率:都、遍。育:孕育。  
⑺陈:遍布。常:常规,此指农政。时:此。夏:中国。  

译文

思念追思先祖后稷的治理国家的功德, 

能够配享与上天一同受祭祀。

让天下黎民百姓丰衣足食,

民生好转全是你的无上功德。


遗留给我们了大麦和小麦。
上天让后稷为推广农业教民稼穑。
农耕不必局限在周族之内,
全国推广农政使百姓成为生存手段。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祭祀周王先祖后稷的诗歌。全诗分为二章,每章四句,共八句。周颂中祭祀先祖的诗篇,大都篇幅短简。因周朝历代先祖的丰功伟绩,家喻户晓。西周王朝,救万民于水火。王室为光宗耀祖,百姓为感激解放,这就造成了对新政权、自然也包括对新政权先王们热情讴歌的盛况。周颂都是西周早期的作品,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周代先王的颂扬尤为热烈。
后稷是周人的始祖,他是“五帝”之一的帝喾和有邰氏女姜媛所生,所以他的封地也在邰地。有邰氏是炎帝部落的后裔,所以周人身上流的是东羌人和西羌人的混合血。但是要说后稷的功劳最大,个人以为有些不妥。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像后稷这样分封的部落成千上万,能走到最后的寥寥可数,而决定部族兴衰的主要是后代的发展。如果周人不强大,也会有另一支部落发展壮大,这是历史的必然。后稷从小便胸怀大志,好摆弄瓜豆,长大好,更是擅长农业,他种的地收成都十分好,并且,他把经验都传授给老百姓们,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后稷被奉为稷神或农神。
首章诗人吟唱:“思文后稷,克配彼天。”思念追思先祖后稷的治理国家的功德, 能够配享与上天一同受祭祀。“立我烝民,莫菲尔极。”让天下黎民百姓丰衣足食,民生好转全是你的无上功德。
二章诗人继续吟唱:“贻我来牟,帝命率育,”遗留给我们了大麦和小麦。上天让后稷为推广农业教民稼穑。“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农耕不必局限在周族之内,全国推广农政使百姓成为生存手段。诗歌特别突出的赞扬了后稷在农业上的伟大成就和贡献。后稷是周人的始祖,奠定了周部落的基础。不仅是周民族的英雄,也是一位创造农业文明的英雄,养育了后世的无数百姓。简短的歌辞一再回环重复,气氛非常庄严,人们会感觉置身于神奇力量的控制之中,参与盛典的自豪荣幸和肩负上天使命的虔诚在此间密切融合。
韦昭注中,才成为“言周公思有文德者后稷,其功乃能配于天”。但是韦注本意只是说《思文》的内容乃反映周公所“思”,并非即指为周公所作,应当不难分辨。《思文》确实也体现了周公的思想。是因为周公辅佐文王、武王、成王三世,于强国、灭商、平乱,功勋卓著,而重农保民又是其一贯坚持的政治原则。可见,就理解《思文》的意旨而言,确实可以、而且应该联系周公;但是,就此认定周公为作者,终究不可取。
周颂,是《诗经》中的祭祀诗,是周代文化的重要内容,他们的祭祀对象是周人的祖先,那些为周氏部落作过重要贡献的先祖们,这也说明了周人崇拜祖先是重要的宗教观念。周人“以德配天”思想文化的天命观,其目的就是为了强化新王朝的统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人对祭祀的时间、地点、次数,用牲的数量也有了定制,而且在能简化的地方尽可能的做了简化,周人似乎通晓祭祀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他们已经认识了到:“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这种理性的做法使祭祀有了很大的进步。总之,作为我国礼乐文化典型的周朝,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它独特的祭祀观念。  
天语小诗:
为《周颂·思文》而作
文:闻天语
供果 祭品
都已经摆好了
穿越火焰
让我们与
祖先的灵魂一起
一年一度的台阶上
有崇拜 有祈求
有明灭香火的肃穆
让祖先的灵魂进来
为我们
洁净的灵魂赐福
我们歌颂着
祈祷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