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灿烂千阳这本书好在哪里?

 是酱小油呀 2023-03-21 发布于浙江

这本书非常清楚的告诉每一位读者,良好的知识教育、舒适的家庭氛围、卓越的个性特征,对一个人的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换言之,一个人所能得到的属于她的快乐,从一开始就已经由这个人的个性、家庭和所受到的教育规定了。



小说中的两个女主人公——玛丽雅姆和莱拉,面对同样的困境,同一个爱家暴的男人,表现却有着鲜明的对比。

玛丽雅姆自从和拉希德结婚后,一直委曲求全,遇到丈夫的大发脾气,她总是战战兢兢,时时刻刻都在容忍他和她说话的语气,承受他的指责、嘲弄和辱骂。即使被家暴,第一反应也是选择道歉求饶;

而莱拉面对同样的男人、同样的家暴,反应截然不同,即使知道打不赢,也要拼尽力气反击回去、奋战到底。

就好像二人在一次对话中体现的那样,玛丽雅姆认为拉希德会理所当然的家暴,因为“你给他生了一个女儿”,而莱拉的反应却是“我适应不了那种事情,因为我不是在人们会做出那种事情的家庭长大的”:

“我不能让他那么做,”莱拉说,“我不是在人们会做出那种事情的家庭长大的。”

”“现在这个才是你的家啦。你应该学会适应它。”

“我现在适应不了那种事情。将来也不会。”

“他也会对付你的,你知道的,”玛丽雅姆说,用一块抹布擦着手,“就快了。你给他生了一个女儿。所以,你知道的,你的罪行比我的更加不能得到他的饶恕。”

而事实也证明莱拉的坚韧果敢、勇于抗争,不仅影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还唤醒了玛丽雅姆的自我意识觉醒。

在拉希德又一次家暴莱拉的时候,玛丽雅姆一改往日的懦弱和无助,直接用一把铁锹杀死了他。

书里有一句话形容了玛丽雅姆当时的心境:

“这么做的时候,玛丽雅姆突然想起,这是她第一次决定自己生活的轨迹。”

“打定主意之后,玛丽雅姆把铁锹砸了下去。这一次,她使尽了浑身的力气。”

除此之外,受过教育、在爱的环境下长大的莱拉,对于玛丽雅姆的影响更是方方面面。

在遇到莱拉之前,玛丽雅姆的世界里没有温暖与光明,没有精神世界的乐趣,有的只是屈辱与顺从,只是每日默默低头洗碗,一遍又一遍拿掸子清扫阳台。可莱拉却会告诉她,人与人之间能有一种不无顾忌且令人愉快的相处,生活再糟糕,也应该抽出空来分享三杯茶:

“我知道外面很凉,但你觉得像我们这样的罪人到院子里喝一杯茶怎么样?"

玛丽雅姆露出惊讶的神色:“我可不能去。我还得切肉和洗大豆。”

“这些事情明天早上我来帮你做。”“我还得把这里清扫一下呢。”

“等我们一起来做吧。如果我没弄错的话,还有一些吃剩的甜饼。用来配茶简直太棒啦。”

玛丽雅姆把抹布放在灶台上。她卷起衣袖,调整了头巾,将一绺头发抹到后面;莱拉察觉到她很紧张。

“中国人说宁可饿三天肚子也不能一天没茶喝。”

玛丽雅姆笑了起来,“这句话说得好。”

“就是。”

“但我不能待太久。”

“就喝一杯。”

她们坐在屋外的折叠椅上,用手指从一个碗里拿甜饼吃。她们每人喝掉两杯茶,当莱拉问她要不要来第三杯的时候,玛丽雅姆说好。

这样的接触和影响,逐渐让玛丽雅姆开始渴望和莱拉在院子里分享三杯茶,此后甚至成为了一个晚间仪式。

回看两人的成长经历,玛丽雅姆一生所受教育、所得到的爱是少之又少。

幼年时,生活在附近村子里的法苏拉赫毛拉曾主动担任了她的老师,教她写字、背诵《古兰经》,可一旦母亲过世,父亲和继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她嫁出去,自此也断了和老师的联系;

在感情方面,她虽然短暂的得到过父亲的宠爱和丈夫的温情,但这些都只是昙花一现,“哈拉米”的身份和薄情寡义的身边人,注定了她无尽痛苦与麻木的一生。

而莱拉的成长环境则是截然相反。

她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 有一个重视教育的父亲,虽然上面有两个哥哥,但父亲对她的偏爱不减分毫。

父亲会在空闲的时候带她出去游览名川大山,会耐心细致的告诉她:

“我希望你们来看看祖国的遗产,孩子们,来了解它丰富的过去。你们知道的,有些东西我可以教你们。有些东西你们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但有些东西,怎么说呢,得你们亲自去见识和体会。”

会告诉她女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我知道你还小,但我希望你现在就明白并且记住这个道理,他说,婚姻可以等待,教育却不行。你是一个非常、非常聪明的女孩。真的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莱拉。这一点我很清楚。我还知道等到这场战争结束了,阿富汗将会像需要它的男人一样需要你,甚至比需要它的男人更加需要你。因为,如果一个社会的女人没有受过教育,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进步的可能,莱拉。没有可能。”

即便身边战火连天,父亲仍会满怀欣喜的和她畅想未来:

“我会找工作,干上几年,等存够钱了,我们就开一家阿富汗餐厅。不是什么高级餐厅,我跟你说,就是一个小地方,几张桌子,一些地毯。也许可以挂几幅喀布尔的照片。我们将会让美国人尝到阿富汗的美味。就凭你妈妈的手艺,我看他们排队会排到马路上去。”

“还有你,你当然要继续上学了。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让你得到良好的教育,绝对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先上高中,然后上大学。不过在你空闲的时候,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帮忙打打杂,写菜单啦,给客人倒茶水啦,诸如此类的事情。”

爸爸说他们的餐厅将会承办生日宴会、订婚仪式和新年聚会。它将会变成一个供那些和他们一样逃离战争的阿富汗人聚会的地方。每到深夜,当所有客人走了、做完清扫工作之后,他们会坐在空桌子旁边喝茶,他们三个人,他们会很累,但为他们的好运气而心怀感激。

不仅是父亲,就连她接触到的人,也都带有独特的气质和底蕴:

“在莱拉看来,塔里克的母亲带着假发时看上去一点都不可怜。莱拉所看到的,是假发下面那张安详而自信的脸,一双聪明的眼睛,还有那令人愉快的、从容不迫的举止。”

多年后,就像她的父亲所说的,过去的教育、家庭改变了她的生活,她的思想、她想要的都将如愿以偿,她的出现甚至给另一个贫苦的人——玛丽雅姆带来了阳光。

恰如玛丽雅姆在人生最后时刻想到的那样:

“虽然也曾有过美好的时刻,玛丽雅姆知道她的日子大部分过得不好。但当她走过人生这最后二十步的路程时,她忍不住希望自己能活得长久一点。她希望能够再次看见莱拉,希望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在星光点点的夜空下,再次和她坐下来喝一壶茶、吃几块饼干。她将不会看到阿兹莎长大成人,将看不到她会出落成一个何等漂亮的少女,将不会给她的双手涂上指甲花、在她的婚礼上分发喜糖;想起这些,她感到悲哀。她将不会陪阿兹莎的孩子玩耍。如果能够成为一个老人,陪伴阿兹莎的孩子,她将会非常乐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