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白皮书!《新时代的中国北斗》4

 快乐者生存 2023-03-21 发布于北京

(二)以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

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建立健全卫星导航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建立原始集成协同创新机制。秉承自主创新、开放交流的发展原则,培育卫星导航科技原始创新发源地,超前部署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科学技术研究,构建先进的技术攻关体系和产品研发体系。适应北斗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要求,分阶段组织、增量式发展、多功能集成,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协同创新机制,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激发创新发展的聚变效应。

完善竞争择优的激励机制。以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互学互鉴为原则,创建多家参与、产品比测、综合评估、动态择优的竞争机制,既保持竞争压力,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可持续发展。

完善科研生产组织体系。强化数字工程等新技术引领,构建智能化试验验证评估体系。优化“研制、测评、改进、再验证”迭代演进科研生产流程,创建适应多星、多箭、多站同期研发、组批生产新模式,提升星地一体快速组网能力。

(三)推进卫星导航法治建设

中国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当前和长远、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全方位构建中国卫星导航法治体系,积极参与卫星导航全球治理,为北斗系统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内外环境。

加快推进卫星导航立法。研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规范和加强卫星导航活动管理,健全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运行服务、应用管理、国际合作、安全保障等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卫星导航法律制度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规范卫星导航市场秩序,持续净化市场环境,保护市场主体权益,优化政府服务,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规范卫星导航活动。根据空间物体登记规定,及时准确完整报送北斗卫星信息。依法办理相关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空间无线电执照和卫星地球站执照。依法保护北斗系统频谱使用,严禁生产、销售或使用卫星导航非法干扰设备,依法查处非法干扰行为。

参与卫星导航全球治理。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框架下处理卫星导航国际事务,参与卫星导航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卫星导航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厚植发展人才优势

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第一资源。中国北斗坚持用事业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发挥人才优势,为卫星导航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建强人才队伍。完善定位导航授时相关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人才培养、交流和激励机制,构建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壮大跨学科、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队伍。

促进学术繁荣。面向定位导航授时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深化定位导航授时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加强定位导航授时学术交流,多措并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推进科普教育。持续推动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注重打造体验式科普场景,开展科普活动,出版科普读物,丰富科普内容,促进定位导航授时知识大众化、普及化,激发全民探索科学、探索时空的热情。

六、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卫星导航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坚持开放融合、协调合作、兼容互补、成果共享,积极开展北斗系统国际合作,推进北斗应用国际化进程,让北斗系统更好服务全球、造福人类,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促进多系统兼容共用

中国积极倡导和持续促进卫星导航系统间兼容与互操作,积极开展频率轨位协调与磋商,共同提高卫星导航系统服务水平,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安全可靠的服务。

倡导兼容与互操作合作。持续推进北斗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星基增强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促进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技术进步。建立卫星导航多双边合作机制,持续开展兼容与互操作协调,与其他国家就卫星导航系统和星基增强系统开展合作与交流,促进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共同发展。

开展频率轨位协调与磋商。遵循国际电信联盟规则,维护卫星网络申报协调国际秩序,通过多双边友好协商开展卫星导航频率轨位协调与磋商。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主导的技术和标准研究制定,与相关国家共同维护、使用和拓展卫星导航频率轨位资源。

(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中国深化国际合作机制,共拓国际合作渠道,打造国际合作平台,建立国际合作窗口,持续扩大北斗系统国际“朋友圈”,不断提升卫星导航全球应用水平。

深度参与卫星导航国际事务。参加联合国框架下系列活动,举办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大会,参与议题研究,研提合作建议,发起合作倡议,共商共促世界卫星导航事业发展。

开展多双边合作交流。与东盟、阿盟等区域组织和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国家开展合作与交流,举办北斗/GNSS合作论坛,发布应用场景,推介解决方案,提高国际应用水平。

深化测试评估合作。联合开展北斗及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导航授时、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服务性能测试评估,发布测试评估报告,增进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状态和服务性能的了解,增强用户信心,提高合作水平。

搭建国际教育培训平台。持续开展卫星导航相关专业国际学生学历教育,特别是硕士及博士生教育。依托联合国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中国)、北斗/GNSS中心、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等平台,积极开展卫星导航培训,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培养卫星导航人才,促进国际卫星导航能力建设。

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做强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和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等交流平台,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积极参加国际卫星导航领域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国际卫星导航技术进步。

(三)推进加入国际标准体系

中国持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标准组织、行业和专业应用等标准组织,使北斗系统更好服务全球用户与相关行业发展。

国际民航领域标准。北斗系统相关技术指标通过国际民航组织验证,满足国际民航领域标准要求,具备为全球民用航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能力。

国际海事领域标准。北斗系统成为世界无线电导航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取得面向海事应用的国际合法地位。北斗船载接收设备检测标准正式发布,为国际海事设备制造商提供设计、生产和检测依据。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加入国际海事组织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稳步推进。

国际搜救领域标准。发布搜救卫星应急示位标国际标准。推动北斗返向链路纳入全球搜救卫星系统组织标准,开展返向链路国际兼容共用协调。

国际移动通信领域标准。国际移动通信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制定发布支持北斗信号的技术标准、性能标准和一致性测试标准,为2G、3G、4G、5G移动通信系统和终端使用北斗网络辅助定位和高精度定位功能提供重要支持。

国际数据交换标准。推动北斗进入高精度差分服务、通用数据交换格式、定位信息输出协议等接收机国际通用数据标准。

(四)推动发展成果惠及全球

中国不断推进北斗产品、服务和产业国际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加速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化进程,助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增进世界人民福祉。

提升北斗产品国际贡献。推动芯片、模块、终端等北斗产品加速融入国际产业体系,对接国际需求、对标国际水准、发挥特色优势,融入本地产业,服务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北斗服务海外落地。建立卫星导航国际应用服务体系,合作共建卫星导航服务平台,联合推动国际搜救、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等特色服务国际应用,满足国际用户多样化应用需求。

深化应用产业国际合作。开展卫星导航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合作,建立海外北斗应用产业促进中心,培育卫星导航产业基础。加大与东盟、阿盟、非盟、拉共体等区域组织合作力度,发布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精准农业、数字交通、防灾减灾等北斗应用解决方案,在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重点示范应用。

结束语

探索宇宙时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从夜观“北斗”到建用“北斗”,从仰望星空到经纬时空,中国北斗未来可期、大有可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以下一代北斗系统为核心,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书写人类时空文明新篇章。

宇宙广袤,容得下各国共同开发利用;星海浩瀚,需要全人类合作探索。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世界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携手迈向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