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巴胺与内啡肽,你选哪个?

 小双叨日常 2023-03-20 发布于上海

今天看了武志红老师关于多巴胺与内啡肽的一篇文章,主旨是:远离多巴胺,靠近内啡肽。

这两者都是大脑在某种情境下分泌的化学物质。其区别简单来说,多巴胺就是一时的爽,而内啡肽是持续的快乐。

多巴胺靠的是刷抖音,打游戏,吃甜食,抽烟,喝酒,性等引发的兴奋与愉悦,来的容易,去的也快。爽完更加焦虑和空虚痛苦,又会继续追寻新的爽点,从而循环往复,难以自拔。有点像“精神毒品”。

内啡肽是通过:努力学习考过一门很难的功课,认真完成一项高难度工作任务,跑完一个马拉松,坚持跑步把身体机能提升起来等,靠着“虐”自己,克服本能产生内啡肽这种镇痛剂,而获得成就感。

仅从分子式来看,内啡肽的分子结构也好,分子量也罢,都远远高于多巴胺,所以它的持久性强也是很自然的事。

But,

我问女儿,你要哪种快乐?她不假思索,当然是前面的快乐啊,快乐就是快乐,干嘛要先吃苦再得到呢?是啊,如果追求快乐的目的就是快乐本身,那为什么非要经过吃苦得到的快乐才显得更加高贵呢?人类进化千万年,都没有淘汰掉多巴胺这种短线快乐毒品,那就一定有它的道理和存在的意义所在。

如果说获得成就感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上行,但是翻山越岭总有累,倦,疲的时候,停下来吃口肉,喝口酒,打闹玩乐放纵一会,让四肢百骸都充溢着极乐的爽感,焕发出崭新的活力,才更有精神和动力继续爬,不是挺好的?年纪越大,非A即B的选择就越来越少。

苦行僧的目的从不是追求苦本身,而是历经万苦终成大道。沉沦欲海,而又能片刻抽身;在不断超越的道路上,间歇性放纵,才能张驰有道,走的更远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